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化腐朽为神奇——果园“废柴”的华丽转身

每到深秋和冬季

是湿地果树和绿化植物的修剪期,

被清理出来的树枝、竹竿等

绿化垃圾等“废柴”,

都去哪了呢?

下面跟着湿地君一起

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吧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果树的树枝会枯萎、断裂。果园农技人员会定期对果树进行养护,将枯枝清理下来。

△果树进行适当地修剪后,果实的质量和数量都会得到提升

园林及绿化废弃物不只果树枝叶,还有园区日常保洁、绿化管养、设施维护等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树枝、竹竿、纸板、木板、砖块等废弃材料,较之以往将其外运,今年起海珠湿地利用多种方法“变废为宝”,实现物质循环利用的同时亦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

昆虫小屋

△用修剪下来的枝叶和废弃瓦片等做成的昆虫旅馆

生态浮岛

△用废弃竹竿等材料制作而成的生物浮岛

△浮岛上植物生长茂盛,现已成为鹭鸟天堂

田园小道

△枯树枝干做成的田间小路

生态篱笆

△水稻秸秆做的花圃栅栏

△黄皮果树枝丫做成的生态篱笆

人工鸟巢

除此之外,木工师傅以废弃木板为材料,经过重新切割、加工,做成若干大小各异的鸟屋,放置于湿地二期园区果树上,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及孵化点;

小型生态系统

利用木头、树枝、竹竿、砖瓦等各类废弃材料于湿地各处搭建形态各异的生态塔,吸引青蛙等小型两栖动物及各类昆虫前来栖息,不同种类的动物根据各自喜好栖息于不同材质之中,构成小型生态系统;

除此之外,还可以:

▽用废弃木板铺设沟堑,连接果基通道,方便果农进出

▽将倒木插入水塘中,供给鸟类歇脚

此类景观兼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同时亦兼具较高的观赏特性。

作为对外展示的窗口,大到公园的整体形象,小到接待人员的一举一动,再到景区内的一草一木,都需要景区工作人员的精心营造。

海珠湿地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方法,在无数次智慧的碰撞下,园林废弃物被重新利用,废柴变栋梁。在众多能工巧匠手里,这些绿化垃圾最终从方案变成现实。湿地的工作人员就像变魔法一样 ,打造出了生态、自然、美丽的海珠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