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七旬老人牽毛驢步行拉“出租”,38裡地賺40元,背影讓人眼角溼潤


留守,尤其是在農村,已經成了男女老少嘴邊的一類名詞,“留守老人”、“留守兒童”,既然稱之為留守,那隻能說是這片淨土有太多的感情、不捨與依賴。唐山一農村大集上,曹大爺像往常一樣來集市傢俱銷售市場幫顧客拉“出租”。


曹大爺今年72歲,兩個兒子均在外地打工,逢年過節回家團圓,經多年的努力早已在城裡買上了樓房。老人說,晚輩曾多次想將二老接到城裡安享晚年。“麻雀大的屋子,轉來轉去能將自己轉迷昏,哪有在農村自在。”簡單的一句話,使晚輩打消了所有的想法。
這是老人養的第3頭驢,除種植自家口糧地外,閒暇時便會來集市拉“出租”,雖說賺的不多,但足夠老兩口所有開銷。
哪怕是在農村,仍用毛驢耕作的老農已是少之又少,用毛驢拉出租的更是寥若晨星了,年復一年,嚴寒酷暑,老人始終是堅持著。
聽路人說,曹大爺是個好強的人,幹啥從不落後,每次有顧客找上門,老人為了第一時間將傢俱送到主家,大爺一路總是陪著毛驢步行,老人說自己是在鍛鍊身體,路人們卻說,老人是捨不得坐到車上,生怕陪伴他十多年的毛驢累倒。
“大爺,車上拉的傢俱要送去哪裡呀?”“響堂杜營村。”“那麼遠呢,有30多里地吧?”“38裡地,今天主家給的錢多,40塊錢呢,送完收工回家吃飯!”
老人邊駕著毛驢車,邊前後左右看看,用老人的話來說,“咱毛驢車不值幾個錢,怕給人家的轎車碰嘍,到時候掏光兜兒裡所有錢恐怕還不夠賠償。”
看著老人遠去的背影,眼角早已溼潤。農村這片熱土是老人們的根,幾十年如一日的生活,這或許就是他們生命價值的所在,作為晚輩,我們不能剝奪他們生活的自由,能做到的是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