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名冠全省的潮州金山书院

金山中学的前身金山书院,是在清光绪三年(1887年),由时任潮州总兵的方耀在清办积案和组织军屯所开发的田地中,拨出一部分作为院产,在当时名绅士郭廷集主持下,以潮州府城北金山顶濂溪祠为主体所建成的。

金山书院一直由名师执掌院务,先后聘请陈维岳、廖廷相、何凌端、柳芳、吴道镕、杨国璋、温仲和、何寿朋等饱学名士任山长(即校长)。主讲“四书”、“五经”,学生学习《九章经》,兼读《孝经》、《公羊传》、《谷梁传》、《周礼》、《尔雅》及诰,学作八股文、诗、赋、策、论等,及后又相继开设算学、外语、体操等科目,其中还有由温仲和编写的《代数几何算稿》。书院聚集一批名儒,如吴道镕、温仲和、温丹铭、黄际清、王师愈、郭经、崔炳炎、郑国藩等,他们主张结合实际做学问,朴学学风因之影响了岭东学人。

金山书院创办即被定为潮州府所辖的二十多间官学中最高学府,其招收虽然面向潮州府所辖,但是要经过县试、府试等严格的考试,成绩在前100名的秀才才有资格到该院就读。而且其前40名定为廪善生,由官府供应伙食,再40名定为增广生,自备伙食,后20名为附读生。一直到光绪二十五年,经批准每期学员才扩招到140名。金山书院学制三年,期间设的两次统考:第一次称为岁考,成绩分为六等,一、二等成绩者给予奖励,非廪膳生可升为廪膳生,三等成绩者待遇如旧,四等成绩者给予扑责,五等成绩者降低待遇,六等成绩者即被开除;第二次称为科考,一、二等成绩者列入科举生员的资格,可被选送参加乡试,三等成绩后奖惩与岁考同。配合这二次统考,书院还组织月考、季考等。在严格的教学条件下,金山书院学员的中举率相当高,仅1904年就中举28名举人,名冠全省。1887年12月,两广总督张之洞巡视潮州期间,到金山书院参观,指令潮州知府增加书院经费,并倡议辟建金山书楼。该楼于1892年11月建成,张之洞亲题“小琅环”匾,年已七十的李士彬知府题联曰:“妃呼豨!此楼长贮此书,便是升平日月;归去来,太守自嫌太老,会看多士风云。“收藏各类书籍一万多卷,名出版家、署理潮州知府方功惠捐出了不少个人收藏的善本图书。1894年,广东巡道曾纪泽又划拨经费,由方功惠主持购买图书。金山书楼,无论是藏书数量、还是质量,在岭东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藏书楼还藏刻书板,方耀经营金山书院时,曾设韩江书局,购刻书籍,今存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的清刻本《醉经楼集》卷首就有“潮州金山书院藏版”的字样。又光绪年间重刊乾隆《潮州府志》,书版也藏于该楼。1922年,藏书楼在八二风灾中,楼摧书毁。现汕头市金山中学、潮州市谢慧如图书馆尚存有该楼旧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