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四面围城,出路何在?


南京!南京!四面围城,出路何在?

云水


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虎踞龙盘,江南形胜。

南京是一座在国内知名度非常高的城市,也是唯一保留“京城”传统称呼的几大古都城市之一。但是,在中国城市的实力榜上,南京却尚未达到一流。论整体经济实力,南京在中国十大城市之外,论其在国家城市系列中的地位,郑州、西安等经济实力不如南京的城市,均已跃升为国家中心城市,而南京却仍在门外。

某种意义上说,南京是一个四面被围的城市,东部上海崛起,阻隔南京成为华东中心;东南苏州,抢走了南京省内龙头地位;南部杭州,掠夺了南京对南部辐射的更广阔的腹地;西部合肥与武汉,阻断了南京向西市场扩张之路。

城市之围,只是表象,每一重围困,都凸显了南京内部危机。

南京之困何在,未来出路何方?

(1)上海,东面之围:扼制南京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假如没有上海,南京将是华东无可争议的中心城市。

但是,正因为上海的存在,南京在整个华东的辐射能力,受到了压制。

中国当前有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包括华北的京津,西南的成渝,华南的广州,西北的西安,华中的武汉、郑州。但是,东部只有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就是上海。

国家中心城市,南京梦寐以求。但是,正因为上海的存在,南京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遥遥无期。

南京2018年经济总量为11715.1亿,排名全国第11,而排名前十的的城市中,华东占据了三席,分别是上海、苏州、杭州。上海对于南京的压制,不仅体现在总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结构上。

简言之,南京和上海,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而因为上海更强势,南京的相关产业发展不足。

南京作为江苏省会,服务业发达,三产比重达到59.7%,接近60%,非常强势。远远超过江苏其它城市。

但是,上海的三产比重,达到了69.9%,而且,很多江苏的服务业,没有落地在南京,而是被上海吸走了。最典型的就是金融服务。

2018年,南京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0764.63亿元,与GDP的比重大约为2.63,而同期全国的存款余额与GDP之比为2.03,南京是一个吸钱的城市。

但同时,上海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21112.33亿。是中国存款超过10万亿的两大城市之一。全国各地有钱人都跑上海送钱来了。

苏州的本外币存款为28560.4,比值仅为1.54,低于全国水平。不仅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比值也低,它们是著名的经济重镇,创造财富的基地,但是,却不是收割财富的城市。

江苏其它城市的财富,到哪里去了?除了被南京收割,还被上海收割。

这就是南京不同于其它省会城市的地方。这种困境,全国省会城市中,仅存在于南京、广州、石家庄。

香港和深圳也收割了广东,抢了广州的金融等服务业。

北京也收割了河北,抢了石家庄的服务业。

同样,上海也压制了南京的服务业发展,尤其是金融。

如果没有上海,南京将更为强势。

此外,上海对南京的阻击作用,还体现在高端产业领域。

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以及发达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产业集中于高端领域,是未来的既定目标。

 

上海六大工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造,石油以及精细化工,钢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

而南京的主导产业,也包括信息和电子制造,汽车制造,医药,装备制造,计算机与通讯,化学制造等领域。

可以看出,南京和上海的主导产业,除了钢铁产业之外,其它领域几乎处于全面竞争态势。

在新兴产业领域,上海和南京的产业,也有许多重叠。

上海之围,方位在东。

领域在两个方面:削弱南京作为省会的服务功能;与南京未来的高端产业存在竞争。

最终的影响归结为一点:扼制南京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南京,必须挣脱上海的两大暗力,才能最终崛起为国家中心城市。

(2) 苏州,东南之围:江苏经济龙头,制造业之争

苏宁之争,持续百年。

假使没有苏州横亘在前,南京就已入围中国经济十大城市。

其实苏州在数百年之间,就已崛起为江南重镇,甚至一度成为中国首富城市,直到上海崛起之后,苏州才退居次席。

在本省内,苏州与南京之争,一直没停息。

苏州与南京之争,与深圳与广州之争,还不完全一样。

在江苏乃至全国的版图中,苏州被明确定位为一个工业城市,它不是一个综合性的中心城市。

苏州对南京之围,非常明确单一,就是经济总量压倒南京,工业方面形成竞争。

由于苏州的存在,南京无法象武汉和成都、长沙、郑州那样,既是一个强势的服务业城市,省会,又是一个强势的工业城市。南京的工业功能,被苏州强势压制。

2018年,南京京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834.7亿元,苏州规模以上总产值3.31万亿元,全国第一,几乎是南京的三倍,远超南京。

而且,苏州的非公经济远比南京活跃。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苏州的本土民营企业与港澳台和外商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24万亿,几乎占95%。

在行业集群的比拼中,苏州拥有十个千亿产业,远超南京。其中前六大行业实现产值超过2万亿。

在新兴产业的比拼中,苏州也领先一步。2018年,苏州实现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73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4%。

苏州的先导产业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5.7%。成为首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同时,高端产业发展也很迅猛,新能源汽车增长83%,3D打印设备产量增长51.4%,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2.2%。

可以看到,苏州的主导产业,高端产业,新兴产业,与南京形成了全面竞争。

其中,南京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5.89%,与苏州存在广泛竞争。

南京的新能源汽车增长171.8%,工业机器人增长78.9%,智能手机增长78.3%。比苏州增长快,但是总量目前还略低。与苏州全面争锋。

苏州之围,方位在东南。

领域集中两个方面:经济总量上压制南京,在工业领域与南京全面竞争。

南京,未来必须逐步赶超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江苏大哥。

(3)杭州,南方之围:阻隔南京向南,竞争东南之都。

东南形胜,三吴谁为都会?

南京与杭州,俱为江南重镇。五代十国时期分别为南唐与吴越国的都城。

杭州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和南宋时期的都城。是京杭运河的南端。被称为人间天堂。

在历史上,南京地位更为险要,往往是整个南方政权的中心,被称为六朝古都。从三国时期的东吴,到南北朝时代的东晋和宋齐梁陈,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朱明王朝早期,以及后世的太平天国、民国时代,均建都南京,其实远不止六朝。

但是,现实很残酷,也很势利。

杭州当下有两点优于南京,一是杭州经济总量和活力都胜过南京,二是各自省内,杭州比南京更为强势。

2018年,杭州GDP为13509亿元,南京为11715.10亿元,差距接近1800亿。五年之内,南京都难以赶上杭州。

同时,杭州在数字经济,文化产业方面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杭州数字经济增加值达3356亿,占GDP比重为24.8%。同时,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3347亿,占GDP比重为24.8%。南京文化产业在全国其实也很强势,占比超过7%,但是相对杭州,还是逊色一些。

杭州的民营经济占比60%以上,远胜于南京。零售消费总额略高于南京,本外币存款余额多出9000亿以上。

当然,南京的科教水平,全面胜出杭州。这是南京的王牌。

若论双方各自在省内的辐射和影响力,杭州远胜于南京。

论经济总量,南京并非省内第一,被苏州强压,南京在江苏的首位度也不高。同时,江苏群雄并起,众多城市与上海的关系比与南京的关系还密切。南京对省内的辐射能力被严重削弱。

在浙江省内,虽也有计划单列市宁波,以及经济强市嘉兴、温州等城市。但是杭州仍是浙江省龙头。影响与辐射能力强大。

此外,杭州还是一座适合企业成长的城市,诞生了无数的民营企业,富有经济活力。阿里巴巴也成长于杭州。这是南京无法比拟的优势。

简言之,杭州之围,位在南方。

影响主要两个:

一是,由于杭州的存在,南京无法成为整个长江下游腹地的中心。

二是,未来国家若在东南增加一座国家中心城市,必是南京与杭州之争。

当然,也有可能两个城市同时成为中心城市。

(4) 武汉、合肥:西方之围,阻断南京市场西进

假如没有武汉、合肥,南京西向市场辐射能力,能直到四川。

但是,由于合肥、武汉的存在,南京的市场辐射能力,往西被限制在江苏省内和安徽。

南京挟千年江南余韵,一直是江南的时尚之都。消费非常发达。2018年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604.66亿,占GDP的比重高达47.8%,在中国前十五大城市中,排名第一。

合肥消费总额不大,但是毕竟在安徽省内第一,作为省会,还是分散了南京对安徽消费的辐射。

武汉对南京的影响则更大。武汉的消费占比,在全国十大城市中第一,消费总额达6843.90,且增长多年在10%以上。比南京还强势。

武汉对于湖北来说,是绝对中心。其市场辐射能力强大,早年的汉正街甚至闻名全国。在高铁时代,武汉的交通地位更为强势,物流也更为发达。在2018年,武汉成为中国五项全能型物流枢纽。集陆港,空港,港口,生产、商贸服务五种类型枢纽于一身。

南京也成为中国重要交通物流枢纽,也是五项全能,但是,南京的区位优势,相对武汉还是逊色不少。

武汉的经济总量比南京大,消费总额也大,湖北虽没有江苏发达,但是武汉的人均GDP却与南京基本接近。发展阶段形似。

由此,西部的武汉,对于南京西进,形成了巨大的区隔与阻挡作用。扼制了南京向湖北以西的市场辐射能力。

简言之,合肥、武汉之围,在西方。

核心影响:阻挡了南京向西的产业和市场辐射能力,局限了南京的战略腹地。

(5) 南京出路何在?

突围之路,表象在方位,核心在产业定位。

东方上海之围,提醒南京,既然上海已是长三角的中心,服务业发达,则南京不能完全扔掉制造业。

东南苏州之围,提醒南京,在苏锡常传统制造业的存量压力之下,南京制造必须偏重高端产业,高新产业。

南方杭州之围,西方合肥和武汉之围,提醒南京必须尽早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业和市场辐射能力。

相对而言,南京对西部和北部的辐射力更强。南京被很多人称为“徽京”,也表明了南京与安徽的紧密联系。

南京向北,其实将拥有更庞大的腹地:苏北,徽北,山东南部,河南南部。

对于苏北,南京能完成半边覆盖。

何谓半边覆盖?南京毕竟是省会,服务业功能集中,很多地方城市对其还有依赖,比如科教、医院等,南京资源强势,江苏一般地级市,尤其是苏北城市,还是无法舍弃。

河南北部受到北京影响,但是,郑州阻隔了河南南北城市对北京的向心力,客观上为南京也创造了机遇。河南东南部,与南京距离近,而且联系畅通。山东南部也是,济南阻隔了北京,也阻隔了青岛。为南京提供了机遇。

南京若能完成自身的产业升级,才能北向完成对苏北,徽北,豫南,鲁南的广大腹地的辐射。2018年,南京成为陆港、港口、空港、生产、商贸五大类型枢纽,时势已到。

南京本身的优势又在哪里?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双方强势,才能造就新的南京。

在制造业领域,南京必须完成向高新领域的转型。

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5.89%。在国内城市中尚算强势,但是国内最顶尖城市70%左右的占比,差距不小,需要快马加鞭。形成几个千亿集群。

在过去几年中,南京的工业转型升级,成绩还是不错,去年一年,运动型多用途用车(SUV)增长高达204.9%,新能源汽车增长171.8%,工业机器人增长78.9%,智能手机增长78.3%。这四个领域的增速,非常惊人。此外,南京的软件产业,仅次于京沪深之后,位居全国第四。

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也有巨大潜力。南京不仅是传统医药市场的几大巨头之一,在新兴生物医药领域,也完成了布局。崛起于南京的金斯瑞,成长为全球著名的生物医药企业,在生命科学服务、工业合成生物、生物药CDMO及细胞治疗在内的四大业务均全球领先,其中,基因合成业务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28%。

南京的科教和文化产业,独步华东。作为六朝古都之一,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7%,全国第七。科教实力更显著,南京大学数量全国第四,但是双一流大学全国第三,高达12所,仅次于京沪,而整个江苏的大学,则是全国第一。

强大的科教实力,使南京的产业升级,拥有了强大的人才储备。

简言之,南京突围,两个方面,从方位的象征意义方面,从产业布局方面,各有重点。

就方位而言,南京需要利用强大的产业带动力和时尚消费能力,辐射苏北,安徽;以及更北部的河南东南数市,山东南部。

就产业而言,南京需要以服务业,覆盖大半个江苏。在制造业领域,实现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突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