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吴佩孚和陈炯明并称为“南北两秀才”,两个人有什么共同点?

晓妹世界观


在民国初年的历史舞台上,有两个秀才出身的新星冉冉升起。两个人分处中国南北两端,却都坐拥着雄厚的实力。因此,当时民国的舆论经常将两个人相提并论,称之为“南陈北吴”或“南北两秀才”,这两个秀才就是吴佩孚和陈炯明。



能被共称,这两个人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第一,两个人都是军阀。吴佩孚实力尤为雄厚,他是北洋军阀直系的领袖。巅峰时,直系曾占据除东北外几乎中国整个北方地区。麾下的直军直接继承了袁世凯北洋军的老底子,直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再加上吴佩孚卓越的军事才华,直系打遍天下无敌手,隐隐有一统全国之势。

而一直以来以反革命军阀身份出现的陈炯明,曾担任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是南方实力最强大的军阀之一。同时,他也是孙中山广东革命政府最主要的军事威胁。黄埔军校学生参与的两次东征,征讨的目标都是陈炯明的部队。

第二,两个人都是宪政的支持者。1920年,吴佩孚率领直军打败皖系段祺瑞后,就曾主张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行宪政。与此同时,1921年,陈炯明也发表了“制定宪法,建立永久和平之基”的通电。


第三,两个人对共产主义的态度出奇一致,都是从初期的赞成变为后期的反对。

第四,两个人在人品和私德上都没有瑕疵。吴佩孚虽然一度统治半个中国,麾下拥有几十万精锐大军,堪称中国最强大的军阀,但是吴佩孚却不如绝大部分其他军阀一样趁机享受荣华富贵。吴佩孚坚持“不借外债,不住租界,不与外人勾结,不做督军,不讲地盘”的“五不主义”,廉洁自守,堪称民国军阀的道德模范。

陈炯明也是如此,虽然与孙中山分道扬镳,观点也完全不同,并且至今仍存有争议。但是,在人品和私德方面,陈炯明却无可指摘。陈炯明既不贪财,也不好色,生活艰苦朴素,为官廉洁自律。曾经统治一省之地,堪称土皇帝的陈炯明在死后,却连一口棺材都没有,可见其生活之简朴。


第五,两个人虽然都曾煊赫一时,但最终的结局都失败了,而且都与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有关。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时遭到了冯玉祥的倒戈一击,后路被切断,最终一败涂地,统一全国得愿望也彻底成为泡影。逃往南方在两湖地区重新崛起后,最终还是败于北伐军之手,彻底下野。

而陈炯明由于与孙中山意见相左,反对北伐,最终经过“六·一六”兵变和两次东征后,陈炯明的势力彻底灰飞烟灭。


第六,面对日寇的拉拢,两个人都严守爱国底线,拒绝与日寇合作,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1935年,日寇在占据东三省后,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策划了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他们看上了吴佩孚在中国巨大的影响力,希望吴佩孚能够出山当汉奸,支持日本的分裂活动,但是被吴佩孚严辞拒绝。最终,吴佩孚被恼羞成怒的日本人杀害。

陈炯明也是如此。陈炯明失败后曾避居香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曾经试图拉拢他。陈炯明不但没有答应,而且还反过来要求日本人归还东三省。日本人送给他8万元支票,虽然穷困,但陈炯明依然在支票上打叉后退还给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