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让“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平川区“三变”改革引领产业脱贫


 每日甘肃网讯平川区把农村“三变”改革作为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强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动能的总抓手,坚持以清产核资夯基础、精选产业抓关键、培育主体搭平台、加强领导促“三变”为主线,强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快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步伐。

黄峤镇神木头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如何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成为当地最头痛的问题。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缺信心。除了这“四缺”,最缺的还是“引领贫困群众凝聚信心的组织形式”。

今年以来,这种情况有了“破冰融雪”式的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三变”(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为引领的产业脱贫热潮在这里火热地进行着。黄峤镇神木头村以“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水家坪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一全二社三产业”农业产业化新格局,流转农户土地5000亩,发展中药材、紫皮大蒜和藜麦特色种植业,带动贫困户增收。

让“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村民王宏义每天奔走在藜麦种植田地,4个月前,他以自己的30亩山地入股加入了村里的种养植合作社。一边当着合作社的股东,一家三口还在家门口的藜麦种植基地上了班。

“地一入股,等于把钱存进银行里了,有利息了。那我们了还可以打工,我们虽然有病了,但是断断续续的还可以打工。打工这一年下来最少3000-5000元有了。” 把祖祖辈辈吃饭养家的土地入了股,贫困户凭的是对党组织的信任。

“老百姓的土地是10亩一股,你有60亩地你就是6股,你有20亩地就是入的2个股,下来所有合成的资金全部按股给老百姓分。”神木头村村委会主任王学林掐着指头说,咱们这个合作社主要产业是藜麦,带动农户是368户,其中贫困户是91户393人,今年种植的是藜麦3500亩大概,咱们这个地方是高海拔,种出来的藜麦是高品质,高蛋白,销量是没有问题,大概一亩是300-500斤的产量,如果按照去年的原麦,一斤5块钱,一亩地的收入就是1500多元,预计到年底之后咱们的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以上。

让“闲资源”变成“活资产”,围绕盘活各类闲置资源,区上积极整合旧校舍等闲置资产,以折价入股等形式充分盘活;并推进农村土地资源向主导产业、种养大户集中,通过土地流转和入股,使土地资源转化为农民股权和股金,让农民在收取租金和参与企业分红中实现股权收益。种田乡北庄村将村内750亩荒山折股3万元入股合作社,占股20%;将闲置校舍折价40万元,建设小杂粮和副食品加工厂。共和镇小水村百里椒香种植合作社三年打造2000亩高标准苹果示范园正在启动,以土地变资源、资金变股农民变股东的模式,推动小水村经济发展。宝积镇魏家地村积极学习借鉴,探索集体创业,成立了魏家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90%以上农户入社,其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47户、194人。

让“问题点”变成“收益点”,区上坚持问题导向,不仅聚焦优势产业,更盯紧发展实际,按照“无物不股”的发展思路,将“问题点”变成“收益点”,为实现乡村振兴开辟了“新引擎”。黄峤镇神木头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省政府“1+4”工作方案前,已完成规划、基础及房屋钢架主体结构的三分之二,共有96户323人存在房屋面积超标问题。面对存在的难题,区、乡、村三级因地制宜,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利用神木头村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有利机遇,借助村集体成立的农业社,将住房超标面积的产权收归村集体所有,打造特色民宿文化,用于发展乡村旅游业。 神木头水家坪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刘建鹏说:“神木头合作社性质是集体的,也没有盈利性的,主要是让老百姓积极参与入股,从而增加咱们老百姓的收入。目前进合作社的是两个社,全部是梯田,也购买了大批的农机,准备投资100多万元打造这个“三变”的亮点,发展这个神木头移民搬迁的后续产业,主要是让老百姓要搬的出还要能致富。”

据区委农办副主任王建中介绍,“三变”改革工作中,重点是推进清产核资、确权颁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富民产业培育等工作。目前,产权制度改革系列方案、10个试点村清产核资、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评估已基本完成。各试点村结合实际,努力盘活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富民产业,将企业、合作社还有农民的利益充分链接,让闲置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农业产业强起来。

目前,全区“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涉及7个乡镇、10个村、12家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已完成土地确权9万亩、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775本、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清查核实村集体资金32万元、资产1803万元,带动农户1780户7100余人,其中贫困户383户1603人。(罗崇明贾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