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情下城市的“出行路灯”:健康码赋能城市防控路径

红、黄、绿三色指导通行,这不是马路上的红绿灯,而是疫情期间各地社区、路口、企业等场所进行人员检查的新景象。随着人员流动增加,各地面临疫情防控和有序复产复工的双重挑战。此时,健康码的出现成为多个省市采取的精准防疫手段,为复工复产提供技术支撑。

广东第一采用健康码的地区

2月11日,全国首个健康码在杭州上线,10天后,2月21日珠海斗门就宣布启用健康码模式。据人民日报报道,珠海斗门是广东省率先上线使用三色健康码的地区,上支付宝可领取健康码。

为了解健康码赋能城市防控路径,近日,南都科创记者采访了珠海斗门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子程。王子程介绍,目前斗门健康码的申领人数已超过斗门区18-60岁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二,即健康码申领已经覆盖了斗门区使用智能手机的大部分人。

“健康码的广泛使用,在现阶段实现了对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王子程说,对于绿码人群,活动范围和活动频次得以更加放开;对于黄码人群,14天内除上下班不得外出的管控要求得以落实;对于红码人群,在解除隔离之后能够在一天之内完成绿码转换,较人工方式更为便利。

据介绍,健康码在企业复工复产方面的使用也得到了良好反馈。由于三色码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员工状态,实现了精准管理,企业员工普遍比较放心。对于上班的黄码人群,企业员工也会自发地进行相互监督。

王子程表示,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尝试后,下一步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步巩固,斗门会逐步放开公共场所,健康码也将继续承担起精准防控的任务。“例如目前已经放开的餐饮堂食,就是要求只有绿码人群可以进入。而接下来包括电影院、网吧、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的逐步放开,也初步考虑将只对绿码人群开放。”

科技赋能小账本

为何率先选择健康码模式服务城市防控?王子程解释,这源自对疫情防控需求变化的现实考虑。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复工复产的需求日益凸显,为此城市需要完善与复工复产相适应的防控措施。

社区志愿者在宣传介绍“斗门健康码”

王子程介绍,选择健康码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希望能将原先用于疫情防控的人员解放出来。“以前人们到每个路口社区都要进行一次登记,有的人第二次、第三次经过还要进行登记。”通过信息化的通行认证,重复的人力劳动可以被替代。此外,随着疫情形势好转,社区工作人员在防控思想上可能会出现一些懈怠,需要用信息化的手段来保持疫情防控力度不减。

而另一方面,则是在分区分级疫情防控指引出台之后,精准防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比如对从非疫情重点地区返回斗门的人员,要求14天内除上下班外不得外出,如果靠之前人力防控的方式很难做到每次登记且明确出行次数。因此,“这样一个要求,我们琢磨来琢磨去认为只能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

王子程认为,类似健康码等科技手段应用于城市管理,一方面可以降低城市管理的成本,另一方可以提升城市治理的效能。

以健康码的应用为例,一码通行,能够减少验身份证等很多原来社区卡点的工作,使得工作人员可以相应减少,工作量也有明显下降。

另一方面,科技为城市治理提高了效能。“过去健康管理数据是零散的,现在有了一个管理后台,每天可以对健康码的申领人员作数据分析。”王子程说,这包括对每个区域各类人群分布的分析等。而经过分析总结后的结果,能够为防控措施的灵活调整提供参考,从而使防控举措不断适合疫情防控的要求和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的需求。

关注

疫情防控期间,申报健康信息的同时,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安全也引起多方关注。对于健康码而言,让社会治理变得高效的同时,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对此,在3月1日“北京健康宝”上线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潘锋专门就数据安全问题进行了回应。据了解,“北京健康宝”与健康码类似,也能够将市民的健康状态通过红、黄、绿三色进行标识。

潘锋表示,“北京健康宝”登录时仅核验人脸及身份证号,采集数据少,填写使用方便;登录状态下,刷脸识别每天只用一次,当日内的查询结果随时可获取,非常便捷。“北京健康宝”所有数据留存于市政府,仅用于防疫工作,每到当日失效时间,相关数据会全部失效,做到信息保护自动化、数据存储规范化

;通过信息脱敏等手段,手机上生成的状态信息,只保留“姓”和身份证号前后各2位,实现数据采集和个人隐私的双重最小化。此外,“北京健康宝”通过采用线上人脸识别、线下现场核验相结合的方式,具备静态和动态两种防伪方式,来杜绝数据假冒伪造。

观察:

健康码的应用,侧面来看城市智慧管理态度

疫情下,提倡科技“战疫”已成趋势。

疫情防控期间,多个城市发布了科技复工产品征集信息、或如上海顺势公布了全力发展智慧城市的相关规划。

因疫情而生的健康码,从它的使用路径,也可以看出全国多省市的智慧管理态度。

整体来看,健康码因复工复产和通行需求产生,诞生后推广速度非常迅速。

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指导阿里云、支付宝开发全国统一的健康码系统。随后,全国版健康码快速上线试运行。两周内就有超过200个城市可以在支付宝领取健康码,其中全覆盖的省(直辖市)达到11个。

健康码也在促进不同城市间的信息交流。据悉,目前各省还在推进健康码的互通互认。

2月28日,浙江与河南签署“健康码”互认合作协议,持对方省份“健康码”人员,可参照本省“健康码”规则,予以亮码通行或落实相关管控措施,提升疫情防控期间跨省出行便利性。这一举措也为200万河南籍工人返浙复工打开了绿灯。

2月29日,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消息称,海南、浙江两省28日签署了全国首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互认合作协议。目前海南人持海南健康码可以在浙江通行,无需重复申领。此外,湖南、四川也均表示认可浙江防控疫情“健康码”作为务工人员出行的法定健康证明,为赴浙江工作的复工人员开启了绿色通道。

近日长三角三省一市召开视频会议,明确要建立长三角健康码互认通用机制,按照“有码认码、无码认单”的原则,为三省一市复工复产和群众正常生活提供便利。这意味着,未来浙江人将可持健康码绿码在上海、江苏、安徽实现自由通行。

不过,目前各地健康码的规则有所不同,应用范围也有差异。不少地区在扩大健康码的应用范围。

以珠海斗门为例,斗门居民在支付宝领取健康码后,可以凭绿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工地,并率先实现餐厅堂食凭绿码出入。而杭州、温州则已经实现了健康码看病买药功能。据王子程透露,目前斗门也在研究如何在疫情过后基于健康码进行更多拓展应用。

至此可见,健康码的使用再次证明,疫情为科技企业带来开拓场景的机会,同时,也在推动及提升城市的智慧管理态度与能力。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徐劲聪 实习生 郭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