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一天接500通电话、行走10公里,“上合”平安背后的他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彤

“您好,我孩子今天把手机落出租车上了,正好是在杨埠寨小区外,联系司机师傅,他没有看到,能否查下监控,看看在那个位置是谁上的车?或者我需不需要先报个警?”6月2日下午两点左右,一女士带着孩子着急地来到闵思勰办公室求助。

“您先别着急,我来帮您处理”,一双笑眯眯的眼睛,一番番沉稳有理的话语,闵思勰总是给前来寻求帮助的人一种亲切、踏实的感觉,让人心里有底,“一部手机,外人看来可能是小事,但对有的家庭来说可能就是大事”在闵思勰看来,老百姓的事就是他们的事。

一天最多接500通电话

行走10多公里巡逻是常事

初见闵思勰,他刚刚和同事们巡逻回来,“一天走10多公里路是常事”。闵思勰,现在是流亭街道派出所杨埠寨社区民警,2005年从部队转业后便一直在流亭派出所做社区民警,2017年8月份调到杨埠寨警务室分管4个社区和5个城市小区,实有人口达21000多人。十几年的基层工作,闵思勰跟居民们有了深厚感情,他更是居民们信赖的“贴心人”,每次走在小区里,都会有居民热情地打招呼。

闵思勰每天要接很多电话,认真记录处理。

闵思勰的手机号对外公开,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他所分管过的片区,几乎人人都知晓他的手机号,“有困难找老闵”,他的手机号也成了居民们揣在口袋里的“110”。采访中,闵思勰的手机响过七八次,都是片区居民打来的,他一一耐心回复。

“不管对什么人,什么事,老百姓有事找到了咱,咱就得热情地去对待。”闵思勰说,最多的时候一天接了近500通电话,经常是一通电话没讲完,另一通又打了过来。他曾经分管片区的许多居民还是会习惯性地打电话找他。尽管每天接到的电话看似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处理。

“老顽童”闵思勰的“特异功能”

车辆瞬间闪过,影像化记忆车牌号

在大家伙眼中,闵思勰有个“特异功能”,就是他对数字特别敏感。闵思勰对他所负责的片区网格情况了如指掌,每个网格有多少人、多少户、多少个单元他都知道,很多人的身份证号、手机号他都记得住,甚至对他们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都摸得很清。不光对身份证号、手机号记得清楚,车辆从他眼前经过,只要他想去记,通过影像化记忆,车牌号很快便记入了大脑里,而且很长时间忘不了,关键时刻对他破案很有帮助。

因为闵思勰天天乐呵呵的,同事们都叫他 “老顽童”,他的这种工作态度也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作为一名基层警务人员,我们上班没有规律,事情很繁琐,压力也很大,加班加点都是常事,没有阳光的心态是不行的。对我个人而言,首先是责任心的问题,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得把它干好,用心去做一件事,周围的群众都看在眼里。青岛上合峰会即将召开,我将努力投入全部身心和情感做好本职工作,保一方平安,为盛会护航。”闵思勰说。

特写

“毛贼”路上走,“火眼金睛”一眼看穿

社区巡逻。

“别看老闵整天乐呵呵的,办起案来是相当犀利,令人佩服。”闵思勰的同事这样评价道。有一年夏天,中午的时候特别炎热,闵思勰带着一名辅警在路上开车巡逻,车前50米左右有个小伙子。闵思勰当时就想,“大中午天气这么热,路上一般人很少,这人到底是干嘛的”,便对这个小伙子特别留意了一下。当这人回头看到了警车,闵思勰心里更有了数。“那人一看到警车,走路的动作跟先前变得不一样,我心里更起了疑心,当开车慢慢从他身边经过时,我发现他的两个膝盖处沾了一些灰,根据经验判断这人有可能爬过墙头,于是下车询问,结果那人特别紧张,带回去一查,这人便全招了。”闵思勰说。

还有一次,闵思勰通过肢体语言破了案,也让同事们刮目相看。通过当事人的一个动作,便知道了当事人的心理,很快便破了案,连当事人也非常佩服。多年来,闵思勰破的案件数不清,每个案件他都要根据时间、地点、性质等仔细分析,久而久之便总结了经验,把握了作案规律。他所负责的片区发案率很低,杨埠寨社区的发案率几乎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