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與潘天壽師友相稱,劉海粟題字稱讚——“超逸高妙”吳茀之

”當時顏色,皆為絕色“之三。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吳茀之(1900年4月26日—1977年7月26日),浙江省浦江縣前吳鄉前吳村人,

初名士綏,改名溪,字茀之,號溪子,別署廣明畸士,又號逸道人。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中國花鳥畫大師,現代浙派中國畫首領人物。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吳茀之19歲拜陳友年為師,後進上海美術專門學校高師科,受吳昌碩大寫意畫風啟發,改攻寫意,深得缶廬神髓。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1928年出版《茀之畫稿》,劉海粟題“超逸高妙”以勉。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其繪畫早期受吳昌碩影響甚深,後立意創新,多方取法於青藤、白陽、石濤及揚州八怪,

自闢蹊徑,天機逸趣。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吳茀之早年學步於家藏惲南田、蔣廷錫的花鳥寫生冊頁。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寫生理念上直接繼承惲氏遺風。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技法層面則更傾向於水墨寫意一路,主性靈,重格調。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在寫生的觀察和運用中,追求真實生動,意趣盎然,而後注以筆墨形質。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吳茀之長於詩文,尚情趣,作品中洋溢著很強的抒情性。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吳茀之深受多位名家繪畫風格影響,善於從古代名畫中汲取營養。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他的繪畫風格多變,早年注重追求筆墨之間的意趣,後來畫風逐漸轉為灑脫豪放。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筆墨之間不拘泥細枝末節,盡顯大氣磅礴、超逸脫俗。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吳茀之把對筆墨的理解,上升到造型手段的層面,刻畫力求感覺上的精準和筆筆到位,而不是”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的文人譴性。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吳茀之作畫講求氣勢。他曾說:“氣韻生動,首先就是要有氣,氣動才能韻生”。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吳茀之作畫前要經過填密的構思階段,一旦作起畫來,落筆如同疾風驟雨,氣勢和激情充分表達出來。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疾速的用筆容易浮滑,吳茀之用逆筆來解決,逆鋒行筆既蒼勁老辣,又不失氣勢。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今天我們在欣賞他的作品時,總能被其酣暢淋漓的畫面所打動。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晚年吳茀之結合新時代特徵,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探索創新尋求新法,創作出一批反應當下現實生活氣息和時代特色的作品。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晚年喜用“打破常規”“寧作我”兩方閒章,以示不忘變法,從“不似之似”、“無法之法”中闢創新格。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

吳茀之與潘天壽交之甚深。他與潘先生以師友相稱,生前預約百年之後後歸葬一起,二人在藝術上惺惺相惜,留下一段佳話。

領略書畫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