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扎心了,你是“隐形贫困人口”吗?

前段时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遍了网络,而最近大家对于穷这件事,又有了新的感悟。

一个更高级的说法诞生了——“隐形贫困人口”

“隐穷”人士们重新定义了“挥金如土”这个词:在外豪放挥金,回家吃得如土

他们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类:

及时行乐型:月初践行千金难买爷高兴精神,今朝有钱今朝花;不到月底就堕落为贫民窟男孩女孩,思考一包泡面怎么三吃。

打脸充胖型:开车必拍豪车车标,自拍“不经意”露出的包包半个logo。其实车是租的,包是A的,说不定发微博的手机,都是跟隔壁村借的。

为爱牺牲型:明明日用品只用平价款,衣服只穿快时尚品牌,省吃俭用后把钱都花在某个爱好上,结果被人强行当成土豪。

有没有发现好像在说自己!(总之小编中招了

一。

不敢看自己还剩多少钱。

由于线上支付的强大的普及,现在钱包基本上都是装各种卡,什么银行卡啊,各种店的会员卡啊,优惠卡什么的,总之是很久没有在钱包能看到现金了。

但是一直以来有一个毛病,就是我不经常看我的线上余额还有多少,不是我懒或者忘记看这样的原因,(如果别人问起的话,一般还是会说忘记看,哈哈。)主要不看的原因,确切地来说是不敢看的原因是,

里面真的是太少钱了!

因为不常看的原因,所以我很容易就成为大家口中的“隐形贫困人口”。

平时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我一样都不会少,因为我总以为我应该还有足够的资产去维持我应该有的生活。

但好像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让我成为了妥妥的月光族,甚至是月欠族。

多融君建议:

盘点资产,理性消费

隐形贫困人口=没存款人口,“脱贫”的第一要务是先攒下钱,再钱生钱;天上掉馅饼的事儿晚上睡觉想想就行了。

二。

只是想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每个“隐形贫困人口”都有着一颗善待生活的心。

这样的人通常都有着这样的想法:活在当下。

他们想要过好自己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我有一个跟我很要好的驴友,他很喜欢去不同的地方旅游。有次和他一起同行去大理当地一间比较出名的餐馆吃东西,他看也不看菜单,直接对服务员说,“直接给我来份店里的招牌吧。”

我很好奇地问他,“你怎么看不都看菜单直接点招牌呀,万一很贵怎么办。”

“贵又怎么样,好不容易才来一次,当然要吃这里在别处都吃不到的东西啦。”

其实我是知道他每次基本上都是穷游,没有很多的预算,但是他每次都会去吃当地的特色美食,或者体验当地的特有的活动项目。

他最常挂在嘴边一直还是那句话,“好不容易来一次,可能以后都不会有下次了。”

因为人生就只有一次,钱可以再赚,可时间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多融君建议:

对未来的支出做一个预算规划

盘点自己的资产后,我们需要对未来的支出做一个预算规划,对接下来的消费做一个大致的预算。

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消费实力,对生活的追求要建立在经济基础上,不买自己承受实力之外的东西。

三。

但记得,消费能力和经济能力一定要挂钩。

无论怎样,还是要记得你的消费和你的经济状况要对等。

再说回我刚刚那个驴友,虽然他爱浪,但是他的浪是有基础的。他现在的收入靠的他平时在旅游中拍下一些好看的照片然后找一些杂志社换取的稿费。

他一直调侃他很穷,但我知道他把每一分都花在了刀刃上,而且他也不会常做出超出预算的事情。

如果不够钱到国外旅游就会选择在国内,如果省外旅游也很吃紧,他也会在省内跑跑。毕竟世界那么大,他想去他没去过的地方就可以了。

对自己的生活的追求要建立在自己的经济基础上,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何必要做出打肿脸充胖子的事呢。

多融君建议:

学会理财,永远不要小觑资产增值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轻松获得财富,例如中奖,但80%的会在两年内花光所有的奖金,因为他们不懂得理财。

也有很多人辛苦一辈子积累财富,却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或者大幅缩水,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不懂得理财。

多融君分享过一篇文章:20—40岁里的人生不同阶段,该如何理财?(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很多人是有钱的时候闷头不管理财的事儿,快没钱了一着急就开始胡乱投资,指望靠投资翻本,这是错误的,理财的观念是应该尽早建立起来的。

理财是最简单的钱生钱的办法,通过合理配置手中资产来赚取额外收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升值。比如用手中的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赚取理财收益,属于用资产在赚钱。

希望大家都能摆脱贫困标签,成为闷声赚大钱的“隐形有钱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