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把最后一点光和热镌刻进警徽 追记“守到春暖未见花开”的公安民警乔锦仁

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本报通讯员 陈涵

乔锦仁,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陕西汉中西乡县人,1982年10月参加工作,1988年5月入党,大学文化。2002年10月21日由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转业至灞桥分局工作,现为灞桥分局国保大队四级高级警长,一级警督警衔。乔锦仁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立三等功7次,嘉奖12次。

2020年2月24日,庚子鼠年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篇官方发布在三秦大地“霸屏”。陕西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分区分级防控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的实施意见》,取消了村组、小区封闭,恢复市场经营和交通秩序。

《实施意见》中同时对商超、公共交通、社区等区域提出疫情防控要求,“解禁不解防”。虽然解禁并不意味着疫情解除,但让人们看到了“初春”的来到。

然而就在前一天,从军20年、从警18年、党龄32年的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国保大队民警乔锦仁因心源性猝死,永远的倒在了他深爱的警察工作岗位上,终年57岁。高擎党旗于心中,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奋战28天的公安民警乔锦仁“守到了春暖未见花开”,令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悲痛万分。

“老乔”的最后二十八天

“酒店执勤工作我去,保证完成任务。”这是乔锦仁主动请战去疫情防控隔离服务点工作时说的话。《法制日报》记者翻看灞桥分局国保大队的会议记录本,此话也赫然在列。

1月24日、25日,乔锦仁的除夕和大年初一在值班中度过。1月26日公安灞桥分局全员投入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从1月26日至2月5日,乔锦仁就一直挺在纺织城公安检查站点上。他负责车辆、人员登记检查,配合派出所入社区摸排核查涉疫情人员情况,一直持续战斗。

2月6日上午,灞桥分局国保大队全体民警参加会议研究防疫工作,接到分局指令:抽调1名民警,前往灞桥区疫情防控服务点开展安保工作。32年党龄的乔锦仁第一个报名请战。

国保大队党支部考虑到他的年龄,推脱几次。乔锦仁却坚持要上,他的理由是:“在留观人员服务点工作相当于‘被隔离’,队上的年轻人拖家带口,我的女儿已成家不用操心,扎进去没有后顾之忧。”

报到后,乔锦仁就把大厅、房间、消防通道等角角落落仔细检查,只留一个出入口。他协助工作人员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做好信息核查与统计上报。

在留观人员服务点,他不仅要做好入住人员的安保防护,同时还承担着三个街道办返城人员居家隔离的联络协助工作。高速出口的检查站每天都会将需要居家隔离的人员送到这里,再由他协助联系社区出具证明将人接回。

疫情期间,凌晨2、3点爬起来接人是常态。乔锦仁在留观人员服务点工作的18天里,未发生一起突发事件和治安案件,防控工作平稳有序。

2月23日上午8时许,与乔锦仁同在该点工作的民警张勇勤从门口取了早餐回到房间准备叫他一起吃早饭。往常敞开的房门此时还紧闭着,连续敲门后房间内并无任何回应,打开房门后发现乔锦仁已经没有了呼吸。乔锦仁被紧急送医,但再也没醒来。

“每天上午8点起,我们就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专用呼吸器开始工作了,晚上将所有的防护装备进行消毒处理后,就回到房间休息,有时乔锦仁与女儿、外孙一家视频通话也会拉上我一起,那一刻我能感觉到他特别幸福,而现在,这样的幸福时刻永远不会再有了。”张勇勤向记者叙说时,不时地揉搓鼻子,用纸巾抹着双眼。

践行誓言的“硬核尖兵”老乔

采访时,记者还在乔锦仁的办公桌上看到他没有吃完的药品、血压计、工作笔记本。他的工作笔记扉页上签字笔写着“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乔锦仁先后荣立三等功7次,嘉奖12次。他人生第二个嘉奖是1985年,那是他入伍的第三年,他在老兵退役,班里人员少的情况下,带病坚持工作;住院期间,又主动去伙房帮厨而被嘉奖,那张嘉奖令刻画了他无私奉献的政治品格。

转业从警后,他干过社区警务、搞过治安,2009年调入业务大队,又成了“硬核尖兵”。“乔哥办案,总是冲在第一线,总带着一股狠劲。”跟随乔锦仁办案的这样评价他。

2018年冬季乔锦仁和小张两人蹲点守候犯罪嫌疑人、侦查犯罪窝点。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硬是待在车里不点火发动、不开暖风,一守就是几个小时。

到了中午,饥寒交迫的小张提出买午饭吃时,乔锦仁却说:“不急,嫌疑人也要出来吃饭哩,再盯会儿。”两人在车里冻得浑身发抖,也始终没有打火开暖风。就这样,三个月接连蹲守了三个点,终于一举端掉了犯罪窝点。

2019年夏季,同样的两人,相似的蹲守,他们顶着烈日高温在车里守候,不开车窗,不开空调,两人又在车里被蒸得汗流浃背。几天下来,乔锦仁腰上起了一圈大红疱,疼得直呻吟。

小张向记者回忆:“无数个周末和下班后的夜晚,乔锦仁把从案件现场带回的物证一一摆开,铺满整间办公室,从一本书籍、一篇资料、一本笔记、一张纸条入手,从中查找线索,进行分类、串联证据。”

由于能力突出,他在侦办案件中总是被确定为主办侦察员,在大家眼里他是响当当的“硬核尖兵”。

爱说“没问题”的老乔

乔锦仁个头不高,遇人总是微笑,走路徐徐带风,“没问题”是他的口头禅。在他生前的大队十多名民警中,老乔的年龄排第二,他被大家亲切的称为“老乔”。

与他在派出所的共事过的战友回忆称:“早些年冬天是灞桥街办辖区偷窃电缆案高峰时期,虽然有些地段不属他的管辖,只要所领导说一声‘老乔,你今晚辛苦一下’,他也肯定会笑着应承下来。”

在战友们眼中,他亲切温和,乐于助人。每天早晨,他总是最早到单位,扫地、拖地、擦桌子;他做事认真,乐于找事干,从不推诿工作,也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大队工作任务繁多,每次有“急活”分配不过来时,他都会主动“揽活”。战友们集体给记者反馈,事情交给老乔,无后顾之忧。

乔锦仁爱操心,女儿和女婿没有固定工作,他最操心并乐在其中的就是为两个小外孙做好生活保障;战友们家中的红白喜事,乔锦仁都热心帮忙,战友们的重要时刻他从不缺席。但对待自己,乔锦仁却很抠门,每次买烟都是一包一包地买,衣服也是朴朴素素,长年未见换新。

乔锦仁英雄,在和平年代的一场“战疫”中,为了群众的利益、为了工作的职责而献身;乔锦仁平凡,在平凡的日子里,他将敬业和奉献活成了他的底色,和万千人民警察一样,他将自己的光和热镌刻进闪光的警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