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諸葛亮為何一直堅持北伐,而不是休養生息?原因寫在《出師表》了

赤壁之戰後,曹操實力大損,曹魏失去短時間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蜀漢、東吳卻藉此迅速崛起壯大,最終與曹魏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這種狀態一直僵持了幾十年。劉備病逝後,諸葛亮為完成劉備遺志,六出祁山卻均以失敗告終,號稱智絕的諸葛亮最終沒有力挽狂瀾讓蜀漢統一中國。

蜀國最終的命運眾人皆知了,蜀漢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劉禪聽信近臣之言、蜀漢經濟發展不起來等等,還有一種觀點就是諸葛亮六出祁山拖垮了蜀國,諸葛亮之所以一直堅持北伐,完全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讓蜀漢缺他不可,但是事實的真相真的是如此嗎?我覺得非也。

一、劉備對諸葛亮的知遇之恩

諸葛亮為了能保住自己的地位,所以一直堅持北伐,讓蜀漢人民和文武百官覺得他無可替代,這樣他才能一直成為蜀漢的核心人物?這怎麼聽都像是教別人在職場上如何進入上層的教科書,但其實我們都低估古人對道義的堅守了。《出師表》中寫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也就是說諸葛亮北伐第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報效劉備的助於之恩。

諸葛亮比劉備小了20歲,為了讓諸葛亮出生,劉備曾經三顧茅廬,不管是以長輩拜訪晚輩的角度,還是領導者求賢若渴的態度是十分飽滿的。白帝城託孤時,劉備甚至之言,如果劉禪不行,你完全可以替代他,諸葛亮聽的眼淚都掉了。而在《出師表》中多次提到“先帝”、“陛下”,這種感激的情感完全是無法偽裝的。

二、蜀漢的形勢不允許不北伐

正所謂居安思危,但是歷朝歷代有誰真正能做到?簡直就是鳳毛麟角。三足鼎立的形成並不容易,如果沒有赤壁之戰的大勝,劉備也許就得重新編草鞋去了。赤壁之戰造成了曹操元氣大傷不得不退兵休養生息,我們做一個假設等曹操休養生息完後會怎麼樣?以曹操的性格肯定揮師南下滅掉蜀、吳,如果不想讓曹操緩過勁來,唯一的方法就是北伐,讓曹魏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休養生息。

肯定也有人說了,趁著曹操回去休養,趕緊發展經濟和練兵,等實力超過曹操再北伐,當初劉邦不也這樣做,最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才楚漢分界的。但是曹操並不是項羽,曹操麾下謀士武將如雲,善用人才的能力比項羽強太多了,蜀漢還沒發展起來,曹魏早就重新班師南下了。

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也言明瞭此觀點:“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這裡也說得很明確,不北伐就等死,所以北伐沒得選擇。

而且諸葛亮雖然六出祁山都失敗了,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除了第一次失街亭損失慘重,後續的幾次北伐還佔領了魏國的陰平、武都等地,擊殺了張郃、王雙等敵軍名將,損耗了魏國不少的實力。

不僅如此,諸葛亮北伐也為蜀國鍛煉出了不少人才,面對蜀中武將一個個凋零,關羽、張飛相繼犧牲、黃忠、趙雲等能夠帶兵的老將一個個變來,蜀國後繼人才並沒有跟上來,那怎麼培養出新一批的帶兵將領呢?那就是打仗,真正的士兵和武將都是戰場上錘鍊出來的,例如姜維、王平、廖化等後來也成為了蜀中的支撐。

所以說諸葛亮堅持北伐是一種無奈之舉,要是換成你,你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