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汉阳小学生制作方言手册,给援鄂医生当“翻译”

楚天都市报3月1日讯(记者揭明玥 通讯员杨学工)“老头—爸爸,浮子—毛巾,造业—可怜,握心—恶心,活水—喝水,几满打针—什么时间打针……”得知妈妈所在医院有援鄂医护人员因不熟悉武汉方言,给医护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五年级学生姚芊芊,自制了一份武汉方言小手册,让妈妈打印了送给援鄂医生们当礼物。

姚芊芊介绍,妈妈有次在电话里给她讲了一个小故事:一名南京援鄂护士给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换药,奶奶一口纯正的本地方言,弄出了不少尴尬。看着拿着药走过来的护士,老奶奶问“您那手上拿的么斯?”护士一脸愕然,答道:“奶奶,我手上没有摩丝!奶奶您是想要整理发型吗?”武汉奶奶先是一愣,接着说:“哪个要整理头发呢?姑娘瞎款么斯(不要乱说)。”直到她的妈妈过来才解了围,病房的病友和护士都笑成一团。得知妈妈所在医院老年患者比较多,不少患者不会说普通话,她便萌生了给医护人员当“翻译”的想法。

“因为不能出门,所以我就想着把常用的武汉话和对应的普通话列一个表。”姚芊芊说,她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但为了将这个小手册做得更准确,更符合医护人员使用,她还是多次请教了老师和家长,先把在医院可能用到的词列下来,再列表对照写下方言和普通话表述。“表做好后,我还是有点不放心,又把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了一遍,看是否有错误。”

姚妈妈告诉记者,收到女儿的小手册后,她立马在医院打印了出来,张贴在护士站和病房里,南京援鄂的医护人员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有的如今甚至还能用几句不太地道的武汉话和病房的老爷爷、老奶奶开玩笑,让病房里多了不少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