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迎回二圣,赵构还能继续做皇帝吗?

用户5547794900


赵构肯定能够继续当皇帝,这是毋庸置疑的!

靖康之耻,是整个北宋的皇帝和文武百官都被掳走,而都城开封也被占领。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皇帝弟弟的赵构,自然是徽宗皇帝血缘最近的一支,而赵构提出“迎回二圣”,其实就是有意招募北宋的故臣和故民,但这也只是一个旗帜,就是一句口号,如果你要当真你就输了。

因为,南宋政权除了赵构和北宋的皇帝有血缘关系外,其它什么都不一样,政治基础不一样,官员组成不一样,国都都不一样。所以,赵构的皇帝不是来自于宋徽宗,所以也谈不及还给他。

有人会说明朝的土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他的弟弟朱祁钰在于谦等大臣的支持下登上皇位,其实一开始朱祁钰是不怎么想当的,但是,无奈百官再三请求,到这里,朱祁钰和赵构的登基时处境是差不多的,但是,后来是,明英宗被蒙古人放回来了,最后,明英宗又当了皇帝,但是,这里有一个时间差,就是朱祁镇回到北京后,朱祁钰并没有退位,而是继续做了七年的皇帝,到朱祁钰快不行的时候,朱祁镇发动政变,才夺回皇位,要知道,这个时候可以说,朱祁镇是夺位者,就是说,朱祁钰的皇位是合法的。

而赵构的皇位在南宋时期肯定是合法合理,大家都支持的,但是宋徽宗回来就不一定是合法的了,而且明朝的土木之变是在京外,皇帝被俘,而国家政治体系没有被打乱,就是说到朱祁镇复辟的时候,朝臣还是以前的朝臣,认为谁当都可以,朱祁镇是皇帝,朱祁钰也是皇帝。一天之内,明朝出现了俩皇帝。但是,宋朝时候就不一样了,南北宋本身就是两个政权了,即使是赵构同意,赵构底下那些大臣能同意吗?那岂不是以前那些官员要回来把自己的官位也夺走。

所以,赵构是一个极聪明的统治者,用迎回二圣的口号去安稳前朝故民,告诉老百姓什么都没有变,都是老赵家的江山,但是,除了姓赵的皇帝没有变,其他什么都变了。

至于,赵构杀岳飞,其实最根本的就是功高震主啦!害怕岳飞造反,自己当皇帝,因此,只能将其杀之,莫须有,就是可能有,可能没有,对于我们来说,这是荒唐,但是对于皇帝来说,可能有,就是有风险,必须先杀之而后快。

如果不说别人,你看赵匡胤是怎么当皇帝的,就知道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史论纵横


赵构的皇帝位置依然是稳稳当当,没有丝毫动摇的可能,原因有四个。

一,“迎还二帝”是高宗担任大元帅的时候提出的政治口号,高宗在群臣的拥戴下登基以后,这个口号已经被改为“迎还天眷”了,这就是说对于南宋君臣,二帝已经不再是皇帝了,而仅仅是皇帝的“家眷”,在法统上,政治上都已经没有再担任皇帝的法统和政治上的依据和可能性了。

二,徽宗被俘以前就已经退位了,所以,他即使能够回来,也没有任何理由跟高宗争皇位,而且他在被俘后的第八年就死了,根本就不可能对高宗构成任何威胁,钦宗虽然是宋朝的合法皇帝,但是他本人对于当皇帝没有什么兴趣,当年徽宗逊位,他是被强行抬上金殿继位的,他登基以来没有做过任何利国利民的事,就成了亡国奴,这样的人即使被迎回来也没有人拥戴他。

三,高宗在国家灭亡的危机时刻,挺身而出,号召天下勤王,并且以皇室唯一的皇子身份继位登基,合理合法,延续了国家政权,功在社稷,是南宋统治阶层普遍认可的合法皇帝,经过多年的经营,南宋政权自上而下已经完全都是高宗提拔任命的官员,徽钦二帝在宋朝已经没有丝毫影响力了,也不可能有任何人放着现成的皇帝不去效忠而为两个对国家造成深重灾难的亡国之君摇旗呐喊。

四,最关键的一点,如果金国肯送还二帝,那就说明南宋在对金国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即使是没有彻底击败金国,也至少是收复了北方的失地,金国无力再跟南宋进行战争,以至于金国不得不主动议和,如果真的出现了这样的局面,那么高宗就是有宋以来最有作为的皇帝了,要知道,宋朝在最强盛的太祖,太宗时代都没有能够收复被契丹占领的燕云十六州,现在高宗能够打败比契丹还强大的金国,那么高宗的声威一定是强爷胜祖,如日中天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钦宗这样一个被释放回来的战俘,有什么资格跟高宗争夺帝位呢?


狼的影子716


倘若能够迎回二圣,南宋就不再是我们现在眼中的那个南宋了。

能够迎回二圣的可能情况,只有两种:

其一、南宋恢复北宋以来的统治地盘,金国无奈只能退回东北与南宋议和,签订城下之盟,送还二圣。当然这个送还,可以是宋廷的体面要求,也可能是金国的有意为之,就好像蒙古奉还明英宗一样。

其二、金国被灭,在五国城吃土的二圣和宋宗室全体被迎回,高宗好吃好喝供养着。

但无论哪种情况,宋高宗依然是皇帝,二圣只可能成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两个并存的尴尬太上皇。

毕竟二圣的政治威望已经随着靖康之耻,北宋灭亡不复存在了,他们原先的班底也早就成为金国的刀下亡魂或阶下之囚了。新生的宋高宗的宋朝,那是一个重新洗牌的朝堂,早就没有这些人的位置了,二圣只能成为宋高宗政治威望的供奉品,他们的存在,代表的是自己的耻辱,以及高宗的辉煌。

回到故土的南宋,活着的羞辱还不如在五国城吃土呢。

但是,无论哪种情况,宋高宗的日子也不会好过,起码没有龟缩在临安潇洒。

自北宋灭亡以来,持续了接近150余年的宋代军事制度全面瓦解,金国为何能够轻而易举攻灭北宋,却没有能力一鼓作气收拾南宋,很大程度上而言,就是在这段交替时间里,北宋的军事制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武人的地位,随着国家沦亡的风险,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一时期的抗金主力,皆是妥妥地拥有绝对兵权的实权派,他们拱卫朝廷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只是这种影响力在绍兴议和之前,还不足以完全影响北宋长期以来形成的文贵武贱的社会风气。

倘若这些武将们收复山河,或者干脆直接灭了金国,迎回二圣,那么武人们无论社会地位还是政治地位,势必要压文人一头,这时候高宗会怎么办?

眼看着社会风气开始扭转,文人地位急剧下降,他手里也没有什么有实力的军队,这些武人们能够主动交出兵权自然是好的,可是想要再恢复以文制武的局面,怕是不太可能。

但是挣下偌大功勋的武人们,就心甘情愿地交出兵权?这明显不太可能,虽然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前例,可是宋高宗的能力以及在军中的威望远远不如赵匡胤,当他要求上缴兵权的时候,就是君臣猜疑的时候。

皇帝要我交兵权,会不会来一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戏码?

把这些武人们逼急了他们会不会再来一出兵变,到时候我依靠谁来勤王?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对于赵构而言,要面对的是空前的政治危机,一个处理不好,他这个皇帝好一点还是个橡皮图章,差一点就既有可能沦为刀下亡魂。

综上,迎回二圣之后,赵构这个皇帝的风险也增加了很多倍。


江畔初见月


迎回“二圣”,很多人认为这是岳武穆的想法,也是岳武穆最终落得个不得善终的原因之一。但是,实际上最早提出这个理论的人正是宋高宗赵构本人,原因很简单,给自己“自立”制造合法性:“我只是临时当一下皇帝,最终还是要迎回徽钦的!”赵构心里怎么想的,恐怕傻子也能想明白。



那么,如果真的迎回了“二圣”,赵构还能继续做皇帝吗?答案毋庸置疑,肯定会!赵构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并不是父亲宋徽宗赵佶禅让的,也不是兄长宋钦宗赵桓传位的。而是在金军南下、徽钦被俘的背景下,在非敌占区重新建立的一套新班子。换句话说,这套新班子当中,或许有心向徽钦者,但大多数还是赵构的班底。而且,他们这些人对于赵构有拥立之功。对于徽钦,他们有什么?迎回徽钦他们又能得到什么?因此,无论赵构本人,还是南宋的大多数朝臣,对于迎回“二圣”并不积极。



除此之外,徽钦失国,在士大夫阶层、甚至百姓心目中,早已是“民心尽丧”。即便是回归了,恐怕也很难恢复往日的权威和地位了。而且,彼时宋高宗的地位已经稳固,南方的士族、百姓也已经普遍接受。这个时候,徽钦想要取代赵构的地位,很难。



那么,如果吴乞买像后来的蒙古人对待明英宗朱祁镇那样,觉得这俩“奇货”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给放了回来,赵构还会兑现最初的承诺吗?很显然,不会!如果真如此,无非出现两种情况:一、像明太祖对待小明王那样,让徽钦在回归途中出现点儿“意外”。但赵佶毕竟是赵构的亲生父亲,虽然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但也保不齐赵构是位“孝子”啊,又或者他不想担弑父、杀兄的恶名!那么,就只能是第二种情况,让徽钦回来当“太上皇”。



如果真是这样,个人认为,宋徽宗赵佶或许可以安安稳稳地过完下半生。毕竟,他早就已经是太上皇了,赵桓这个儿子能够容得下他,想必赵构这个儿子也不会把他怎么样。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他安分守己,老老实实当太上皇。但是,宋钦宗赵桓恐怕就没这么好命了。前朝皇太子尚且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更何况是皇帝?从赵构当初以“莫须有”的罪名处决岳武穆来看,这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将赵桓这么一个定时炸弹放在自己枕头边,恐怕赵构很难做到。那么,赵桓的结局几乎是可以预见的,两个字“暴毙”!赵构肯定是不会去背负弑兄这个罪名的,但是使用点小手段让这位哥哥“病死”,赵构还是可以做到的。



由此可见,即便迎回了“二圣”,赵构也不可能让他们重回朝堂。宋徽宗赵佶或许还可以保住性命,宋钦宗赵桓必死无疑,只是时间问题!


农民工歪说历史


谈到岳飞之死,很多人都说是因为高宗怕岳飞“迎回二圣”,威胁自己的帝位。实际上这种言论就是为秦桧开脱,把杀死岳飞的责任都推到高宗的头上。实际上,高宗并非不愿迎回二圣,只是胆小懦弱,害怕金国,在一帮投降派阻止中,只能放弃北伐和营救父兄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高宗是不怕父兄回来的,因为退居江南,重整旗鼓,已经不是北宋时的原班人马了。就算老爸和大哥回来,朝中大臣也不会拥戴两个亡国之君。但是,秦桧必须阻止岳飞“应回二圣”,因为一旦二圣回来,秦桧投敌叛国的恶行就会被揭穿。因此,秦桧就编造了很多谎言说,金国实力多么多么的雄厚,兵马多么多么的强壮,如果敢于北伐,无疑是以卵击石。秦桧还编造了钦宗回来要收拾高宗的谎言。

大家可以想想,两个皇帝都被掳走了国家都不存在了,皇帝的弟弟勉强的撑起一片天,亡国之君的哥哥还想回来给重整山河的弟弟找麻烦吗?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但是,现在的人就非要认为高宗就是怕哥哥和老爸回来后自己的帝位不保,这是没有任何逻辑的。

我们都知道,自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后,在北方受尽了肉体和精神上折磨,他们希望能回到故里,过上不受欺凌的日子。但由于赵构的能力有限,加上奸臣秦桧等文官集团的阻止,徽钦二帝到死也没实现回家的愿望。如果徽钦二帝真的回国,对赵构帝位并不构成威胁,因为赵构不是继承父兄政权的,何谈交给父兄呢?


若愚趣谈


即使迎回自己的父亲和哥哥,赵构自然还是稳稳的当皇帝,这在历史上都是有前例的,当时的皇帝平叛成功,有功于天下,而之前的皇帝却造成了巨大的战乱,有什么资格再当皇帝。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安史之乱”,唐玄宗幸蜀,留下当时的太子唐肃宗李亨负责平叛,而肃宗结果也是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辅佐下成功平叛,不过在平叛的过程中也被众人拥立登基,后来迎回唐玄宗,也只是让他做了太上皇而已,不是做皇帝啊。

还有明朝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被俘,之后在于谦得人的拥护下,他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之后迎回了英宗朱祁镇,还是让他继续做太上皇,并且软禁起来,并无让位之举。

可见,一个人一旦当权,之前再有资格继位的皇帝卷土重来,也绝少有机会再复位的。当时,赵构其实完全不用有这个担心,但是他太没人性了,或者说太胆小了吧。


说文与物


我认为这个不一定,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如果二圣真的被迎回,那无非有三种结果。


第一种是宋高宗退位,把皇帝让给宋钦宗做。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宋钦宗原来就是宋朝正统皇帝,地位合法。且有不少百姓和大臣都是拥护他的。这个可以参照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上位。



第二种是宋徽宗即位。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宋徽宗本就是把位子让给他儿子的,比起做皇帝来,他还是喜欢做一个无忧无虑,整天只画画逗鸟玩的太上皇,况且他对金人可是吓破了胆,应该不想再和金人打交道吧, 而是把烂摊子交给他的两个儿子去处理。不过他的意见可能会左右皇帝的人选。

第三种是宋高宗继续做皇帝。因为宋高宗掌握朝政已久,文武百官很有可能大多是其心腹,若他想继续当皇帝并不难。这个可以参照唐玄宗与唐肃宗。


卡塔库力


如果徽钦二帝回到南宋,高宗还能不能继续当皇帝?完全能。

先说宋徽宗,早在金军第一次南侵之后就已经退位了,是为了跑路方便,把东京汴梁交给了太子赵桓,也就是继位之后的钦宗。徽宗是晚年昏聩,钦宗则是少年昏聩,本来不该灭亡,也灭亡了。北宋就灭亡在他们手里,就算被迎还,他们也没脸继续当皇帝了。

祖宗留下的大好江山,就在自己手里被反复作死,送给别人了,高宗收拾残山剩水,又保住了半壁江山,延续赵家国祚,这已经是很大的功劳了。就算是按功劳算,这皇帝也该高宗做,徽宗肯定是没脸来继续当了。

钦宗在北国,因为回不去,生活又艰苦,很想回到南方去,怕是因为高宗多心,所以还特意让人给高宗带过话,高宗当皇帝当得很好,比他自己适合当皇帝,如果他能回去,也支持高宗继续当皇帝,不会威胁到高宗的皇位。

在这之前,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自己准备跑路,把皇位甩给儿子,让儿子背锅的人,最出名的就是唐明皇,也就是唐玄宗。唐军收复两京,唐玄宗回到长安之后,虽然也有老百姓看到他出来表示很兴奋,但如果他真要出来重新当皇帝,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支持。

唐玄宗之前就不怎么喜欢肃宗,肃宗的太子当得提心吊胆,生怕哪天被废了,没有好结果。毕竟,唐朝之前的太子的下场都很难看,一旦在政治斗争中被废,等待自己的就不仅是自己死了,老婆孩子也得受连累,发配到穷山恶水的地方去。

所以,在逃往四川的路上,肃宗怕入川之后仍然被玄宗控制,才选择了自己单独跑路,又宣布继位,遥尊玄宗为太上皇。一定程度上,这算是肃宗为了自保。等到回銮之后,肃宗知道玄宗的手段很不一般,万一哪天又英明神武了,对自己不利,所以才对他比较有所防范。

明朝的英宗复位也是另外的情况,和徽钦二宗的情况完全不同。

明英宗被王振裹挟着亲政瓦剌的时候,朝廷的主要大臣基本上全部随行,留下在京城留守的基本上是各部门的副官,比如侍郎等,以及个别部门的尚书。英宗被俘之后,景泰帝在大臣的支持下登基,但这些大臣本身就是英宗时期就已经提拔起来的大臣,所以部分人坚决主张把英宗接回来。

而且,英宗被接回来得很快,在瓦剌只过了一年多的俘虏生活,就被接回来了,景泰帝这时候只当了一年多皇帝,所以人心还没有完全转过来,还有些人比较忠于英宗。但即便是忠于英宗的人,这时候的最高要求也就是希望景泰帝能够对英宗好一点,不要过于苛刻,并没有急于让英宗复位。

英宗之所以能够复位的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朝廷的大臣绝大多数仍然是在英宗时期就已经到了比较高的位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景泰帝本人短命,而且他死的时候还没有更合适的继承人,就算是没有夺门之变,最有可能登上皇帝宝座的,仍然还是英宗。如果景泰帝不生病,夺门之变也不会那么轻易就成功。

高宗的情况不同。东京陷落,徽钦二帝以下的宗室、后妃、公主和大臣全被俘虏了,留下的只有一些地方官员,重建的朝廷基本上是高宗自己提拔和培养起来的,整个朝廷都是忠于高宗的人。尤其是到绍兴四年以后,朝廷基本上都是高宗亲自提拔起来的人了。

所以,就算徽钦二帝能够被迎接回来,南宋朝廷上也多少人会支持让徽钦二帝复位当皇帝。如果要让大臣在高宗和徽钦二帝之间选择,朝廷上也没有什么人会选择支持徽钦二帝,哪怕是一直主张直捣黄龙、迎还二圣的岳飞等大臣,也绝对不会支持让高宗退位,让徽钦二帝复位。

至于南宋一直心心念念的直捣黄龙、迎还二圣的口号,最直接的目的不是要让他们重新回来当皇帝,祸害国家和老百姓,再把南宋也送给金国,而是因为,徽钦二帝被俘是靖康之耻的核心关键,徽钦二帝是中原正统王朝的象征,他们在金国当俘虏,这是整个南宋的耻辱。所以,把他们接回来,就是要洗刷这个耻辱,而不是让他们再来当皇帝。


萧武


要说南宋初期,谁最想要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命。那么非宋高宗赵构莫属了。如果宋朝真的迎回“二帝”,那么赵构这个皇位能不能坐稳还真是尚未可知。要知道这种二帝争位的事情在历史上可是真的发生过。赵构数百年后的明朝就确确实实的发生过一起。明英宗朱祁镇出征瓦刺被俘后,本来瓦刺想拿朱祁镇换点好处。谁知道于谦等明朝大臣直接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新皇帝。后来瓦刺人眼看得不到好处,所以就把朱祁镇放了回去。朱祁镇回到明朝就被朱祁钰给囚禁了起来。朱祁钰这么做就是担心朱祁镇夺了自己的皇位。结果呢?朱祁镇还不是被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给重新推上了皇位嘛。朱祁钰也被废身亡。

虽然明朝“二帝之争”要在宋朝之后。但赵构担心自己的皇位是否稳定这是一定的。为什么历史上赵构从对岳飞信任有加,慢慢的变成了厌恶,忌惮,甚至最后要杀之而后快呢?除了功高震主之外,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岳飞参与到了皇权纷争之中。岳飞办的最错误的一件事就是主张迎回二帝。赵构子所以能当上皇帝建立南宋。就是因为宋徽宗和宋钦宗都被金国人给俘虏了。所以他这个康王才能上位称帝。而岳飞主张迎回二帝,那么他赵构该怎么办?让位还是不让位。让位的话赵构肯定不乐意,毕竟高高在上的皇位不是谁都能舍得放弃的。但不让位的话,难保不会有野心家想要推翻自己去取悦二帝。所以赵构对于这种皇权问题十分敏感。

赵构本身他的皇位得来的就不是那么名正言顺。在很多人看来,赵构就应该主动的抗金救回二帝,然后退位让贤。但赵构会愿意这么做吗?显然是不会的。在赵构看来,宋徽宗和宋钦宗就是尸位素餐之辈。他怎么会愿意让位呢?但他不愿意让位并不代表没有人想要改朝换代。那些不受赵构重用的臣子,或者一些野心家,自然会千方百计的帮助宋徽宗和宋钦宗复位。这样就不可避免的要和赵构产生冲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赵构还能不能做皇帝还要看他能否在内斗中胜利。

历史上赵构刚继位后在投降派的支持下开始南逃。而在这个空档期曾经爆发过一起苗刘兵变。当时苗刘二人就曾问过赵构“陛下的帝位来路不正,以后如果二帝归来,将何以自处?”两人甚至要求赵构退位,策立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为帝。从此可见两个事情。首先宋朝不缺乏野心勃勃之辈。其次赵构皇位得来不正,这也是赵构的一个硬伤。历史上就因为如此,赵构曾被苗刘二人被逼着答应了苗刘的要求进行过短暂的禅位。通过这件事也让赵构深知宋徽宗和宋钦宗对自己的威胁。所以说,赵构是历史上最“恨”宋徽宗和宋钦宗的热。也是最盼望二人身死的人。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就算迎回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赵构依然能够继续做皇帝,且皇帝地位依然很稳固。即便徽钦二帝能够回朝,对赵构皇位的威胁也是完全不存在的。

宋徽宗在北宋灭亡、被金人虏走的前一年,即已经退位,传位于宋钦宗,而自己深居幕后成为太上皇。尽管北宋未亡时,徽宗太上皇依然大权在握,但名义上徽宗已经不是皇帝,且其年岁与身体已难以允许其再有所作为。因此,如由金国还朝,徽宗与赵构争夺皇位的可能性实在太小,更何况赵构的南宋朝廷已经完全不是当年赵桓的北宋末代朝廷了。


而徽宗之子宋钦宗如果还朝,则其与赵构争帝位的可能性更小。钦宗只当了一年多的皇帝,且大多时候是徽宗的傀儡,根基和势力都非常若。而钦宗自身能力也确实不怎样,不然也不会落到在北宋依然还有较强实力的时候,被北虏的下场。

而另一方面,钦宗在北宋灭亡前即已经不是皇帝,讽刺的是,钦宗还是被金国将领废黜的皇帝称号,被贬为庶人,此后才被押解至金国。如此历史身份,如何与赵构相争?


而另一方面,徽钦二帝的朝廷基本是被金国连根拔起的,北宋时的皇室、朝廷重臣绝大部分被金国掳走。徽钦二帝在此后的宋朝已经完全缺乏统治基础,自然无法同赵构并列了。

至于赵构本人,其实无论怎样,相比其他皇室成员,赵构是徽宗众多儿子中,较为出色的一个。从其主动出使金营为人质,到招抚兵马东京勤王,到建立南宋朝廷,到稳定南宋朝廷,都可以看出其出色的一面。徽钦二帝与赵构相比,还是弱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