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你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注意查收

今年,註定是一個被央視爸爸紀錄片刷得根本停不下來的年份。

現有在播的《本草中國》、《極地》與《如果國寶會說話》,後面還有驚喜不斷的《跟著唐詩去旅行》、《花開中國》、《世界上的另一個我》、《再造故鄉》。

只看紀錄片的名字,都有一種“人間精品”的既視感。

今天老王要推薦的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是要立志成為中國頂級文物搭建起一座影像博物館。

這部紀錄片共100集,分四季播出,每季25集,每天5集。

雖然每集只有5分鐘,但它的科普意義絲毫沒有折損,反而有一種讓你更加想深入瞭解的衝動。

片子由歷任《故宮》、《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我從漢朝來》總導演,《我在故宮修文物》製片人的徐歡領銜製作,是熟悉的團隊,卻是全新的配方。

如果國寶會說話,說的是哪裡的方言呢?

對於紀錄片來說,旁白就是那個引領你進門的那個人。

如果他的情感無法敲打你的內心,這就是一部沒有靈魂的紀錄片。

《如果國寶會說話》和大多數紀錄片一樣,都選擇了渾厚的男音,但是在文案形象的塑造上,這部片就突然走起了俏皮的風格

反差萌大概是在這個世界上最可愛的東西。

許多真實中的一點虛假,或許多虛假中的一點真實,都是動人的。

不知道你是否回想起《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面的里昂,喜歡上反差萌也許也是因為,喜歡上了情緒跟著忽軟忽硬忽明忽暗的自己吧。

《如果國寶會說話》中,軟糯和冷淡、賣萌和深情同在,拍攝和海報也是大氣得不要不要的。

看展覽本來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可是一些國寶卻向你在“惡意的”賣萌。

老王想央視爸爸會在旁白中賣萌,大概是因為被這些孕育著生命,富含著價值的國寶給徹底萌化了吧。

那時風動,此時心動,說得就是這種美妙的心境。

“陶,是人類第一次,從無到有的實驗。

在雙手的作用下,土壤、水、火交織在一起,發生物理和化學反應,實現質的轉換。

從對泥水的把弄開始,人類認識到自身創造萬物的非凡能力。”

人知道的越多,就越覺得自己無知。

以前,以為只要答對了歷史試卷上的題目,就能掌握大部分陶瓷文化的我們,估計這次得拜倒在《如果國寶會說話》的裙下了。

《如果國寶會說話》,怕是一本文博大家,除了能看到“文物資料都看迷糊了的製作團隊”,更有吸取到“不同角度若干版文案萃取後的精華”。

“你來自泥土。

頭微微揚起,彷彿仰望天空。

六千多年過去了,我們進食、生存、繁衍、不斷進化,而今凝望著你,我們依舊在思索這一切的意義。”

《如果國寶會說話》,怕是一個哲學詩人,不然怎會在一檔介紹性很強的節目中,不斷啟發我們思考人生的意義,活著的意義。

除了“詩意”的解讀,這部紀錄片也很注重“人”在其中的貫穿的力量。

人的智慧無窮無盡,當代人用現代的智慧去讀取古代人的智慧,也是一種英雄識英雄的美妙。

誰知道以前的人在想什麼,但是我們卻怕自己不懂他們在想什麼,但是我們卻怕曾經的思考因為我們的不努力而流失了。

總有一群人,願意去珍惜這份流失掉的美好。

《國家寶藏走的》是國寶+明星的流量模式,那麼《如果國寶會說話》給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很好的路徑:短視頻+新表達+優文案的模式。

這種方式既能很好的吸引年輕人,也能賦予國寶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如果國寶會說話,到底有多萌?

如果說營銷手段可以圈粉,老王可能就是這樣走心的圈粉的人。

這部紀錄片的製作團隊是一支涵蓋了“60後”至“90後”的團隊,所以在新舊時代交融下,他們產生的化學反應是——“活潑得很”

一本正經中透著一股狡黠,莊重沉穩中帶著一絲慵懶,簡直萌極了。

從紀錄片“未播先火”的那一批廣告中,就可以感受到這種風味絕配了。

三星堆青銅人像瞪著大眼睛對你說,“說我像奧特曼的,你別走。”

知道甲骨文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的重要性,卻從未感受到她有如此刻骨銘心的作用。

看到這樣的文案,竟然有種想擁抱甲骨文的衝動,也有了擁抱偉大祖國的衝動。

抱歉祖國,是我不夠了解你。

文字的表達既通俗又有趣,是《如果國寶會說話》的一大特色。

很多人在製作紀錄片的時候,很害怕賣萌會降低自己的逼格,其實,適當的放鬆是可以拉近與觀眾尤其是年輕人的距離。

掌握一個適度的操作,會讓人心生無數的好感,甚至想為她拍爛自己手中燈牌。

這也許叫做,國寶在興致盎然地與世界交手吧。

如果國寶不與時俱進,你或許覺得它是一個“老頑童”罷了。

千年的時光其實也不過是轉眼,一件件文物雖不會言語,在歷史輪迴中不斷傳承的文化卻自會道出它們的心聲。

這片在世界之中的國,或許才是真正的應許之地。

如果國寶會說話,佛系追寶的我們會是怎樣的體驗?

私以為,如果一部片子可以帶動大家一起開腦洞,它就成功了一半。

就比如之前走紅的《極光之戀》來說,它的“尬中之尬”已經讓段子手心懷無數的湧動。

不要怕國寶沒有演技,也不要怕國寶沒有足夠的鏡頭。

眼淚都留了,你還怕這部紀錄片不夠生動嘛?

在鏡頭拍攝上,文物在鏡頭前纖毫畢現,有些細節甚至比在博物館展櫃中還要清晰

整部紀錄片的畫面給人乾淨、大氣的感覺,引人注目。

能吸引到更多人的目光,《如果國寶會說話》是已經成功了一半。

在進入博物館欣賞的過程中,不少網友還繼續發揚了製作方在宣發上的風格。

老王想,這就是入戲的網友在“佛系追寶”吧。

或許有人覺得這是對國寶的一種“精神層次”的褻瀆,不如說是古代人在用現代人的方式在彼此交流。

讀懂對方,用彼此都喜歡的一種方式。

喚醒國寶的方式千千萬萬種,而“表情包”只是其中趣味的一種。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既然要萬里挑一,我們就應該允許思想的無限碰撞。

看到有人這麼努力地看片,你還覺得這種佛系追寶是無意義的行徑嘛。

其實這只是你看紀錄片和別人看紀錄片的區別罷了。

如果國寶會說話,大概也會像當代人一樣佛系活著。

一邊正兒八經的展示著自己的被歲月錘鍊後的能力,一邊胡說八道的和我們訴說著那些萌萌噠的過去。

在《如果國寶會說話》裡,你看見了什麼。

讀不完的歷史,看不完的古物,《如果國寶會說話》還會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