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曹德旺说,美国想要恢复制造业很难,为什么很难?

黑白键弹不出我的伤悲-


曹德旺,在很多年轻人心目中,这是一个几乎不会被记起来的名字,当然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作为玻璃大王的曹德旺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企业家,曹德旺最近在公开表示说,美国想要恢复制造业很难,这个让之前被称为别让曹德旺跑了的人说出这样的话,其实让很多人很奇怪,作为世界曾经的制造业大国,为什么会说美国恢复制造业很难?

当我们研究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史的时候,就会发现,世界经济发展有着一个非常明显的产业转移的特征,在省产业的发展初级,也就是我们说刚刚发成工业革命的那个阶段,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世界大部分的工业都集聚在欧洲,因为欧洲当时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所有的新技术全部集中于欧洲所有,欧洲也就成为了世界的第一个制造业中心,然而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开始转移,从欧洲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廉,土地价格更低廉,原材料更加丰富的美国,特别是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正式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都在上市,所以美国的制造业开始转移到了日本。

在这之后,制造业就是亚洲国家的天下了,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包括中国在内,各个亚洲国家凭借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为了制造业的基地,而中国也接过了接力棒,成为了世界的制造工厂。

那么现在如果还想让美国重新回归之前的那个制造工厂的话,估计难度会非常之大,那么难度大的原因是在什么方向呢?

第一是美国的人均成本,劳动力成本已经非常高了。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发达经济体,当地的居民收入水平是相当昂贵的,如此高的居民收入水平,让美国企业如果想要雇佣员工的话,那么就面临着极高的用人成本。

第二是这些用人成本背后的隐藏成本。美国有着非常完善的工会制度,这也就导致了在美国你想要说指望员工加班而不给加班工资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企业已经习惯了采用996工作制,甚至动不动就把员工喊来加班,而且还很多企业都是没有加班工资的,但是这种情况在美国几乎不太可能美国的员工如果你不给加班工资就让他们加班的话其员工和工会就会将企业告上法庭这才是他的一个非常大的隐形成本

第三则是其美国非常完善的税收制度,虽然美国对企业的很多税收都有一定的减免,但是美国的完善的税收制度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你在美国想要真正的说像中国的很多企业,请问进行少缴税或者偷漏税的话,成本是非常高的,只能够进行一定的税收规避,但这种规避还要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像中国企业一样的制造业发展在美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四,这是美国,实际上一直都是在从事着一些更为赚钱的行业,比如说金融业,比如说互联网行业,这些行业用非常低的投入,就能够得到非常高的产出,收割着全世界的红利,举例来说,苹果手机拥有着全世界60%以上的手机产业的利润,但是他的手机出货量和生产量其实并不是最高的,这也是直接能够看出来,这对于美国企业来说,分明有更赚钱的事情,我干嘛要出力不讨好去做制造业。


瀚海观察


个人意见:先分析美国当前的主要业务,在研究一下美国的弱势。

美国作为世界上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他的确具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这个地位与美国这么多年的自身发展有很大关系。

我的视角中美国的主要核心手段有:

1、金融实力,美国掌握着世界过半数的国储黄金、拥有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纽约,同时有着最强的金融分析和商业管理企业,因此,美国的金融手段无与伦比,另外,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依然是世界主要货币,那么这些因素让美国在金融手段上强于很多国家,再配合美债、石油美元等因素,美国更加肆无忌惮。

2、战争实力,美国掌握着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战略、战术武器,同时随着美国不断的发展对外战争,这些武器很多都用于实战,同时检验武器的优劣,并加以改装,同时这些武器的出口(少数限制出口)也会为美国赚取外汇。

3、科技实力,美国掌握着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技术的核心,和很多专利,包括电子信息学、生物医药学、重工业精密工业制造业等,这些专利和技术核心让美国躺着就能挣到钱,而不用自己去制造。

那么美国目前最大的弱势是什么呢?个人认为:

1、人力问题,美国采取精英教育培养,高端人才从培养到使用成本非常高,因此,在美国的专业技术工人非常少,而且非常昂贵,而特别重视福利待遇,因此,想价格低廉的使用人,在美国不太容易。另外美国的公会制度比较发达,稍有不慎,就是罢工而且还是得老板赔钱才能解决。任劳任怨的不多了,因为很多人觉得,白领、金领更厉害。

2、配套产业,由第一点看来,人的不足,导致基础生产无人从事,那么从基础生产(产业密集型,而非技术密集型)的中间零配件,到最后的组装,美国和其他发达过大都依赖海外建厂,依靠掌握技术和品控,而所有最终耗费自然资源的行为和低廉的人力行为都依靠发展中国家甚至贫困国家。

专注于金融知识普及,让知识深入人心,如果觉得回答的不错,欢迎点赞,评论,更多精彩财经知识,请关注我。

3、土地问题,在美国使用土地也是比较困难的,人多密集的地方土地已有人占有,而人烟稀少的地方要么交通不便,要么不允许随便建企业,人不爱来,开又不能随便开。所以,没有太好的地方建。

所以,美国希望开展自己的生产制造业,在本土找便宜又好的地方和人真心不容易,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产品就会上升成本,而如果想控制成本要么控制税收,要么不收取专利费用,虽然自己的厂子有可能不用收取专利使用费用,但是这部分换取得成本降低不如直接外包,挣了钱,还不用费劲去管。

这就是我认为美国目前的制造业(其实更多应该说叫加工业)的境况。美国厉害的就是他掌握的技术是核心的,并且依靠其金融和技术的优势成为了很多的行业标准的制造者,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别人想用需要花授权费,而想参与他不带你玩,结果人家组完团了,要你花钱才能进团还只能分到别人不要的装备,多气人啊。


张小帅说理财


前两天,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表示,中美贸易的互补性非常强,而美国提出的恢复制造业大国并非那么容易。他坦言,现在在美国的工厂,“雇不上来人,缺几百号人,雇不到”。
曹德旺称,“美国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美国,中美友好会推动全球经济的有效的稳定地发展。在现在这个时期用这个方式来解决自己的危机,我认为那是不负责任的。历史会有一个评判,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其实我对特朗普的这番折腾,想把制造业回归美国的做法,是不太乐观的。所以,我是同意曹德旺的看法的。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中国的十几倍,普通蓝领年薪3万多美元,20多万人民币,熟练蓝领年收入六七万美元,人民币四五十万,中国蓝领工人工资多少?2000-5000是大多数。所以收入差十几倍一点不夸张,关键的关键是,人家物价也不高。
蓝领工资不低,但是很难招到人啊。美国自由职业从业者已经占所有劳动力的35%以上,这些人很难再去朝九晚五的上班了。剩下的人,都从事其他白领职业,你让他们去工厂做工?我实在不知道特朗普是怎么想的。
这个想法,和现在让中国年轻人去种地差不多,很难再回去了。
这次特朗普非常固执,但是我真的不看好。
之前搞6天听证会,反对者占了大多数,但是媒体报道今天特朗普已经宣布对中国加税了。这意味着特朗普真的是如其书名:《永不放弃》,坚持要美国回归制造业。
难道特朗普想让美国倒退几十年?

赵冰峰财经


我做制造业,说一下成本问题。。

钢铁产品车加工是最基础的制造业之一,没有任何高科技可以跨越这一工序。。

原材料管材5000一吨,时薪30,人工费1000,料损如果不大加其他,普通货最简单的粗车后精车,成本8000上下样子,加几百还剩铁屑,对外8000+就卖了。。

如果在美国,对比没有任何花哨,就算原材料一样,人工费贵数倍,车加工之后成本应该在12000-140000,最少也要卖14000-16000。。这个价差摆在这里,哪个老板敢去美国搞车加工。。

所以说即便是美国走制造业回归,也是高科技制造业回归,其产业链是不可能完整的。。

曹老板是大企业家,汽车玻璃全球领先,客户就在美国要货,利润丰厚薪资丰厚,他还苦恼找不到合适的工人和干部,普通制造业回美国,还不亏死。。

说到底,美国制造业空心化40多年,已经定型。。如果美国要回到从前,回到和中国义乌抢小商品的制造,我们绝对欢迎。。巨额的成本差距,会让美国企业间血本无归。。

特朗普搞房地产的,不懂制造业。。


砍大山车大圈


论经济,企业家比政治家更有敏锐的洞察力。曹德旺所说很有道理,笔者也赞同美国恢复制造业很难实现的说法。

美国的优势在服务业不是制造业

美国尽20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中,服务业占了近80%。美国早已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伴随全球化,传统制造业大量外迁。最关键的一点是,如果在同样工资水平下,一个是在宽敞的空调办公室的白领服务业岗位,一个是在热气腾腾高压炼钢炉旁的蓝领岗位,肯定服务业更受青睐,更有竞争力。

从另一个方面看,美墨贸易谈判中,汽车原产地原则中,要求部分汽车零部件必须由时薪16美元的蓝领工人制造。若按每天8小时工作量,每个月22天,蓝领工人的月工资标准就是2816美元,相当于1.94万人民币的月薪。试问全球新兴市场有几个国家可以达到这个工资标准,如果不是美墨协议的庇护,美国汽车制造业是一定竞争力都没有,一个工人成本问题就够企业负担了。即使美国营商环境再好,税费再低,但人工负担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4-5倍还要多。所以,美国要想恢复制造业并不容易。

全球产业链布局已经形成

美国USCC报告指出,任何产业链的调整最少需要2-3年,而且调整成本也是巨大的。美国企业早已经实现了全球布局,一个苹果公司就有几百家供货商,不可能短时间全部迁回美国,只要掌握核心技术,赚取最大利润就够了,外包代工让苹果更有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哈雷摩托、福特等传统制造业对特朗普重振制造业不感冒,执意全球建厂布局。因为企业具有最敏锐的商业嗅觉。特朗普执意制造业回流会大幅降低美国企业生产效率。


经韬


明明有更赚钱的生意,为什么还要去赚制造业的辛苦钱?


众所周知,现在最赚钱的生意有两大类:金融+科技,而美国在这两大领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美国的金融体系主宰全球,以至于它能够做到想制裁谁就制裁谁;美联储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央银行,依靠全球流通的美元带来的铸币税收入,美国就能大获其利。
以苹果公司、英特尔、高通、脸书、谷歌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则时数字经济时代的霸主,它们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在产业链的上游获得了最为丰厚的利润。


无论是金融还是科技,其赚钱效率都远远高于制造业——既然有更赚钱的生意,笨蛋才回去干辛苦活。


所以,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的制造业就开始向全球转移,因为美国企业负担不起美国昂贵的工资。这样的转移过程一直持续到今日,但美国仍然保留了最尖端的制造业,比如芯片生产(英特尔、AMD、英伟达等等),比如大飞机(波音),高端医疗设备、军事装备等等。


经过这几十年的转移,美国已经变成了一个以创新为主导的经济体,传统制造业的重要性大大降低。而这几十年的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使得美国想要恢复几十年前的制造业很难:


一是缺少制造业的企业家(或者说职业经理人);
二是缺少足够的、符合需求的产业工人(曹德旺说,自己在美国投资23年,招人很难);
三是,缺乏完整的产业链作为支撑。中国制造业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分工细致到了一种变态的程度,不管生产什么,在中国都能找到供应商。美国制造业已经空心化,不是说你想建一座工厂就建一座,没有供应商,那么采购成本就大幅增加,以至于变得非常不经济。


总之,美国的制造业,只能是集中于极为高端的领域,中低端的确实没有优势,是没法恢复到40年以前的水平的。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孔方财经


事情真是如曹德旺所讲,这是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后,几年经营下来的总结。曹总总结是美国工会影响了美国制造业发展,除了工会,还有工人的结构,美国年轻人不去工厂。

首先是美国工会。美国工会站在与工厂对立的一面,并不是从整个公司来考虑工人的利益,而是为员工争取利益,一个运营健康的公司,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并不只是工人。一家优秀的公司,其利益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客户利益—>员工利益—>股东利益。这个利益关系不能颠倒,不能损害任何一方。美国工会其实将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将一线工人的工资提到太高的水平,根据《美国工厂》提供的数据,原来通用汽车厂的工人,每小时工资达29美元,一个工人工作8小时,接近240美元,而且不得加班,加班就要罚工厂,结果就是工厂亏损,做不下去。

其次,美国的年轻人,美国文化倡导年轻人追求自我,追求梦想,所以,年轻的时候,时间都用来追求梦想,各种创业,而工厂的基础工作,没有年轻的劳动力,没有年轻人,效率必定很低。要使年轻人进工厂,这就要改变美国的文化,这事就艰难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所以说艰难。想起来一部美国电影,杰克·吉伦哈尔年轻时主演的《十月的天空》,年轻人的励志电影,讲高中生造火箭,营造了一种“全世界都看着你”的荣耀光环,引导年轻人追求梦想,那个气氛是让人热血沸腾的。但是呢,实际上,能够找到自己的梦的人,都是少数的,多数人都是平平凡凡的人,引导那么多人去追求梦想,就是浪费了年轻人的时间。

一个是要去掉工会组织,另一个是调整美国文化,这两点做正确了,美国才可能重整制造业,而这两点都是极其困难的事!


西格玛的化学


曹德旺说得很对,美国想要恢复制造业还是很困难的,这个理解起来也不难。

美国去工业化,把制造业搬出国内已经经历了四五十年的时间了,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已经从美国逐步剥离,从低端到稍微高端的制造业,都已经到了海外去了。美国本土真正发达起来的是金融业和IT等行业,正是金融和互联网支撑了美国现在的繁荣昌盛。

注意,这不是一两年或者三四年的事情,而是长达几十年的事情,这一个过程已经经过了几十年,想要逆转几十年的结果真的是太困难了,按照曹德旺的说法,美国在这几十年内失去了本土的企业家,本土的工人和本土的干部,导致其工业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而现在美国领导世界还是靠着金融和互联网,这就使得工业回流更加靠不住。

更何况在海外的工业成本更低,如果中国的成本变高了,工业还会流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工业成本更低的国家,这是不会流回美国的,这是市场竞争使然,不是美国通过行政手段就能够搞定的


海汇观潮


首先是员工,可以从员工成本和员工技术分析。制造业离不开工人,虽然说现在机器人自动化进步很大,但综合考虑规模技术成本等因素,自动化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比如规模小的企业,如果是自动化生产线,成本高昂,但企业产量小,每个产品分摊的成本就会上升,这样产品的价格不具备竞争力。而且很多制造业技术需要高级工人的行业经验,美国几十年去工业化的历史让美国的制造业人才比较缺少,无论是外部引进还是本土培养,都需要金钱时间。

其次是政策税收,这也是美国最近在努力的方向。降低企业税率,为回到美国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比如企业建工厂的时候,出售给企业的土地价格更低。但牛熊交易室认为这样的支持力度有限,一个国家的税收比率降低的话,这部分缺口如何填上?政策补助能维持多久?


牛熊交易室


美国的发展重点一直是科技和金融,在制造业也只关注高端制造。而制造业是中高端及配套的全产业链。这些产业链的基础要靠数年的打造和积累。因长年的产业调整,美国就没有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投入,特朗普现在说要重新做大美国的制造业,没有数十年的打造和积累,如何恢复,最基本的产业工人哪里来?就是智能制造也需要熟练的工人来操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