02.28 【脱贫攻坚】脱贫攻坚问题整改要点:扶贫领域存在问题具体表现

一、扶贫领域存在问题具体表现

(一)问题整改方面。1.整改措施不细致、不彻底,针对性不强。有的文不对题,有的全盘照抄上一级措施,连标点符号错别字都抄的一样,上下一般粗,没有因地制宜,导致一些问题反复改反复出现;2.有的仅用上级文件罗列佐证,以下通知、转发文件视为整改,有的开会做了部署而没有督促落实;3.有的乡镇整改材料几十本,有的一个村整改材料四五本,好多内容是村两委和驻村干部走访贫困户照片,有的村花了几万印刷费,有的在台账上描述了整改,但实际调查没有整改;4.有的一个问题只落实了部分措施,没有认真全部整改。有的措施回避主要矛盾问题,搞选择性整改;5.有的只有工作队和镇、村里少数工作人员在统计整改,其他人不太清楚,整改流于形式;6.有的怕麻烦,平时发现的问题不主动整改,也不举一反三整改。

(二)“三保障”方面

危房改造方面。1.有的危房鉴定不准确、不规范、不认真。旧房鉴定一次为C级,修完又鉴定一次为B级(一个月出2个报告);有的鉴定为C级,但维修不及时;有的领了补贴简单维修,达不到维修要求;C级旧房改造后不验收、不鉴定。2.有的改造质量不高,改造方式不精准,存在安全隐患。D级危房改造后不及时验收,有的是临时电,有的从邻居取水,有的院内杂乱有大坑,不方便进出,有的未铺地。3.面积填写不准:有的将“背包”计入住房面积;有将主房面积也有少报的,有的房屋不是因扶贫改造的,但填的也少。4 .改造欠账过多(“背包”欠账);装修过于奢华,欠账多(装修欠账)。5.执行政策有偏差,没因户制宜,一刀切补贴本级财政部分,有的与易地搬迁、“十个全覆盖”重复享受政策。5.做群众工作不细致,有的仍没改造,个别存在新建不入住、建新不拆旧现象。6.验收、鉴定报告填写不规范,有的无签字,有的有签字无印鉴、无日期等。7.有的领导干部对拆旧复垦措施办法不多,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开展危房改造的自然村落拆旧复垦不彻底,村居环境较差。

教育扶贫方面。1.在县域外就读学生统计有漏人的。2.义务教育阶段外幼儿园补助项目解释不清。3.控辍保学工作找贫困户原因多,而深入细致工作不够。4.特殊困难家庭“送学上门”流于形式,跟踪服务不够。5.旗县拨付补助费用不及时。6.有的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的学校没有跟上,学生上学困难。

健康扶贫方面。1.慢病签约服务不到位,有的流于形式,有的慢病报销政策宣传不够,相关部门监督力度不够,指导科学防治不深入,存在一部分病人因旗县医院收取检查费用问题而享受不到“慢病签约、送医配药”服务。2.镇村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不足,医护人员短缺,村医队伍年龄偏大后续乏力,缺少群众信的过的大夫。3.监管不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到位,有的家庭医生送药服务不经常、不及时,覆盖率不高。4.健康宣传不到位,基本医保政策外乱投医、乱用药、到处治、异地就医,造成实际费用增加。5.单病种治疗虽设了上限,但有的不科学,治疗实际支出过大,有的小病大治。6.帮扶干部对贫困户就医缺少引导和指导,不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造成小病大治,盲目外出医治,造成医疗成本增加,有的影响治疗效果。

安全饮水方面。1.没有一年一检验;有的虽然一年一检验合格,但水质浑浊、有异味、水量不足,没有及时有针对性解释和解决。2.存在管道老化问题,有的冬季管道冻害不能用水,用自备小井缺少化验单。3.对安全饮水教育引导不够,个别嘎查村按时段供水,供水时间短,有的存在旱季供水不足问题,人畜用水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群众不理解。4.单户水处理设备闲置问题,有的净水器发了未安装使用。5.检测报告填写不规范。

乡村基础设施管护不到位。有的乡村公路重建设、轻管护,损坏严重。

个别地方不愁吃、不愁穿质量不高。

(三)产业扶贫后续管理服务跟不上。1.贫困户在改良、防疫、饲养、市场对接等养殖各环节有差距,产业指导员后续服务针对性不强,因户施策不到位,有的产业指导员让村干部、第一书记挂名,缺少专业背景和技术特长,实际工作开展不了。农企利益联结不紧密,龙头企业带贫作用发挥单一,动员大企业参与带贫和利用品牌优势带动贫困户增收不够,贫困户参与度不够,风险防控有漏点、不规范。政府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够。在土地流转资产收益分红等方面,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作用发挥不理想,有的入股分红和托管代养群众不理解、不认可。

2.一次性投入产业扶贫项目监管不到位,持续发挥作用跟踪问效不够,产业发展可持续性打折扣;菜单式到户养殖项目后续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个别户出现变卖扶贫产业资产还债、躲债,虽暂时解决了三保障,但收入不可持续,存在返贫风险。3.扶贫项目实施滞后,造成资金闲置、滞留;项目入库不规范,前期论证不充分,“匆忙上报”,不落实细节,造成资金等项目和反复变更。4.易地搬迁后续产业谋划不到位、不具体,因户施策不够,设施农业小区带动易地搬迁户产业发展作用发挥不明显。5.对产业扶贫系统性谋划少,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项目实施效果不明显,措施单一,方法简单,不同程度存在“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等现象。6.贫困地区缺乏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有的旗县产业扶贫项目针对性、带动性、可持续性不强。有的干部觉得脱贫摘帽后没有太多事了,有的产业扶贫措施不完善,有断档,因户施策不到位,扶上马送一程不尽力。

(四)金融扶贫政策落实有偏差。1.旗镇村、驻村工作队和金融部门协同做好贷后管理、偿还逾期工作不到位,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落实政策规定,有的担心有风险,不愿推荐贷款,基层信贷员尽职尽调工作履职不够,没有做到应贷尽贷。2.农行三年授信一年一还贷款没有考虑农户实际,造成还款难,倒贷成本高,增加逾期风险。3.在到期贷款预警、偿还上旗镇村与金融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地方防范金融风险主体责任落的不实。4.有的贫困户不知有贴息小额信贷。5.有的在商业银行有贷款,没有享受小额信贷政策。6.“户贷企用”问题仍然存在。

(五)扶贫项目资金监管使用不力。1.扶贫资金支出进度慢;2.扶贫资金监管不到位,使用不规范,且审计发现的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问题整改不到位。

(六)培训就业工作抓的不实。没有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扶持作用。需求台账不清,培训针对性、季节性不强,推荐就业针对性不够,渠道不稳不畅,有组织实施就业不够。

(七)高利贷化解工作落实不够。有的旗县群众工作做的不细,底数不清,牵头组织不到位,化解工作合力没有形成,金融机构置换、化解工作作用发挥不够。

(八)帐机实不一致,收支账核算不准。1.扶贫信息采集上报更新不及时,“专人”作用发挥不好。2.镇村统筹协调不够,有的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只管“看得见的”,只问“表面的”,而措施是否到位、成效如何、还有哪些问题、家庭贫困信息变化掌握关注不够、不及时。3.与镇里信息员不沟通,与群众不沟通。4.有的明白卡填写不准确,群众不认可,有的收支账测算不科学,群众不知情,有的把未发放的补贴项目分红收益提前计入收入,不能真实反映群众的资产变化、收入变化情况。5、村级信息员队伍建设滞后。

(九)驻村和包联工作不扎实。1.有的驻村工作队将大量精力用于填表写材料、应付检查,带动嘎查村两委班子“扛大梁”,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力度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2.旗县选派的驻村工作队未做到“尽锐出战”,有的包联干部、驻村干部缺乏农村牧区工作经验,指导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思路不宽,办法不多。3.有的驻村干部能力素质与高质量脱贫要求有较大差距,仍然存在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问题。4.入户不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和原因,说不清政策、“家底”,不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5.不会与群众沟通,飘飘在上,不学政策,不学技术,对群众无所帮助。6.有的当“局外人”,只驻村,不管用,群众不认可。7.有的虽然给贫困户一部分“钱物”帮助,但一旦“断了”,群众就会不当回事,可有可无。8.有的不会带领村干部、配合村干部、指挥村干部、团结村干部工作,“大包大揽”“单打一”或“靠边站”,没有充分发挥工作队和包联责任人作用。9.有的包联干部、驻村工作队调整频繁,工作衔接不顺,有的培训不到位,“知之甚少”、新手上阵、“无能无为”。

(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不够扎实。1.嘎查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不强,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成效不明显,有的嘎查村两委班子除书记外,其他成员很少到村部工作。2.嘎查村集体经济薄弱,主要靠资金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获取收益,“造血”功能不强。

以上这些问题是我们工作的短板弱项,也是整改的重点和后半篇文章,是做好2020年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确保高质量脱贫的保障。

审核:李文静

终审:侯显峰

王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