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作物“缺少”微量元素的表现,看完就会了

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尽管在农作物正常生长过程中,其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并不多,有的农作物含有的微量元素仅为总量的百万分之几,然而他们所起的作用却是巨大的,当农作物的必需营养元素平衡时,农作物生长茂盛,当农作物缺少一种或几种元素时,植株生长受到影响,病态出现,甚至关系到人类的健康问题。可见,微量元素对于改善农作物品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微量元素


1. 镁

生理功能:许多酶的活化剂,能促进作物对磷、硅的吸收,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缺乏症:引起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作用强度和速率降低。



2. 铁

生理功能:

叶绿素合成所必需;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参与核酸和蛋白质代谢,还与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和维生素的合成有关。


缺乏症 :顶端或幼叶失绿黄化,由脉间失绿发展到全叶淡黄白色,果树“黄叶病”,花卉、蔬菜幼叶脉间失绿黄化或白化,禾本科叶片脉间失绿呈条纹花叶。



3. 硼

生理功能:促进分生组织生长和核酸代谢;促进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参与酚代谢和木质素的形成;与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有关。


缺乏症:

茎尖、根尖生长停止或萎缩死亡,油菜 “花而不实”、小麦“穗而不实”、花椰菜“褐心病”、萝卜“黑心病”等。



4. 锰

生理功能:参与光合作用;酶的组分及调节酶活性;调节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


缺乏症:幼叶脉间失绿黄化,有褐色小斑点散布于整个叶片,燕麦“灰斑病”、豆类“褐斑病”、甜菜“黄斑病”。


5. 铜

生理功能:酶的组分;参与光合作用;参与氮代谢;影响花器官发育。


缺乏症:生长瘦弱,新叶失绿发黄,叶尖:发白卷曲,叶缘灰黄,叶片出现坏;死斑点;禾本科顶端发白枯萎,繁殖器官发育受阻,不结实或只有秕粒;果树“郁汁病”或“枝枯病”等。



6. 锌

生理功能:作为碳酸酐酶的成分参与光合作用;作为多种酶的成分参与代谢作用:参与生长素的合成;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缺乏症:植株矮小,节间短,生育期延迟;叶小,簇生;中下部叶片脉间失绿。水稻“矮缩病”、玉米“白苗病”,柑桔“小叶病”、“簇叶病”等。



7. 钼

生理功能:作为硝酸还原酶和固氮酶的成分参与氮代谢;促进维生素C的合成;与磷代谢有密切关系;增强抗病力。


缺乏症:叶片畸形、瘦长,螺旋状扭曲,生长不规则;老叶脉间淡绿发黄,有褐色斑点,变厚焦枯,如花椰菜、烟草“鞭尾状叶”,豆科植物“杯状叶”且不结或少结根瘤。


8. 镍

镍有利于种了发芽和幼苗生长,植物体内镍含量:一般在0.05-5.0g/kg之间。低浓度的镍可促进紫花苜蓿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达到促进有害微生物分泌的毒素降解,从而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过量的镍对植物也有毒,且症状多变,生长迟缓,叶片失绿、变形;有斑点、条纹,果实变小、着色早等。


总之,不同的植物缺乏不 同的营养元素表现不同的病态。作物缺素的根源在土壤,除了长期偏施NPK,未及时补充中微量元素外,土壤物理性质恶化是造成微量缺失的另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