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无论白茶、岩茶、普洱茶、红茶,家里茶品种多,并不是好事


《1》

每每有茶友来炫耀,我家里茶很多,各种茶都有,就忍不住叹息。

真正的好茶,不在多,而在寡。

蓝小笛听到这句话,估计要吹胡子瞪眼睛:村姑陈你逻辑错误!

自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多当然少,少才不好。

正如喜欢白茶的人多才好。喜欢白茶的人少,这茶便没市场,卖不动,那便是不好。

确实,在某些时候,比如说拉选票,比如说征求民意,那么,得票高,支持人数多,肯定是好的。

在这种情况下,多当然比少要好。

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多就未必比少要好了。

像是兴趣爱好,多就未必比少要好。

爱好广泛,听起来像是溢美,其实,却代表了不专业,多而不专,泛而不精。

而爱好少,只有唯一唯二个爱好,听起来好像是不够丰富的样子,其实,却代表了术业有专攻,代表了深耕和深挖。

在这种情况下,多,就不比少好。

反而是,少,比多好。

《2》

喝茶也是一样的。

中国的茶类何其多,除六大茶类之外,还有各种花草茶,再加工茶.....

在红茶、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之外,还有茉莉花茶......

如果有一个人,说,这些茶,他都精通,都能喝懂,都非常专业娴熟,那有很大的概率,是在吹牛。

术业是有专攻的。

这么多茶类,要想喝懂一种,势必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外加极好的运气,以及极强的韧性和极大的兴趣,方才可以实现。

何况是六种之多呢?

单以懂一种茶类而言,没有三五年的时光,是无法弄懂的。

并且这三五年的时光,并非蜻蜓点水,并非走马观花,并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并非是游客的身份在外围闲逛。

而是要深度深入产区,了解种植,了解茶树习性,了解茶叶采摘加工制作整套流程的难点与易点、关键点。

另外,还要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认真喝茶,认真品茶,喝懂这种茶类的大多数香型,喝懂这种茶类里做坏的茶的主要表现形式——条形颜色香气滋味。

懂得分辨好与坏,知道判断的正确标准。

这样,才算是稍稍窥得了一点这个茶类的门径。

离精通,离闭着眼睛都能喝懂,还差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方大师一辈子从事白茶的生产加工制作,从二十多岁到如今,一直在为白茶奉献自己的光与热,这样,才算是,懂白茶。

像村姑陈这样的,顶多是懂一点,罢了。

而那些喝了一年两年白茶,就说自己精通的人,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

《3》

其实,具体要喝懂一种茶类,需要了解的东西真的是太多了。

比如要说懂得武夷岩茶,就有很多功课要做。

要懂得认茶树的品种,像当家花旦水仙,肉桂,它们的茶树长什么样,它们的叶片与树形树冠有什么特点,它们的门科属种分别是什么.....

要懂得区分岩茶的产区,喝过正岩、半岩、外山等各大产区的茶。分得清不同产区的水土和气候,对茶青品质的影响。

并且,把武夷岩茶的小品种与当家花旦以及四大名丛都喝个遍,并且熟练到闭上眼睛盲喝,也能猜出它们的品种。

还得知道做坏了的岩茶是什么味道,什么口感。

这样,才算是大略,懂得了岩茶。

距离真正懂岩茶,还有一大段距离。

单单一种茶类,便要花费如此大量的时间与精来,来学习熟习与了解,方才可以算是略懂。

那要是六大茶类呢,势必要花费数十年的时光与精力吧。

真是不敢想,一个人的大半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而那些没有付出大半辈子,只一两年的光阴,就敢说自己懂得了六大茶类,就能开课授徒,简直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在新世纪的最佳写照。

更有甚者,喝了十几年普洱,就能说自己懂得所有茶,对肉桂、对白茶都懂的人,如果不是痴人说梦,就是马不知道脸长。

《4》

有没有必要,把六大茶类都精通,喝懂呢?

完全没有必要。

喝懂两到三种,就已经是了不起了。

六种都通的,不是天赋异禀,就是天纵奇才。五百年才出一个的。在娘胎里就开始修炼才能得此成就。

并且,如果不是茶界的从业人员,要靠这门技术行走江湖赚回银子买花戴的,更是完全没有必要去修炼这门武功。

把一个兴趣爱好,当成自己的专业去研究,是太浪费生命的一件事。

兴趣爱好,爱好一种就可以了。

比如喜欢白茶,就专门喝白茶,专门研究白茶便是。白茶喝两天,半通不通的,又把别的茶扯进来,也弄个半桶水,到最后还是两种都不怎么懂。

在少林派里,要学会72绝技,据说少林开寺以来,上千年间,也只有一到两位高僧,有此成就。

并且这两位高僧,是骨骼清奇,外加得到奇遇,才创造了这如此的神话。

博学又精通,是最难的。

作为一个普通的茶友,只要选中一种自己喜欢的茶,慢慢学着喝,慢慢跟同道中人一起交流,花个两三年,懂一些皮毛,就很不错了。

搞得特别清楚特别明白,特别透彻,那真真是在浪费时间。

还是把精力留下来,花在本职工作上,花在本专业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赚银子,买靠谱的好茶喝来喝,更加靠谱。

《5》

村姑陈是不建议家里有太多茶的。

就像买玉。

翡翠有翡翠的标准,和田玉有和田玉的标准。

翡翠讲种水,和田玉讲油润。

如果一个熟悉了翡翠行情的人,去买和田玉,很容易就枉交了学费——把和田玉里那些并不是很有价值、却十分符合好翡翠标准的产品,当成好东西买回去,还花了大价钱。

最后发现,这货根本没有收藏价值。

真是心痛啊。

家里有太多茶也是一样,容易喝花了嘴。

白茶有白茶的标准,红茶有红茶的标准,青茶有青茶的标准,甚至,凤凰单枞都有几十种香型.....

茶多了,每天喝一种,或者每天喝三种,没几天就眼花缭乱,云山雾海了。

第一种刚熟悉了一点,第二种又来了。

第二种刚有点感觉,第三种又来了。

舌头一直在适应不同的茶类的不同风味,在各种香气与滋味间变换频道,到后面,估计会当机。

这种车轮战的方式来喝茶,给唇舌增加了太大的负担。

最后,每种茶都懂一点,是肯定的。

但是,要说每种茶都通,都精,那是肯定不可能的。

大脑要是敢这么想,舌头都不答应。

《6》

今天的文章,没有写太长。

因为今天小陈茶事的六大主播,齐聚直播间,为大家恭贺新年。

这是六位仙女的首次合体,热闹非凡,百花争艳。

村姑陈就不再跟大家啰嗦了。

列位看官,看直播去吧。​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