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益阳南县166个村村规民约“约”出美丽乡风

“老父亲的葬礼虽然形式上简单,但很有意义。”近日,益阳南县中鱼口镇艳新村尹志强为过世的父亲尹学初举办了一场简朴的葬礼,没有摆设拱门,没有燃放鞭炮,没有排场酒席,但有全村的党员赶过来,以默哀的形式为其送行。这只是南县村规民约“约”出成效的一个小场景。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人多了;农家书屋热闹了,村里文化活动丰富了,田间地头产业兴旺了,益阳南县逐步走出了一条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建设美丽乡村的新路子。今年年初,益阳南县着力开展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以下简称村规民约)的制修订工作,截止目前,全县166个村(社区)已全部完成村规民约制修订工作。

群众认可村民乐意接受,村规民约“约”出协同共治格局

“今年光稻虾收入上了4万多元,土地没矛盾,做啥事都放得开手脚。”6月25日,在益阳南县三仙湖镇太平桥村,村民邓洪飞正在一季稻稻田里视察。土地分配不均衡,村民纠纷意见大一直是村里历史遗留的问题。年初,村里制定村规民约时,就把土地分配“约”在了首位。

“先由村支两委座谈商议和党员组长开会讨论形成征求意见稿,然后由一村一社区的法律顾问进行合法性审查后,发放到每家每户征求意见形成最终稿,再召开村民会议,由村民举手表决通过后生效。”驻村干部张平说,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得到了群众认可,村民们乐意接受,多年的土地矛盾化解了,流转土地时,村民们纷纷支持,目前村里已流转3000多亩发展稻虾产业。去年摘穷帽的太平桥村,今年4月就向县里申报了美丽乡村建设。

这种现象在南县各乡镇比比皆是。今年年初,益阳南县县委县政府提出把制订修订村规民约,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作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头等大事。成立了制(修)订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组织成立相应机构抓落实,建立健全了制修订工作组织体系。下发了《关于推进“治陋习、刹三风、树新风”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修订工作的实施方案》《南县村规民约范本》,在全县各村(社区)掀起了制修订村规民约的浓厚氛围。

既要面子亮更要里子好,村规民约“约”出自觉履约人人参与的好氛围

5月25日上午,南县明山头镇新村社区集镇处场面十分热闹,只见被拆掉的拱门、气球散落一地,正在为儿子操办周岁宴的邓先生边说边与工作人员一起拆掉多搭的拱门气球。收拾完拱门气球,邓先生对工作人员说:“违反了村规民约,我的面子挂不住,必须配合你们的工作,把多搭的拱门气球全拆掉。”

如何让村规民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该县在一开始就注重宣传发动,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滚动播放村规民约宣传标语,定期解读村规民约范本,在全县主要路口路段树立宣传标牌,并将村规民约宣传内容纳入“治陋习、刹三风、树新风”宣传方案。各村(社区)利用村务公开栏、固定宣传牌和村广播开展宣传,将村规民约印制成小册子发放到户,与每家每户签订村规民约承诺书,编制村规民约顺口溜或村规民约歌。有条件的村(社区)利用花鼓戏、军鼓队、广场舞等文艺表演和墙体彩绘等形式进行宣传,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村规民约的认同感。茅草街镇友谊村利用村老村贤力量和村红白理事会加大宣传力度,得知村民周阳春准备在4月2日做70大寿,及时上门劝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老人取消了原来准备大操大办、搭台唱戏的想法,并动员儿子们拿出为自己做寿的3万元钱捐给了村里,用于安装组里39盏路灯,方便左右邻居,群众纷纷点赞。

典型引路,村规民约“约”出新农村新乡风

“村里以前到处是零散的坟墓,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村级公墓启用后,坟墓集中起来了,能节约一半的土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近日,明山头镇耕余堂村党总支书记兰西良笑着说道。这个村原疏河片6亩土地就有100多个坟墓,就在村支“两委”为村民侵占农田坟葬的事犯愁时,镇党委下发了关于“治婚丧陋习,刹人情歪风”的《倡议书》,村里决定在现有成片墓地的基础上建立集中公墓。

原来3月下旬,耕余堂村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议事会等,商议在原疏河片1组6亩坟田的基础上建设首个村级集中公墓,计划将全村坟墓集中安置,这一提议获得党员、群众的一致认同。于是,该村正式启用集中公墓,坟墓集中安置也写进了村规民约中。随后,附近几个村相继学习仿效,截至目前,坟墓集中安置写进村规民约在全县逐步推广。

益阳南县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成立了指导小组,会同乡镇办点领导和县驻村工作队全程指导。各个村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约定”了适宜村里发展的相关条款,让村规民约更接地气。据南洲镇南洲村村支书卢光平说:自订立村规民约后,全村面貌就在悄然发生变化,环境卫生明显改善了,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了,人情歪风得到有效控制,平安创建得以长足发展。

(益阳日报 卢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