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玉屏全力守护碧水蓝天

(覃嵩松)近年来,玉屏自治县以改善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引领,以大数据战略为契机,以严格环境监察执法为手段,以提高环境监测水平为保障,以“六个强化”推进环境保护事业迈上新台阶,谱写了“秀美玉屏·绿色玉屏”新篇章。

紧紧围绕全面深化环境保护机制体制改革,先后探索实施了“网格化”监管、环保、司法联动等机制体制改革,成效明显。该县办理的贵州玉屏湘盛化工有限公司非法处置“黑废渣”环境犯罪案件受全国通报表扬。同时,在抽查的行政处罚案件中,2016和2017年均获全市行政执法案件评比行政处罚类一等奖。

认真落实好“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监督检查、追责问责”的“五步工作法”,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坚持挺纪在前,突出教育预防,逢会必讲党风廉政,做到业务工作部署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就延伸到哪里,不留死角、不留空当。2017年成立了玉屏自治县环境信访投诉处理中心,核定编制3名;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名,充实了环保队伍。同时,依托网络报刊微信等媒体平台及书记县长信箱,百姓电视问政、小婧跑现场等栏目,让群众成为环保的“监督者”和“受益者”,聘请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老干部为环境监督员和巡视员,村级结合驻村工作,选派350余名机关干部作为农村环境指导员,实现了环境保护“纵到底、横到边、无缝隙、全覆盖”的监管网格。

以问题为导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清水、护蓝、洁土、治渣”四大行动。综合施策抓好水质良好江河湖泊保护,着力解决舞阳河流域污染防治问题,推进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合力推进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建设、重点区域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和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加强铁合金、水泥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推进企业技改升级、清洁生产和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综合整治城镇环境空气污染,扎实推进城镇清洁能源改造,加强扬尘污染、噪声污染防治和机动车污染排放监管,强化燃煤散烧管控。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弄清土壤环境底数,开展分类管控,实施分级治理,按照“管用、便捷”的原则,推进污染防治体制机制创新;积单元小胜为整体大胜,创建一批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典型单位。

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要求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服务与监督并举,按照“等量置换、减量置换”的原则,在“千企改造”和“千企引进”中严守“三线一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助推全县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关小上大、拆老建新”的新带老政策,提升污染治理能力,探索实施各行业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优化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控产业发展布局,区域、流域内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置换、减量置换”,实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

以改革创新加快完善生态环保制度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环保云”等新模式,建立全县环境在线监控体系,实现重点行业企业和污染源监控监测全覆盖,全面提升环境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快实现环境监控大数据全覆盖,建立全县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实现环境监测大数据全覆盖,优化全市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大数据监测全覆盖。加快建设大数据信息系统与发布平台,推动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系统、环境监管移动执法系统、应急指挥管理系统、环境数据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多部门数据融合集成、互通共享,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和执法提供数据支撑。

“十三五”期间,玉屏自治县作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五年发展规划目标,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环境质量稳定改善为核心,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实施清水、护蓝、洁土、治渣四大行动,实现县城、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舞阳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稳定并全部达标,县城空气环境质量达到考核要求,土壤环境质量全部摸清,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大幅提升,环境大数据监控监测全覆盖五大目标。力争到2020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6%以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省控断面优良率达到100%,县城、乡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0%、80%,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全县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标;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污染状况全面查清,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全县医疗废物实现100%集中无害化处置。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