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乳腺增生真的是乳腺癌的前兆嗎?

_做一棵微笑的明媚花朵


健康先知:乳腺增生不會導致乳腺癌,也不是乳腺癌的先兆,但有少部分可能有發展成乳腺癌的風險,故如出現乳腺重度不典型增生需排查。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見疾病,是由於某些原因引起的內分泌激素(雌激素、孕激素)代謝失衡,雌激素水平增高,出現乳腺組織增生不能消退,通常會出現乳房脹痛的症狀,用手觸碰可摸到大小不等、不規則、質地柔韌的結節。

乳腺增生不會導致乳腺癌,也不是乳腺癌的先兆,但有少部分可能有發展成乳腺癌的風險,故如出現乳腺重度不典型增生需排查,往往此類人群比普通人群罹患乳腺癌的機率更高,需要警惕。

情緒對於女性來講至關重要,不良的情緒易導致激素水平異常而致癌,所以發現自己乳腺增生應積極觀察,但不要過度焦慮。

我是您身邊的健康管家,如有幫助請點贊支持,如有疑問可評論同我探討!


薇健康


女性乳腺是由皮膚、纖維組織、乳腺腺體和脂肪組成的,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目前乳腺癌已成為威脅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見腫瘤,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所以還沒有確切的預防乳腺癌的方法。


對於乳腺癌的防治,除了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身體鍛鍊以外,還是需要多觀察乳腺的變化,平時做好定期檢查工作。一旦乳腺出現不適現象,就需要儘快的做乳腺檢查,其中,乳腺結節是乳腺組織的一種臨床徵象,很多乳腺的病變都有可能出現結節,不一定都是乳腺癌。輕度的乳腺增生只有痛感沒有別的,重了的話會形成結節的,或是單個的或是多發的。乳腺增生、乳腺纖維瘤的病因相同,都是內分泌失調或體內雌激素分泌高造成的。


乳腺纖維腺瘤是乳腺的一種良性腫瘤,比較青睞年輕女性。這種疾病的臨床表現通常就是乳腺結節,一般都是單個出現,也有少數患者呈多發現象。典型的纖維腺瘤摸起來就像個玻璃球,光溜溜的活動性非常好;也有的因為位於乳腺組織深層,被上面的乳腺組織覆蓋著,或者還比較小,用手摸起來不太清楚。還有的患者,因為乳腺增生比較嚴重,也容易混淆,一般會建議患者做一個B超或者鉬靶檢查,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發現實質性的、包膜完整的腫塊。這裡需要提醒的是,鉬靶檢查要在特殊情況或者40歲以上的患者再做,不要做不必要的檢查。雖然是良性腫瘤,但是一般情況下光靠吃藥也很難把它消下去,學術界公認為乳腺纖維瘤的最佳治療方式還是手術切除。


患者通常都是發現乳腺內有結節時才來就診,而這種結節一般沒有痛感,所以發現時可能就已經有一定大小了。不要以為疼痛的結節才是乳腺癌,事實上,不疼的反而是狠角色,乳腺癌的結節形態多樣,表面不平整,質地也不完全相同,多數質地較硬,甚至用手摸起來像一塊石頭一樣。此外,有一些類型的腫瘤因為富含細胞,可能摸起來比較軟,甚至有囊性的感覺。惡性腫瘤與良性腫瘤相比活動性較差,是不是乳腺癌,不是摸不摸得到結節決定的,而是要依靠病理學檢查。所以,不管檢查顯示是否有結節,都先別慌,多聽醫生的建議。

  

不得不承認,有些乳腺增生確實和乳腺癌有一定相關性。乳腺的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癌變率相當高,就被公認是乳腺癌的癌前病變,這個時候患者臨床表現就是以質地較硬的結節為主,而且結節的痛感可能不那麼嚴重了,甚至已經不痛了。對於這種患者,需要考慮做穿刺組織學檢查,或直接進行手術活檢與乳腺癌鑑別。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乳腺增生症真的非常常見,在門診有60%患者都是因為乳腺增生就診的。有的人可能看了一輩子都是乳腺增生,也有的人看了10年,結過最後一次發現是乳腺癌。這會給很多人造成誤解,覺得乳腺增生是乳腺癌的前兆。實際上並不是,乳腺癌基本都合併乳腺增生,但是目前來看只有不典型增生才是乳腺癌的癌前病變。也有學者提出管原位癌和小葉原位癌也是癌前病變。



乳腺增生有很多種類型,包括上皮增生性病變,及上皮性病變導管內增生性病變及小葉內瘤變。這些病理類型又可以細化出很多種不同的分類。然而這些分類通過影像學檢查是無法判斷的,只有通過病理化驗才知道。所以在臨床上當你去看病,問醫生這個東西是不是一直良性的時候,他不能給你準確的答案,就是這個原因。因為病情是在變化的。這就是為什麼乳腺增生症需要隨訪的一個原因,並不是說所有的乳腺增生症都是癌前病變。乳腺增生到不典型增生是一個過程。也有可能不會發展成為不典型增生,應該說絕大部分不會發展成不典型增生。即便發展成不典型增生,也不一定會成為乳腺癌。


主要講一下非典型導管上皮增生。這種類型的增生髮展為浸潤性癌的危險中度增高。她患乳腺癌的危險度增加4到5倍,而且雙側乳腺患乳腺癌的危險度相同。如果在空心針穿刺活檢標本中發現了不典型增生,需行手術切除,以排除存在進一步病變的可能。不典型增生也可累積一些乳腺良性病變,如導管內乳頭狀瘤,纖維腺瘤,硬化性腺病等。不典型增生,在組織學上具有低級別導管原位癌的形態學特點,但是沒有達到導管原位癌的診斷標準。不典型增生的診斷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具備部分,但不是全部低級別導管原位癌的特徵。第二種是完全具備低級別導管原位癌的特徵,但是範圍比較侷限,沒有達到診斷低級別導管內癌的標準。具體的量化標準,目前認為不典型增生具有導管內癌組織學特徵,範圍>2mm,即便可以診斷為導管原位癌。這在臨床上診斷有一定的主觀性,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導管原位癌的診斷,有時候會出現問題。


導管原位癌經常表現為乳腺鉬靶攝片上的鈣化,也可能表現為乳腺組織密度的改變或結構扭曲,臨床上也可出現乳腺腫塊或乳頭溢液。如果是因為木馬上的鈣化而被發現的導管原位癌經常是沒有乳房腫塊的。這也就是之前說過的一個問題,為什麼不是所有的乳腺癌都是表現為乳腺腫塊的一種類型。低級別和高級別的導管原位癌有進一步發展為浸潤性乳腺癌的趨勢,但並非是必然的。



小葉非典型增生和小葉原位癌。小葉非典型增生和小葉原位癌多見於絕經前婦女,缺乏特殊的臨床特徵,大部分病變是因為其他原因進行乳腺活檢或者乳腺切除時偶然發現的。少數病例可伴有乳腺鉬靶片上的微小鈣化。小葉原位癌中約85%為多中心性,約30%到67%為雙側性。在臨床上也不經常表現為腫塊。通過對這兩種患者的長期隨訪顯示它們是發生浸潤性導管癌或小葉癌的危險因素。發生的浸潤性癌,可以是同側乳腺,也可以是對稱乳腺。小葉非典型增生,發生乳腺癌的相對危險度是4到5倍。小葉原位癌患者發生浸潤性小葉癌的概率顯著高於普通人群,且發生同側乳腺癌的危險度是對側的三倍。也就是說部分小葉原位癌也有可能是一種癌前期病變。



導管內乳頭狀瘤這個疾病患者可能不熟悉,但是很多患者因為乳頭溢液就診,術後病理經常會提示導管內乳頭狀瘤。導管內乳頭狀瘤是一種良性病變。不伴有非典型增生的中央型導管內乳頭狀瘤,發生乳腺癌的相對危險度為二倍,而周圍型的相對危險度為三倍。也有學者提出,導管內乳頭狀瘤也是一種癌前病變。尤其是當伴有不典型增生和導管原位癌的情況。



總之,當患者被診斷為乳腺增生的時候不要太驚慌,因為絕大部分的乳腺增生患者是不會發展變化的,根據BIRADS分級定期隨訪,I級建議每年隨訪一次,II級建議6月到1年隨訪一次,III級建議每3-6月隨訪一次。


乳腺科王醫生


接著昨天的乳腺癌話題再深入講解一下乳腺增生,因為這也是很多女性經常碰到的問題,很多女性擔心乳腺增生會轉變為乳腺癌。

乳腺增生是否會轉變為乳腺癌?這得分情況對待!

1、大多數人的乳腺增生是生理性的乳腺小葉增生,觀察隨訪即可,注意生活方式和心態的調整,不用過於緊張和焦慮,不會癌變。這就和我之前問答提到的宮頸糜爛(正規叫法: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一樣,為生理性。

2、如果是不典型增生或囊性增生,這個時候需要引起重視,因為有癌變的可能。病情發展過程一般為:正常-增生-輕度非典型增生-中、重度非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浸潤性乳腺癌。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變,風險最大,為普通女性的10-18倍左右,需要積極干預治療。

總之,在大多數情況下,女性朋友在保持警惕的前提下也不必杞人憂天,絕大多數乳腺增生就是人體的生理現象。

關注“藥物諮詢師軍”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若有其他問題或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一起聊基因


乳腺增生都是病嗎?

近年來乳腺增生患者數量飆升,發病率甚至已成乳房疾病之首,患者也逐漸低齡化。目前“乳腺檢查”已經成為體檢中的常規項目。也正因為如此,醫院門診中出現了越來越多前來諮詢乳腺疾病的患者,其中詢問“乳腺增生”、“乳房腫瘤”和“乳房結節”的最多。那麼今天就和大家詳細講解一下,面對這些乳腺疾病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到底什麼是乳腺增生?

是不是隻要有乳腺增生就是不正常的?

其實乳腺每個月都在經歷增生和復原的過程,這是怎麼回事呢?咱們從頭說起,先來了解一下乳房的基本構造。乳房就像是裝滿了葡萄串的口袋,每一串葡萄由枝幹連接,延伸到袋口,捆紮在一起。乳腺小葉是一個個的葡萄果,成串的葡萄叫乳腺葉,把這些葡萄果連在一起的枝幹就是乳管,所有乳管最後都匯合的袋口就是乳頭。

我們知道乳房是寶寶的糧倉,什麼時候擴大糧倉、什麼時候備糧、什麼時候泌乳,都要聽從體內激素的調節。排卵前,人體要為可能到來的寶寶做物質準備。乳房的任務是擴大糧倉規模,於是每一個小葉腺泡都開始變大擴張,負責運輸的乳(血)管也都開放了。

脹大的乳房在月經前讓媽媽們感到了脹痛,並可以觸摸到一個個結節,這就是脹大的腺葉,此時就是正常的生理性乳腺增生,不能算病。如果寶寶沒有來,糧倉也不需要那麼大了,於是擴張的乳(血)管收縮關閉,乳房變軟,縮小恢復成原來的大小。

但如果在增生和復原過程中,有個別調皮的乳腺小葉復原得不好,維持了增生的狀態,就造成的乳腺組織結構紊亂,出現持續存在的結節與疼痛。此時,就會被診斷為“乳腺增生症”。

有乳腺增生問題的女性很多,其實這些乳腺增生多數是生理性的乳腺小葉增生,也就是說,根本就不是病!有的沒有任何不舒服症狀,有的可能會伴有乳房或重或輕的疼痛,特別是月經期前後,這種受體內雌激素水平波動的乳腺組織生理性變化,通常並不會帶來什麼嚴重後果。

正如所謂的“宮頸糜爛”,本身也是一種宮頸的生理現象,卻被很多不正規的醫療機構和醫生甚至某些沒有跟進醫學進展的正規醫院醫生誤作一種病態來治療。

生理性的乳腺增生和病理性乳腺增生,在症狀上有啥區別?

乳腺增生有很多類型,有的完全是生理性的,不需特殊處理也可自行消退,如單純性乳腺增生症。有的則是病理性的,如囊性增生類型,存在癌變的可能,需積極治療。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乳腺增生的分類:

乳痛症

又稱單純性乳腺增生症。在少女和年輕患者中最為常見,其原因是由於性激素分泌旺盛且波動較大引起的,隨月經出現週期性的乳房脹痛,月經後疼痛自行消失。一般以乳房局部疼痛為主,但有時可連同腋窩下也一起疼。

這類增生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患者只要調整情緒,心情開朗,生活規律,一般升高的內分泌激素都可以慢慢地得到糾正,各種症狀都可以自行消失。

乳腺腺病

是乳腺增生的進一步發展,乳腺組織的形態、結構有了病理性的變化,多發於30~45歲。表現為月經前乳腺脹痛加重、腫塊增大,容易引起重視。但往往治癒比較困難,久治不愈會造成精神壓抑,導致症狀加重。嚴重導致內分泌紊亂,如月經不調、失眠多夢、膚色晦暗等系列反應。

囊性增生病

乳房內出現的腫塊多為成片地增厚,且呈橢圓形的囊狀腫塊居多。症狀同樣是月經前乳腺脹痛加重,經前期腫塊變大、變硬,經後縮小、變軟。但乳腺囊性增生可能發生癌變,所以要特別提高警惕,定期隨診。

什麼是乳腺結節?

乳腺結節和乳腺腫瘤的區別是什麼?

乳腺結節只是大家對乳腺腫瘤的俗稱,乳腺腫瘤多為良性,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乳腺惡性腫瘤。

常見的良性乳腺腫瘤(結節)有哪幾種類型?

良性乳腺腫瘤(結節)主要可以分為乳腺纖維腺瘤、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乳腺脂肪瘤等等,最常見的還是乳腺纖維腺瘤。

另外,40歲以後建議定期進行乳腺癌篩查,學會乳房自檢也有好處。乳腺癌高危女性更要提前進行篩查。如果是乳腺不典型增生,最好找乳腺專科醫生進行干預處理。切記,不要到非醫療機構(比如美容機構)進行所謂的乳房按摩乳房保健。

乳房的結節,如果你能不確保這個結節是不是增生結節,如果你去做按摩推拿,那風險就非常大!因為你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單純乳腺小葉增生,如果萬一不是這種單純的乳腺小葉增生,而是癌前病變、原位癌、甚至真正的乳腺浸潤癌,就可以有耽誤病情,甚至促進癌症擴散。

ps:很多少女期有乳腺小葉增生症狀的經過哺乳期之後,乳腺小葉增生症狀會消失。平時保持心情愉悅,放鬆,樂觀,也是預防乳腺增生疾病的好方法。


本文編自網絡,不代表三甲醫院網觀點,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



乳腺癌和乳腺增生都是女性婦科疾病的常見病,並且發病率比較高。平日裡,經常聽身邊女性朋友所自己有乳腺增生,當情緒不好、精神緊張時,特別是月經前後,明顯的乳房脹痛依然會影響她們的生活。大多數乳腺增生患者是不需要藥物治療的。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是緩解乳腺增生、不讓其繼續惡性的關鍵。

乳腺增生不是乳腺癌前期,不過,如果乳腺增生嚴重,或者伴發了囊腫,就不是簡單的自我調整的問題了,最好能半年到醫院檢查一次,以更好地預防乳腺良性疾病發生惡變,或者儘早發現惡性疾病。

同時有文獻報道乳腺增生症主要是以乳腺組織增生為主的瘤樣病變。乳腺增生症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為乳腺腺病,主要是腺體增生為主,纖維間質增生相對比較輕;第二類為硬化性腺病,主要為纖維間質和腺體均增生,一般情況下腺體增生比較佔優勢;第三類為纖維囊性增生,其主要為小也末梢導管和腺泡高度擴張成囊。乳腺增生患者有轉變為乳腺癌的可能,主要原因為導管和乳腺上皮增生的程度以及肺典型性增生,在生活中需要加強對乳腺疾病的預防工作。避免出現相關的誘導因素,從而充分保障女性的安全。婦女在實際生活工作時,要儘可能地避免出現月經不調的現象,注意平時飲食營養均衡,注意勞逸結合、調節心情。儘量選擇哺乳的方法餵養幼兒。


藥事健康


選擇權威科普,享受健康生活,歡迎關注醫學博士團隊!

現在很多女性因為乳腺增生去看門診,基本上每位都帶有焦慮與疑惑。大夫,我這乳腺增生是不是癌啊?大夫,我這會不會是乳腺癌啊?大夫,我還能活多久?等等等等。

那麼,乳腺增生到底是什麼?真的是乳腺癌的前兆嗎?

乳腺增生

又叫做乳腺小葉增生,多見於年輕的女性。這種現象主要表現為乳腺出現週期性的疼痛和週期性的包括,可以隨著女性月經週期、心情以及工作壓力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

之前聽到過這樣一種說法,把乳腺比作呈一個口袋,腺體就好像是一堆麵粉,水好比是基質。女性月經週期會出現雌孕激素的變化,會相應的引起一些情緒的波動,腺體就會膨脹,這就好比如說麵粉放多了口袋中就會出現很多疙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增生結節。口袋體積有限,麵粉多了就會導致體積的增大,於是腺體拼命往外擠壓,就會產生所謂的張力性的疼痛。而當月經結束後,女性的情緒也會歸於平靜,就好比如說來了一個吃貨,把麵粉都偷吃點一些,相對來說,水就比較豐富了。接下來,乳房就沒有疙瘩,也沒有脹疼,只有壓力得到釋放之後的柔軟。

乳腺增生就好像一個貪心的農民,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拼命的多種了很多蔬菜,蔬菜還是蔬菜,只不過過於擁擠了而已。

所以,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真的沒有任何關係,對於乳腺增生的治療,也不是為了預防癌變,而是為了緩解疼痛和緊張的情緒。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一個愉悅的心情很重要。

歡迎關注天壇醫院、阜外醫院、兒研所、北大口腔醫院醫學博士團隊!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良醫濟世


乳腺增生這種疾病對於女性朋友來說很是常見,隨著如今社會和家庭帶來的壓力,女性患上這種疾病的機率更高了。這個時候就有朋友提出,患有乳腺增生後是不是一段時間後就會發展成乳腺癌?究竟乳腺增生真的是乳腺癌的前兆嗎?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多發於中青年女性,發病高峰為30~35歲,在30歲以上的女性的發病率可達90%以上。乳腺增生屬於良性病變,多於激素水平有關,症狀為乳腺規律性脹痛及包塊,包塊質地較韌,月經後疼痛症狀緩解,乳腺增生症一般情況不必進行手術治療。

不得不承認,有些乳腺增生確實和乳腺癌有一定相關性。乳腺的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癌變率相當高,被公認是乳腺癌的癌前病變,這個時候患者臨床表現就是以質地較硬的結節為主,而且結節的痛感可能不那麼嚴重了,甚至已經不痛了。

乳腺癌特徵性症狀為乳腺包塊,包塊邊界不清,質地硬,活動度不佳,一般無疼痛症狀。

還有,乳腺癌除有乳房腫塊等表現外,還可表現為乳頭溢液、瘙癢、脫屑等等,可出現 “橘皮徵”,同時還可見淋巴結腫大。對於這種患者,需要考慮做穿刺組織學檢查,或直接進行手術活檢與乳腺癌鑑別。

一般情況下乳腺增生是不會輕易變成乳腺癌的,但是女性朋友要在平日裡經常性的關注自己的乳房,一旦有任何問題請及時到醫院檢查。

專長:腫瘤內科化療,主要擅長淋巴瘤、乳腺癌、肺癌、腸癌、頭頸腫瘤的化療。


醫聯媒體


當然不是了,從乳腺增生到乳腺癌是有一個過程的,就像胃炎到胃癌,肝炎到肝癌,我們總不能說胃炎就是胃癌的前兆啊。

從乳腺增生到乳腺癌是怎樣一個過程?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見的乳房疾病,可以說約有80%左右的年輕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既不是腫瘤也不是什麼炎症,是乳腺組織增生及退行性變,與內分泌功能紊亂有密切的關係。因此,目前醫學上壓根不把它當做疾病,也不需要治療。

一般情況下,對於單純性的乳腺增生,通常是不會癌變的,所謂的單純性增生特徵就是有規律在經期前出現,或休息不好時出現;

若是病理性的增生,也就是囊性乳腺增生,就要注意了,它有癌變的可能,這種增生往往還伴有其他症狀:上皮細胞增生、乳頭溢液等,要儘早就醫。

乳腺結節:是一種非腫瘤性疾病,有增生性結節、炎症性結節、腫瘤性結節等,不能一概而論,要以觀察為主。不要盲目切除。

乳腺纖維瘤:雖說是良性腫瘤,但還是有可能會惡化。大多數纖維腺瘤完整切除後不易復發,但年輕患者可能會在其他部位或鄰近原手術區發生新的病灶,長出新的乳腺纖維瘤。


乳腺癌:當有前面三種疾病的徵兆時,病症極有可能惡化成乳腺癌!因此,一定要密切觀察早發現、早治療。


所以當發現有乳腺結節或腫塊的時候,先不要慌,選擇正規醫院進行診治,或許只是虛驚一場。


藥療君


中青年女性不少因為乳房脹痛或者可以摸到乳腺有結節就診,很多都是乳腺增生引起的,但是也有的懷疑是不是乳腺癌或者乳腺增生以後會不會發生惡變。乳腺增生在女性中發病率是很高的,尤其是月經前後會感覺乳房脹痛的情況,尤其是中年婦女大部分是可以觸摸到結節的。

但是乳腺增生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只有很少一部分會發生異型性改變成為癌前的病變,絕大多數是沒有惡變的情況。這也就給我們要提醒一下,最好能每年的定期進行體檢,可以及早的預防和診斷,避免疾病發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同時,要注意保持好心態和激素水平,這也是影響到乳腺增生疾病演變和恢復的重要因素,堅持體育鍛煉,維持良好的平和心態,遇事不急躁,還有初步掌握一下自我體檢的方法,可以對自己的身體狀態有所瞭解。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