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种“富硒黑蒜”的幸福生活

青海新闻网讯 9月中旬,凉意侵袭,夏热退去。在海东市乐都区扶贫产业园,青海宏恩科技有限公司的流水生产线上,一袋袋加工制作完成的富硒黑蒜,正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

该公司生产线的一端连着国内、国际市场,一端连着3800多名贫困户,带动着河湟大地贫困户从脱贫迈向富裕。

乐都区城台乡山城村村外,一片片富硒大蒜种植田安逸的晒着太阳。早在今年六月中旬,地里的富硒大蒜开始成熟,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地里的大蒜销售一空,其背后带动的是像村民海永福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摘掉贫困帽满怀信心地迈入致富的康庄大道。

“我家有0.47公顷的耕地,其中0.27公顷都采用新技术种上了富硒大蒜。”谈起种植富硒大蒜的收益,海永福拿出了记在账本上的数据:2014年前种的常规大蒜每0.06公顷产量在1500公斤以内,收入只在4000至5000元之间。采用新技术种植的富硒大蒜产量实现了1700公斤以上,0.27公顷的种植面积可带来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最差也有3万多元的保底收入。“别说脱贫了,好好种致富小康也没问题了!”海永福满怀信心。

富硒黑蒜的研发和生产销售,调动着当地蒜农的种植积极性,直接带动的是他们收入的增长。而这一“生态链”的孕育者,正是宏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富硒专用——氨基酸肥》。

“这种富硒肥有效地解决了富硒土壤所产农作物不含硒或含硒低等‘硬伤’,可保证农作物硒含量在5.63微克的富硒标准,实现了大蒜‘土鸡变凤凰’的华丽转变,附加值成倍增长。”

宏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振荣是富硒肥研发的带头人,在研发之初就考虑到了使用技术的简化、适用于所有富硒土壤农作物种植、在效果不减的情况下肥料生产成本的最廉价化。“高效低配”的科技成果,按黄振荣的话说:“科技成果不能是奢侈品,种植技术不能只掌握在‘知识分子’手里,要让农民用得起玩得转。”

从2014年富硒大蒜零种植面积,发展到如今887公顷,直接带动38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嫁接”在我国现阶段的脱贫攻坚领域,所发挥的力量不可估量。

科技助推企业发展,企业又带动当地就业,一个良性循环的“生物链”已经形成。依托硒所拥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以及保护和修复细胞的功效,再结合黑蒜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癌等疾病有疗效的特点,黄振荣准备深度开发富硒大蒜,将产品向生物医药和保健品靠拢。

2016年,富硒黑蒜生产线为乐都区贫困户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因离婚既要独自带孩子又要赡养老人的,乐都区共和乡贫困户马海红,在富硒黑蒜生产线上实现了就业和脱贫。

“我初中文化,父母年龄大了种地很吃力,我种地只能保证一年有口粮,但失去了经济收入。去打工因学历限制,一个月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除去家庭基本开支存款基本为零。”如今的马海红实现了鱼和熊掌兼得的愿望。每年富硒黑蒜的集中生产是按照成熟期在走,年初和秋收时节,马海红既可以照顾到家里的农作物,又不耽误在公司上班。“种的地保证了一年的口粮,一年3万多元的工资收入,结束了家庭经济困难的窘境,如果公司能一直发展下去我不失业,日后孩子上高中、上大学就不愁了!”

从田间地头富硒肥的普及使用,新科技种植方法的全面推广,让乐都的红皮大蒜变成了富硒黑蒜,定位也由锅碗里的调味品,转向了高附加值的保健产品,产量和收入也由“靠天吃饭”“看市场脸色拿钱”转向了“旱涝保收”“市场抢手”。在一红一黑、一低一高的转变背后,却是科学技术这一“杠杆支点”的运用和普及,实现的不仅是经济的增长点,更多的是鼓起了农民、贫困户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