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唐诗四天后之——李冶

李冶

生卒:唐(730-784)

社会地位: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代表作:《八至》

千古名句: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话说唐诗四大天后,与元稹深陷姐弟恋不能自拔的薛涛,痴情错付公然“诗文候教”的鱼玄机,歌遍江南情伤封麦的刘采春,多少美人心,皆难过情关,唯独李冶,驰骋情场,艳绝道观。

李冶生的标致,又爱诗文,如果是个男孩,必定是远亲近邻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偏偏是个女儿身,小时候倒也讨人喜欢,但若是长大了也这么讨人喜欢,可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她的才华竟成了她父亲的一块心病。

直到6岁那年,她和父亲一起在院子里赏花,父亲让她作诗歌咏院子里的蔷薇。没想到她一开口就是:“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这句诗本来作得很不错,只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诗是说蔷薇已经长大了,本来该给它搭个架子,结果架子一直没搭好,蔷薇的枝条都纠缠到一起了,就像人的心绪一样,乱做一团。可是“架却”谐音是“嫁却”,有了另外一层意思,她父亲觉得她一个黄毛丫头就有了这种怀春待嫁的心思,三岁看老,长大了很可能成为失足妇女,为了避免“家丑”,在李冶11岁的时候,父亲就把她送进道观,并改名李季兰。

在唐代,道士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他们享受四方供养,衣食充足无忧,也没有劳役之苦,所以当道士也算是不错的选择。然而女道士是一种十分奇特的角色,上层社会里皇室公主、达官贵人的妻女亦有遁入道门者,民间也有些妇女受环境的影响也出家入了道观。古时候女子本无冠,而女道士例外,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女冠,她们远离了礼教、家庭的羁绊,躲在清幽之地过着不受拘束的生活,甚至可以和男人暧昧地往来,略有才情的女子还吟诗作赋、摇琴习画,与名士交往唱酬,以至当时的人往往把女冠看作略带神秘色彩和隐蔽性的娼妓。她父亲不可能不知道这种情况,只能说为了面子,男人什么事都干的出。

“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兰则不然也。”凭什么男人可以那么自由,女人就要三从四德?我李季兰偏不!如她父亲所料,李冶果真成为了一个“不守妇道”的女人,一直在在玉真观修行,单身久了看着个和尚也觉得眉清目秀的,李冶就看上一个叫释皎然的和尚,并且主动写了一首情诗表白: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结素鱼贻友人》

释皎然收到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她: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答李季兰》

很简单的意思,我一心向佛,女施主还是省省吧。

李冶并没有在这一棵树上吊死,她还有一整片森林,比如阎伯均,陆羽、刘长卿、房明府、韩揆之、萧叔子和崔涣,都是她的心上人,虽然最后这些人都没有娶她,但是她依然和他们保持了长期友好关系,有空便一起说说黄段子,对对诗,睡睡觉,比如当时河间名士刘长卿有“阴重之疾”,也就是“疝气”,经常须用布兜托起肾囊,以求减少痛楚。李冶知道后,便套用陶渊明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来讥诮刘长卿的疝气病。刘长卿当即也以陶渊明的诗回应:“众鸟欣有托。”,“山”和“疝”、“众”和“重”都是谐音,没点墨水还真上不了他们这辆文化列车。不过玩笑归玩笑,她心里有没有幻想过嫁给其中某一个男人?我觉得是想过的,可也只是想过而已,对于婚姻,她并没有太大期望,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李冶《八至》

东与西多近?左右便是,但延绵万里之远也不过是左右,夫妻有多亲密?同床共枕,但最疏远的关系也不过同床异梦。夫妻是两个人的江湖,人世间最复杂的人际关系莫过于此,很难想象她一生未嫁却能把夫妻关系写的如此简单透彻,至亲至疏是两个极端,所有极端现象的产生基本的有一个特点:对某种东西特别依赖。需求明确的情况下容易得到满足,也容易让风险太过集中,老夫老妻之所以稳定,也是因为岁月蹉跎,他们基本都是找到其他的需求并分流了风险,只是这样的生活难免趋于平淡,对于李冶这样一生不舍爱与自由的人,即便是进了这围墙,怕是也会有红杏探出来。

她的诗名不仅吸引了才子逸士,也吸引了权贵,安史之乱时,叛将朱泚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逼迫李冶给他写诗,平叛后,德宗皇帝将她视为叛国,乱棍之下,香消玉殒。她这一生,也算是逍遥快活,九泉之下,父女相见,想必也能说一句“爹地,女儿没让您失望,一生都在坚持不守妇道!”。

蔷薇言架却,

观里寄余时。

若无风情在,

世间几个知。

——李冶《轩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