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南京20分钟车程外的不老村,咖啡屋、书吧、酒吧,周末度假好去处

如果你有一栋小屋,最不可缺少的是什么?

要滚妹说,WiFi满格,手机、电脑在旁,拉稿、发票圈都不愁~

一个时时刻刻心系工作的认真滚妹!

工作其实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是我,一定得有开满鲜花的院子!

悠山客栈整个占地面积才560㎡,

前后院子就占了200㎡,

看来是很爱院子了。

一走到大门口,

就能看到许多花花草草。

大吴风草、喷雪花、鹰爪豆、羊绒草,

搭配驱蚊的薄荷。

门口还有一颗杏树,

听说3月花开的时候,

很多人误以为它是樱花树~

现在杏子都长满树枝了。

前后两处主院落里,

竟种了8款欧月:

黑吾德、红色龙沙、粉色龙沙宝石、

黄金庆典、大游行、伊甸园、自由精神……

要不是有人一一介绍,

滚妹真是分不清。

空间小点的地方,也不能空了,

各种精选的盆景,

仙人球、小叶紫檀、雀梅、福建茶、

小叶榆、金技玉叶、瑞香……

摆上摆上摆上!

后院还有一面2米4高的木墙,

上面爬满了风车茉莉、忍冬、爬山虎,

墙角则种上绣球花。

在室内透过窗户,

就能看到这些赏心悦目的花草。

花花草草果然很能俘获人心,悠然客栈成了不老村的拍照圣地。

不过啊,很难想象,摆弄这些花花草草的原来是一位大叔?

八根头发,带着眼镜,

这杯子上的可爱头像,

就是大叔本人了。

我是沙烨,江苏徐州人。

1999年,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学的是平面设计。

毕业就进入南京三胞集团,设计过三胞集团及宏图三胞logo。

我的插画作品,画的是我自己的状态

爱好广泛,插画、音乐、电影、足球、旅行等等,工作之余,喜欢画一些插画,做一些设计。

我的微信头像就是自己设计的,曾经有人想购买它做儿童服装品牌的logo,不过我没舍得卖。

很多喜欢的东西,拿钱是换不了的,就像小时候的乡村。

小时候,爷爷奶奶一直住在乡村。

那时候的生活不富裕。但,那时候的空气特别清新,天特别蓝,水特别清,人也特别淳朴,邻里关系特别融洽。

可以在村子里随意串门,晚了就留下来吃饭。

记得家家户户都有一块菜园子,要做饭了,就直接去摘。

庭院里,生长出的野花野草,也就随它去了。

小时候,不在意;长大后,这些记忆却愈加清晰。

慢慢地,乡村变成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生活的节奏快了、压力大了。

于是便想与自然亲近,向往记忆中的乡村和乡村里的生活,找寻记忆中的乡愁。

2016年,机缘巧合下,我开始接管南京不老村,2017年,不老村成了全国最美乡镇50强。

我也在这里安下一个记忆中的家。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有着「南京绿肺」、「江北明珠」之称,其东麓脚下,就是不老村。

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不老村是华东地区不可多得的一处世外桃源,距南京主城仅20分钟的车程。

不老村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老山脚下一对恋人的爱情感人,玉帝遂让老树不老,泉水不干涸。见过山上的不老树、不老泉,人们可长寿不老,爱情不老。

如今,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串起整个不老村。

一边是白墙黛瓦的村舍,一边是广袤的草坪,走到村中央,还有大片大片的格桑花。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从前的乡村生活,在这里重现。

改造前

悠山客栈,取自陶渊明诗句「悠然见南山」。

这里原本是迁出农民的老旧房子,已破败不堪,但是整体的大格局保留完整,我们在原来基础上进行设计改造。

设计师,也是我本人了!

这几个字也是我手写上去的,来不老村,拍照最多的就是悠山客栈的门口!

院里的两栋老房子,

和通往客房的那半壁夯土墙,

由于原本结构经不起敲打,

我们采用了加固的方法,

将其保留再设计。

餐厅里的一面锁墙,

则是从村子拆迁淘来,

请木匠师傅安装到老榆木板上,

保留着古民居的氛围。

中国传统民居,少不了院子,院子是整个建筑的灵魂。有生机的院子,是建筑最好的肌理。

悠然客栈由两个院落构成,一动一静。

这些连环画记录我们小时候的幸福时光,欢迎欣赏

前院由咖啡馆、书吧、餐厅组成,除了正常的咖啡馆功能外,晚上会变成乡村酒吧。

后院由住店客人独享,不受外界打扰。

登上露台,一览不老村田园风光,享受清静的独处时光。

小院的生机,则离不开满枝繁花

一方小院,一架鲜花,一杯清茶,就是一段美好时光。

这院子中的每一株花,都是我亲自挑选的,每年2月底3月初,我还会进行一次补充和优化。

悠然客栈,共1间大床房、2间带阁楼的大床、1间套房。

客房的名称,均取自我们养的三只宠物。

一张很委屈的脸

喜悦,来自咖啡猫,因为它看着一脸不高兴,我们就叫它喜悦。

圆满,来自金吉拉,一只很粘人的猫。

福气,来自一只有着专业血统的金毛。

这些小可爱也是客栈里的团宠了。

如果你爱骑行,可不要错过了,老山森林国家公园、七佛古寺、老鹰山、椅子山、象山湖,南京最美的骑行步道就近在咫尺。

2017年6月,悠山客栈开始试营业,第一客人是一位新娘。

她的老家远在内蒙,就选在悠山客栈出嫁,这是把我们当做了娘家了!

当时就觉得悠山,不仅仅是一家民宿。

后来,有一天,看到一对安静的母女,我偷拍下了这个温馨的画面。

听管家说,她们就住在附近,经常过来,点一杯咖啡,妈妈看书,女儿写作业,就像在自己家一般。

悠山也会举办很多活动,扎染、古琴、插花、茶艺等。

对来悠山的人来说,悠山是花的天地,是社交的平台,但更是家的感觉。

对于我来说,

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喜欢这样的状态。

或许,这就是我寻回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