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 子安宣邦:江戶思想史講義|薦書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江戶思想史講義

[日]子安宣邦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7-07

ISBN: 9787108058416 定價:49.00

內容簡介

本書是日本著名思想史學家子安宣邦的代表作。

江戶時期是日本近現代發展歷史中一個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出現了一批重要的思想家,他們對包括中國儒家思想在內的日本思想資源進行了新的闡發,建構了其後日本思想史發展變化的若干重要基礎,影響至於當代。

本書通過對中江藤樹、山崎暗齋、伊藤仁齋、荻生徂徠、賀茂真淵、本居宣長等江戶時期的重要思想家的重新解讀,重構了江戶思想,並以新構建的江戶時代觀,反觀於近代,使讀者可以更為清晰地理解日本近現代思想發展的脈絡,而本書作者具有創造性的解讀,更為中國讀者提供了了解日本思想史的方便門徑。

子安宣邦,1933年生,日本著名思想史學者,畢業於東京大學,大阪大學名譽教授,曾任日本思想史學會會長。子安宣邦以一系列著作,對江戶時期以來的日本思想界重要人物及其代表的時代思想,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批判性的研究。其思想卓然成家,並取得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目 錄

中文版序

原版序

中江藤樹

第一章 “孝”的說教與《孝子傳》之間

一 孝子藤樹

二 《孝子傳》中的人物·藤樹

三 母親孝養者·藤樹

四 《孝子傳》和《立志傳》

五 作為逸脫的藤樹學

六 “如老嫗之愚”

七 誦經威儀

八 “民,人也”

山崎暗齋及其學派

第二章 “敬說”與“心法”言語——日本式“內部”形成的言說

一 語“敬”之言說

二 “道統”之言說

三 “意義”解釋的言說

四 “心法”的言語·“主宰之心”的言語

五 “心法”的言語·“敬”的形而上學

六 “日本朱子學”的成立

七 口語“講義”與漢文話語

八 “中國夷狄論”論爭

伊藤仁齋(其一)

第三章 兩部《字義》·儒學的重構與解構——《語孟字義》講義(上)

一 兩部《字義》

二 “誠”字的詮釋

三 “誠”即“真實無妄”

四 “誠”即“真實無偽”

五 仁齋“字義”學的策略

六 “道猶路也”

七 “命名”行為·仁齋

八 “命名”行為·徂徠

九 “天地之間,一元氣而已”

伊藤仁齋(其二)

第四章 “知天命”之義——《語孟字義》講義(下)

一 五十歲·知命

二 “天命”與性理學言語

三 投向“天命”與人生的視線

四 孔子言及的“事例”

五 “命”字在語法上的歧義

六 仰視之“天”

三宅尚齋

第五章 “鬼神”與“理”——“祭祀來格”與朱子學派的言說

一 朱子與其後繼者之言說的偏離

二 朱子言說之真訣的評判者

三 廖子晦如何撞擊大鐘

四 “以我為主”之非

五 “根於理而日生者”

六 “祭祀來格說”——朱子再解釋的言說

七 崎門中宗教言說的形成

荻生徂徠

第六章 先王之道 禮樂耳

一 徂徠“禮樂論”言說的射程

1 徂徠講“禮樂”

2 明治啟蒙與徂徠的復活

3 徂徠與霍布斯

4 “禮樂刑政”的倡導者——徂徠

5 德川文學之罪人?

6 “妖怪之真相——枯芒草”

二 徂徠“禮樂論”之視點的構成

1 “製作論”的立場

2 “自然”與“作為”

3 “先王”“外部”視點

4 “禮樂論”·“外部”之言說

5 徂徠之說,皆本於功利

中井履軒

第七章 近世儒者知識人的存在及其思想位相

一 履軒·“遊民”身份

二 履軒·“暫住者”

三 “儒者,乃一藝者也”

四 《集註》與《逢原》之間

五 如何解讀《論語》

六 “知”與儒學的再生產

七 “華胥國王”履軒

賀茂真淵

第八章 萬葉世界之表象——文化同一性形成的言說

一 萬葉之秀歌

二 和歌革新的言論

三 縣居大人之教誨語錄

四 對《萬葉》的關注

五 萬葉世界的表象(一)

六 萬葉世界的表象(二)

七 萬葉世界的表象(三)

八 “民族”的歌集

本居宣長(其一)

第九章 和歌的俗流化與美的自律——“物哀”論的成立

一 玩歌之接受與美學的勃興

1 “不若玩賞詞花言語”

2 當世歌壇狀況

3 歌會·文化社交體

4 和歌的無用性與美學的興起

5 當世之歌論

二 “物哀”論之成立

1 接受者(讀者)之物語理解

2 “感興之心”的自律

3 “物哀”歌論的重構

4 “人本主義”的文學理論

5 “神之御國”的人情論

本居宣長(其二)

第十章 一國始源之敘述

一 作為死角的“朝鮮問題”

二 《衝口發》提出的命題

三 針對“狂人之言”的駁論

四 國家起源神話的再敘述

五 忘卻造就的“國民”

【補註】

註釋

後記

巖波現代文庫版後記

書名索引

人名索引

譯後記

----

ID:sanlianshutong

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

和友人交流,點擊右上角朋友圈

回覆好文,閱讀更多專題文章

回覆聽課,瞭解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