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昆阳之战王莽到底出了多少兵?为什么会被兵少的刘秀打败?

于无声处34


昆阳之战,王莽总共出动了四十三万的兵力,由司空王邑担任总司令,可以说是倾巢而出。然而,首战昆阳城,四十余万大军便灰飞烟灭,而击败他们是人数只有区区两万的义军。此役也成就刘秀一代名将之美名,他是如何完成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呢?

1、面对强敌压境,力主守城

昆阳只是个小城,弹丸之地,守军不足万人。面对强敌,义军将士第一反应就是赶紧逃。这时,刘秀挺身而出,认为一旦逃跑,力量分散了,更容易被各个击破。最后,义军将士接受刘秀之建议,由王凤、王常率军坚守昆阳城,刘秀则率十三名骑兵连夜出城,前往定陵、郾县搬援军。

2、昆阳保卫战

昆阳城池虽小,却颇为坚固,易守难攻。莽军将领严尤建议放弃进攻昆阳,直接杀奔宛城,与更始政权的主力决定,一举荡平反抗军。总司令王邑傲慢地拒绝严尤的建议,叫嚣要屠灭昆阳,踏血而进。在他看来,踏平昆阳,如踩死一只蚂蚁一样的容易。

莽军大举攻城,又是挖地道,又是使用撞车撞城墙与城门,弓弩手持强弓劲弩,箭如雨点射入城中。昆阳主帅王凤面对多如蚂蚁的敌军,几乎要绝望了,向王邑求投降。然而,王邑断然拒绝了。投降?门都没有,老子还准备要屠城哩。

想投降也投不了,只好硬撑了,撑一天算一天。所正谓哀兵必胜,置于死地而后生。豁出去后,守城的将士更加顽强,莽军的进攻频频受挫。严尤献计道:“兵法说:围城必阙。不如网开一面,让他们有条路逃跑。这样可不战而下。”固执的王邑又拒绝了,要是人都跑了,找谁屠城呢?

能否守得住昆阳,关键是看刘秀能否搬来救兵了。

3、刘秀搬来援兵,首战告捷

刘秀等十三骑赶到了定陵与郾县搬救兵,但事情并不顺利。义军中来自绿林军的人数最多,这些绿林将士多出身穷苦,比较贪财恋物,舍不得放弃在定陵与郾县捞到的财物。

刘秀劝说道:“要是能打败敌人,能得到的珍宝,比这里要多一万倍。如果被敌人打败了,脑袋都保不住,要财物有何用呢?”这个分析,浅显而入理,大家一听,是这么回事,便同意救援昆阳。

刘秀带着一万多人的援兵赶到昆阳城外,只见敌军兵营连绵不断,令人望而心畏。为了给诸将士打气,刘秀身先士卒,带一千名士兵做前锋,杀奔莽军兵营。

王邑一看,来了这么点援兵,心里不以为然,随便派几千人出来迎战。刘秀拍马冲上前,手起刀落,一下子砍杀了数十人。义军诸将士无不惊骇,纷纷惊呼道:“刘将军以前看到小股敌人时小心谨慎,如何遇到大敌时如此英勇呢?真是奇哉怪也。”搞不清这个儒将从哪里学来这么好的身手。

看到刘秀勇冠三军,其他将士无不精神抖擞,越战越勇。前来迎战的莽军大败,遗下一千多具尸体。首战告捷,令援军与守城将士都士气高涨。

这时,刘秀又想出一个主意,他伪造了一封所谓的密信,信的内容是更始大军已经攻克宛城,不日将增援昆阳。他又故意让此密信让莽军得到,莽军听说刘縯的十万大军马上要到了,人心慌慌,军心骚动。

4、打蛇打七寸,直击莽军中枢,逆转战局

莽军人数虽多,看起来很吓人,其实人多有人多的坏处。莽军来自全国各州郡,没有协同作战的经验,各自为战,难以指挥。更要命的是,王邑根本就不懂得行军打仗,只会瞎指挥。刘秀洞察到莽军的弱点后,制订一个非常冒险的计划。

他挑选了三千名壮士为敢死队,从城西的一条河流渡河,直捣莽军的中枢系统:王邑的中军。只要打掉莽军的指挥系统,莽军必然陷于混乱之中。

搞笑的是,当王邑发现刘秀送上门时,他居然下了个奇葩指令:命令其他各营都不得轻举妄动,自己亲率一万多人迎战刘秀的三千人。王邑本以为吃定了刘秀,哪想到刘秀三千敢死队之骁勇善战,远在莽军之上,个个以一挡十,锐不可当。王邑的一万骑兵被打垮,副统帅司徒王寻被击毙。

大家想想,敌军统帅部被打残了,按理说其他部队不是要赶紧前去营救吗?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幕却是,莽军各营官兵似乎都是在看热闹,没有人上前。因为王邑不是下了命令吗,各营都不得轻举妄动。我感觉莽军的整个指挥系统很混乱,各营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这个时候,在昆阳城上观战的王凤等将领看到刘秀得胜,便果断打开城门,与刘秀的援军夹击莽军。

莽军虽然有四十几万人,群龙无首,州牧与郡守一看大势不妙,拉着自己的队伍便走,最后演变成一场大溃败。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竟然奇迹般地发生惊天大逆转。义军总计不过两万多人,却把四十几万的莽军打得丢盔卸甲,追击百余里,伏尸遍野。而莽军在渡河逃窜时,仅淹死在水中的,就超过一万人以上,河流为之断流。至于缴获的战利品,更加不可胜数了。

除了战死之外,莽军中的其他官兵,走的走,散的散,只有几千人死心踏地随王邑回到洛阳。四十几万的大军,就这样,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昆阳之战的胜利,实可称为奇迹,而胜利的关键人物,便是刘秀。刘秀在此役中一战成名,有勇有谋,体现其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将风范。昆阳之战也是反莽战争的转折点。为了对付南阳更始政权,王莽几乎征用倾国之兵,不料仅仅第一战,便完蛋了。


君山话史


汉光武帝刘秀的昆阳之战比项羽的巨鹿之战还要牛逼,刘秀的汉军以不到2万的兵力,打败了王莽43万的军队,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刘秀如何以少取胜的。

王莽的新军无心恋战,王莽的各种作,导致民不聊生,反抗王莽暴政统治,符合广大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因而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起义军敢于拼杀,士气高昂。而王反观王莽的新军虽然有42万人,人数众多,但大部分是临时强征的强征的壮丁,早就对王莽心生怨恨,无心恋战,磨洋工,42万人将只有1万人的昆阳城围困了一个月,愣是没有攻下来。

战略正确,刘秀所在的起义军实施了坚守昆阳,牵制敌人,调集兵力,积极反攻的正确做法,严重迟滞了王敌军的行动,消耗了它的实力,挫败了新军的锐气,导致新军自己都有么,郁闷,越发的没有斗志。

敌人的神助攻,绝逼是猴子请来的救兵。作为42万新军统帅的王邑、王寻,绝对是神助攻。一是错失良机,昆阳城的守将王凤等人曾经一度动摇,向王邑乞降,但王邑、王寻认为攻克昆阳指日可待,不许他们投降,否则,便不算建功立业,因而,决心非要踏平昆阳不可。这使守军认识到只有拼死坚守,以待援军才能有生路,于是更加顽强地与新军搏杀。

二是新军统帅王邑、王寻轻视刘秀,面对率领3000精兵,他们只率领万余人巡视阵地,并且为了防止各营出现混乱,他们下令各营严格管束自己的部队,没有命令,不准擅自出兵。当王邑、王寻迎战刘秀,但他们不是刘敢死队的对手,新军的阵势很快即被刘秀军击破,士卒混乱溃逃。这时新军其余的部队,因不敢轻举妄动,故无人主动支援王邑、王寻军作战。刘秀率领汉军,奋勇冲击,并一鼓作气打垮了王邑、王寻的部队,斩杀了王寻。王邑的中坚被冲垮,王寻被斩杀后,新军各部队失去了指挥中枢,立即混乱。

刘秀的天才指挥,当时刘秀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整合了汉军的力量,坚定了汉军的抵抗的决心,更是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天才的军事指挥能力,利用新莽的弱点,攻心打击和军事进攻双管齐下,摧毁新军的战斗意志,积小胜为大胜;并且能够把握战机,擒贼先擒王,一举捣掉新军的指挥部,使得敌军陷于群龙无首的境地,最终兵败如山倒,全军覆没。

“擒贼先擒王”,古人诚不欺我也!总之,刘秀的天才军事指挥才能,再加上敌人的神助攻,使刘秀取得了昆阳之战的胜利。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王莽篡汉后,引起天下混乱。各纷纷起义讨伐乱臣贼子。为了平定天下,他派出大批兵马,四处作战。王莽凑了四十三万,号称百万。由司徒王邑,司空王寻带领,浩浩荡荡杀向昆阳城(今河南叶县)。

守昆阳城的汉兵早就得到消息,他们一看敌人太多,吓得赶紧退入城中,不敢出来。此时始更帝刘玄正在攻打宛城。昆阳城中只有刘秀带领下的八九千人。

刘秀见部下心思不宁,想到别的地方去躲一下。刘秀对他们说,不怕他们,我们兵少点,也没有多少粮食。可大家看,人家把我们围得这么紧,逃也逃不出去呀!

那刘将军有何高见?

如果大家拚死抵抗敌军,也许还能立下功劳,如果逃跑的话,恐怕一个也活不了。现在到了死生存亡的关头,大家不齐心合力,共图大业,反而胡思乱想,只顾逃命,成何体统?

刘秀的激将法起了作甪。大家齐声大叫,愿同敌人拼命一战,正在这时,城北的敌人铺天盖地而来。马蹄踏地,震落屋瓦。汉兵一见,面如土色,一齐望着刘秀。要他出主意。刘秀决定让大部分人马留守昆阳,自己和王威将年李铁带十三名骑兵溜出城去搬救兵。

王邑好大喜功,不听严尤的建议,让他自己去攻击刘玄的部队,逼迫昆阳城投降。王邑不理,非要自己直接打下昆阳不可。

刘秀到了定陵,郾县调各营军队,可这些人贪财,不想去。刘秀大声说,要叫敌人打败了我们,一毛钱都没有。要是打嬴了,才止这点东西吗?大家一听有理,就決心跟刘秀去打王邑王寻。

刘秀带1000多人先头军兵,冲入敌阵,橫冲直撞,奋勇战斗,汉兵在他的带动下,勇气冲天,呼声动地。把王邑的围城人马全都击溃。刘秀马上又带3000敢死队,直接杀向王莽大营。壬寻壬邑亲自菜10000多人迎击刘秀,王寻在战斗中被杀。43000的新莽军队溃败。昆阳大捷,奠定了刘秀又可憾动的地位。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劉一千五


仗本身倒不算是“打”输的,战略意图就是用大军威慑,又是驱兽、又是巨人的,说白了了不就是吓唬人么,王莽估计也知道他军队战斗力不算强,于是就集中力所有兵力以求杀鸡警猴,围城,继续造声势。只是想不通被刘秀领着一点骑兵横穿是怎么回事,刘秀太强还是手下太菜或者说某些原因疏忽了,按史书记载来看,到此阶段王莽的威慑战略就算是失败了,士气低落,顺风仗又打不成,40万展不开的军队,将领控制力不够,自行散了也说的通,比如后来的元朝脱脱活着100兵居然都控制的住,他一死就全崩溃。然后,崩溃的引子,火系禁咒,流星火雨,估计真的是陨石,不是亲眼所见,否则很难相信古人能写出“有云如坏山(蘑菇云?)”的记载,这种情况,别说是古人,现代人也会崩。


昼冕


新莽军队42万之众,败在汉军1万多的手下,而且莽军又几乎全军覆没,这其中的教训是发人深省的。

1,王莽决战战场的选择失当。

2,错用骄狂无能的统帅。

3,在战略战役上吃了轻敌的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