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评价俄罗斯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

agneslqq


关于尼古拉二世,历史上对他的批评之声实在太多,最终也落得个身死国灭的悲剧下场。但人无完人,何况是一代封建君主,我想他也不会从刚即位的那天起就想把俄国带入深渊。今天我们主要来谈谈尼古拉二世在位时期的可取之处,即客观上对俄国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内政方面重用斯托雷平,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1905年日俄战争失败后,俄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工农大众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发生了“流血星期日”等一系列革命事件。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尼古拉二世果断启用曾游历欧美、极具改革思想的斯托雷平出任国务总理。

(穿着戎装的沙皇公主)

斯托雷平上台后,大力引进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推进俄国的工业化。在其执政其间,俄国的钢铁、造船等行业都有显著发展,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俄国工业的第一动力,彼得堡街头的新式汽车多了起来,中产阶级的生活有所好转。

(身着戎装的尼古拉二世小女儿)

政治上,斯托雷平在不触动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上,进行了有限度的宪政改革。如扩大国家杜马的实际权限,允许孟什维克及无政府主义者在杜马中占有一定的议席,同时推动司法改革,适当照顾中下层民众的诉求。

(斯托雷平)

斯托雷平当政时期(1906——1911年),俄国社会风气逐步开放,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如果没有斯托雷平改革时期积累的经济实力,尼古拉二世也没有这个底气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然而在1911年,斯托雷平被激进分子刺杀,这场刚刚起步的改革曳然而止。

外交方面,缓和与英法的关系,促成“三国协约”的形成

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使得俄国在列强面前颜面扫地,而英日同盟的形成则像一个楔子钉在了俄国远东地区。

(三国协约宣传画)

为改变这一不利局面,尼古拉二世派出外交大臣雅卡什里夫在欧洲各国进行穿梭外交,并利用自己与英国皇室的关系,积极推动三国协约的形成。

(三国协约形势图)

(一战中的俄军女军官)

到1907年,共同的防御德国的英法俄三国协约基本形成,俄国基本改变自日俄战争以来的被动局面,在一战爆发前获得了战略主动权。

军事方面,地跨欧亚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建成通车,成为留给后世的重要战略遗产

如果说日俄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战场位于远东,战场补给没有及时跟上,那么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成就弥补了这一战略缺憾。

(西伯利亚大铁路)

西伯利亚大铁路起自莫斯科,经梁赞、萨马拉、车里雅宾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赤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线路全长9332 千米。十九世纪中期建成车里雅宾斯克以西线路,东边铁路长7416 千米,1891 年开工建设,1916 年全线通车。这条铁路是世界最长的铁路,这个记录至今未被打破,总花费达14.6亿卢布。

(西伯利亚大铁路形势图)

这条铁路经过的地方几乎都是高纬度的冻土带,具有巨大的军事战略价值。尼古拉二世和斯托雷平对这条铁路非常重视,在其亲自过问下,这项超级工程终于在十月革命爆发的前夜峻工。

二战时期,苏军之所以能够在前线吃紧的情况下,迅速从远东调集兵员和物资来支接前线,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条战略大铁路。

身死国灭,终获平反

1917年2月,二月革命爆发,尼古拉一世被请出冬宫,沙皇一家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1917年11月,十月革命爆发,苏维埃随即成立。1918年7月16日深夜或7月17日凌晨,尼古拉二世家族包括和他们在一起的仆人近10人被看管他们的布尔什维克秘密警察赶到地下室,使用机关枪扫射集体处决。

(沙皇一家被秘密警察处决)

1998年7月17日,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出席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的葬礼。在庄严的圣歌中,叶利钦发表致全俄人民讲话,对沙皇一家被秘密处决表示忏悔,并称“这是有一个历史的错误,历史绝对不可以再重演”。

(1998年叶利钦出席尼古拉二世的葬礼)

2008年10月1日,俄罗斯最高法院正式为尼古拉二世平反,俄国当局正式推翻有关罗曼诺夫皇族罪有应得的观念。最高法院发言人奥金佐夫说:“本院主席团宣布,对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镇压毫无理由,并恢复他们的名誉。”


来杯历史阿华田


古巴革命家切•格瓦拉曾叙述道:"1918年7月16日深夜,尼古拉二世一家,连同伺候他们的十余名仆人,被看管他们的布尔什维克秘密警察驱赶到地下室,然后被用机枪扫射而死。事后,死者的尸体又被浇上硫酸和汽油销毁,而残余的骨渣则被埋藏在一个废弃洞穴中。"

尼古拉二世于1868年出生于当时俄罗斯帝国首都圣彼得堡的夏宫。他是当时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三世的长子,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但是尼古拉二世从小身体虚弱,而且资质平庸,优柔寡断,所以亚历山大三世不怎么喜欢他。

不过尼古拉二世还算争气,学习比较刻苦,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英语和法语。而且他还游历了亚洲,欧洲和北非的很多国家,能力得到了锻炼,为此逐步获得父皇的认可。在1894年亚历山大三世驾崩后,尼古拉二世继承父位成为国王。当时尼古拉二世年仅26岁,是欧洲比较年轻的君主。

尼古拉二世上台后的俄罗斯,虽然仍是世界大国,但是国内已经问题重重,尤其是上层统治阶级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本应该在国内稳定局势,恢复经济,但是这位尼古拉二世年轻气盛,梦想做一个大有为的君主,因而不断对外扩张。

上台之后,尼古拉二世着手控制中国东北,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密约》规定:俄罗斯军舰可以进入任何中国港口。而且俄罗斯还租借旅顺、大连,修建南满铁路、中东铁路,使得东北成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此外尼古拉二世还制定"黄俄罗斯"计划,企图直接肢解中国,将中国广大的北方纳入其版图,进而打通波斯、博斯普鲁斯海峡,控制欧亚大陆。为此,俄罗斯与日本爆发日俄战争。但这使得本来工业基础就较落后的俄罗斯消耗极大,国内矛盾更加激烈。

可是尼古拉二世对国内问题不管不顾,继续我行我素。他企图通过战争从奥斯曼帝国手里夺取黑海海峡、君士坦丁堡和土属亚美尼亚,从奥匈帝国手里夺取加里西亚。可随着日俄战争失败,"黄俄罗斯计划"破产。

日俄战争结束后,尼古拉二世为重振国势,便在欧洲联合法国、英国,共同对抗德、奥、意三大国,并企图在南欧扩张势力。萨拉热窝事件后不久,俄罗斯"迫不及待"地投身于一战,与德国、奥匈帝国在东线进行旷日持久的大战。

然而对于满目疮痍、保守落后的沙俄来讲,投身大战的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因为战争不仅带来人员的大量伤亡,国土的大片沦丧,还引发国内新一轮的革命狂潮。最终在1917年3月,尼古拉二世被推翻,史称"二月革命"。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组建临时政府。

1918年7月16日深夜,尼古拉二世一家,连同伺候他们的十余名仆人,被看管他们的布尔什维克秘密警察驱赶到地下室,然后被用机枪扫射而死。事后,死者的尸体又被浇上硫酸和汽油销毁,而残余的骨渣则被埋藏在一个废弃洞穴中。遇难者中,除尼古拉二世外,还包括皇后亚历山德拉、皇太子阿列克谢、长公主奥尔加、次女塔季娅娜、三女玛利娅及幼女阿纳斯塔西娅,至于其他十余位仆人的姓名则不详。当时沙皇最小的儿子才14岁,最小的女儿才17岁。

尼古拉二世成为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全家被枪毙的皇帝,当时的尼古拉二世年仅49岁。后世人评价,如果尼古拉二世继续执政,一战后俄罗斯成为战胜国,那么他对于当时的清朝来说必定是个大危险。在尼古拉二世的操控下,清朝完全有可能被肢解。到那时,就真的是后果不堪设想了。

苏联解体后,社会上呼吁为沙皇一家平反并妥善安葬的呼声日渐高涨。为此,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1998年发布命令,将沙皇一家的骨灰隆重安葬在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要塞教堂中。2000年,沙皇全家被俄罗斯东正教会追封为殉教圣徒。2008年10月1日,俄罗斯最高法院正式为尼古拉二世平反,宣布他的家族是苏联镇压下的受害者此时,距离尼古拉二世被灭门已经过去90年。

对中国人而言,尼古拉二世是毫无争议的侵吞中国领土的邪恶之人。而对于今日的俄国人来说,尼古拉二世则是在当年那个乱世中企图成就俄罗斯帝国霸业的奋斗者,一位血腥暴力的受害者,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高会民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Рома́нов)出生于1868年,死于1918年。由于欧洲宫廷普遍实行联姻,所以尼古拉二世自然也有着多国血统。他的外祖父是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而他的两位表兄就更有名了,一位是德皇威廉二世、一位是英王乔治五世。尼古拉二世自幼受到极好的教育和严格的军事训练,精通德语、英语和法语,而这样的素质也使他在不被父亲看好的情况下最终成功即位。除此之外,尼古拉二世还曾游历希腊、埃及、印度、中国和日本等国,是唯一一个到过亚洲的沙皇。他在日本还曾遭遇刺杀,这件事成为了他的终生阴影,也成为未来日俄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尼古拉二世时期,正处在俄国社会转型的变革时代。19世纪末期,俄国的工业水平得到了充足发展,国家处在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帝国主义转型的过程之中,而俄国在这期间与所有经历过这一过程的国家一样,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比如贫富差距拉大、农民破产、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尼古拉二世看来并不算严重,俄国的道路应该是国内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外继续扩张。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尼古拉二世不顾一切地向外进行扩张,希望以这样的方式缓解日趋严重的国内社会矛盾。他垂涎中国和朝鲜的财富,因此大力修建西伯利亚铁路、在远东积极争夺利益,甚至出兵干涉中国内政,为控制东北亚甚至不惜与日本开战,最终兵败如山倒,这也成为沙皇最终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欧洲,尼古拉二世积极干预欧洲事务,想要恢复沙俄当年“欧洲宪兵“的辉煌,并想从奥斯曼手中夺取黑海和高加索,从奥匈帝国的手中夺取加利西亚,并参加了一战。但是他的想法依然没有成功,在国内外矛盾空前激烈的情况下,二月革命革掉了他的皇位,而十月革命-则真的革掉了他的性命。

尼古拉二世成长于深宫之中,受到的是欧洲宫廷的精英教育。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与欧洲其他国家国王的共同语言远远比本国人民更多,因此尼古拉二世并不是一个可以和人民站在一起的君主。

1896年5月18日,尼古拉二世加冕。从加冕伊始,他便间接制造了一场灾难。当时在莫斯科郊外的贺登广场举行了大型庆典(贺登广场就位于今天的西北莫斯科,绿线迪纳摩地铁站附近),人们听说按照传统习惯,沙皇将给群众分礼物。在俄国人民的心中,沙皇是人民的“小爸爸”。于是当时在贺登广场聚集了50多万人,并且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件,造成两千多人死亡,几万人受伤。但是灾难发生后,尼古拉二世和皇后亚历山德拉依然在当天晚上出席舞会,寻欢作乐,好像没事一样。

之后随着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加剧,各地区要求自治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国内形势,尼古拉二世却对这些民主派的改革请求嗤之以鼻,还强硬地表示,自己坚定专制制度的决心不会改变,并继续使用很多亚历山大三世时期的保守派官员。

1904年,圣彼得堡的普梯洛夫工厂发生罢工。很快这场罢工扩大成彼得堡8万人的大罢工,人们采取了和平的方式到冬宫广场请愿,希望沙皇可以关心社会疾苦,停止日俄战争。但此时尼古拉二世却住在皇村并不在冬宫。最终在1905年1月22日(俄历1月9日),冬宫的武装士兵与群众发生冲突,死伤多人,这就是历史上的“流血星期日”。不过事实上尼古拉二世并没有下令向群众开枪。

1905年,罢工发展成了全俄罗斯大罢工。迫于国内压力与日俄战争失败的压力,尼古拉二世最终做出让步,答应赐给公民基本公民权,并召开立法性质的杜马会议。但没过多久,尼古拉二世便撕毁协议,解散杜马,枪杀革命者,镇压革命。在后来召开的杜马会议上,尼古拉二世又削减了工农群众的权力,保证了地主、资本家和黑社会的权力。在此期间,尼古拉二世还重用斯托雷平开始改革,勉强度过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但是斯托雷平的改革依然治标不治本,只保证了富人阶级的利益,却依然无法解决普通民众的诉求。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普京曾经说过的“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也正是出自斯托雷平之口。然而斯托雷平的梦想并没有实现,1911年斯托雷平在基辅被杀身亡。

在此之后,仿佛俄罗斯帝国的气数已尽,等待尼古拉二世的似乎也只是无边的黑暗。


俄罗斯什么值得买


尼古拉二世


我觉得最有资格,也最权威的评价俄罗斯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只有俄罗斯人。


俄罗斯学者是怎么评价尼古拉二世的呢?


俄罗斯学者米罗诺夫对尼古拉二世是持非常正面的评价。他用数字说明,俄国在一战中所遭受的损失在欧洲国家中是最轻的,社会矛盾也没有集聚到“要爆炸”的程度。从具体数字看,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俄罗斯的投入和损失是最少的:俄罗斯动员兵员(相对于总人口)的数字是交战国中最小的,约占10%,而德国是20%,奥匈帝国占19%,法国占20%,英国占18%,意大利占16%。


同时在俄国军队中,每千人的死亡人数是115人,而德国是154,奥地利为122,法国是168,英国是125。


因此,米罗诺夫认为“无论与其敌人还是盟友相比,战争给俄国带来的损失都是最小的”,而这一切都是尼古拉二世治下的成绩。


米罗诺夫的看法得到了俄罗斯文化部部长梅津斯基的赞许,梅津斯基就曾公开表示“一战前俄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地位居世界第五。俄国已经进入到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列,并已形成了自己的金融市场。在战争期间俄国经济衰退也明显低于其他交战国。”


2017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在十月革命100周年到来之际,俄罗斯官方媒体发表了关于尼古拉二世生平和历史贡献的文章,这篇文章可以说代表着俄罗斯官方意见。



文章称,沙皇尼古拉二世受过最好的高等教育,掌握五门外语,有很深的宗教和文学素养,在军队服役过。他创建了强有力的政权和强大的帝国。


他在位20年俄国人口增加了6000万。尼古拉二世改进了军备,缩减了军队服役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还时不时带儿子一起去前线,以鼓励前线士兵。他在俄国军队处境最困难时接管了军队的最高指挥权,他没有丢给敌人一寸土地。


尼古拉二世时期还实行了农业改革,国家给农民贷款,鼓励农民到西伯利亚开垦土地,国家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保证。


按照1913年的纳税额,俄国的人均纳税量比法国和德国低一半,比英国少3/4,俄国工人的收入比欧洲国家更高,在世界上仅仅低于美国工人。社会保障也比欧洲其他国家好,仅次于美国,物价也低。



尼古拉二世还在1908年推出小学义务教育,大幅增加教育预算,俄国受教育水平有很大提高。沙皇治下的俄国经济实现了惊人的可持续性增长,在全球经济危机的1911—1912年,俄国却正相反,呈上升趋势。


文章最后总结到,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代表的是俄罗斯各个社会团体和各阶层民众的利益。(АннаНенашева,НиколайIIРоманов-малоизвестныефакты)


当然,尼古拉二世肯定没有俄罗斯官方媒体文章里说的那么好,通过尼古拉二世的财政部长维特伯爵的《维特回忆录》,我们可以发现,不谈尼古拉二世对华侵略,尼古拉二世本质上是一个“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的这么一个专制君主。


维特伯爵在回忆录里披露了一件事,充分说明尼古拉二世“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


维特伯爵在回忆录里称沙皇尼古拉二世鉴于农业的落后状况一直是俄国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有意建立一个农民问题的特别委员会,以启动此问题的解决。但是这直接触动了沙俄那些世袭领地拥有者的利益,遭到享有特权的贵族地主集团的反对,他们紧密团结起来,声称俄罗斯的存在就是为了“养活我们”贵族和富人。面对急需改革的俄罗斯农业和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俄罗斯农民,尼古拉二世最终还是选择向贵族让步的方针,从而阻断了改革的道路,导致了社会动荡,民怨沸腾。


兰台


尼古拉二世


尼古拉二世的命运同崇祯皇帝有几份相似,二人都是末代皇帝,处于一个强大帝国羸弱期。

崇祯皇帝

只可惜,落日余晖之下,当政者也挣扎着为维持政局、国家强大付出过努力,但是时势决定了这些都是徒劳的,帝国已经飘摇欲坠,革命形势日渐高涨,这是尼古拉二世的宿命,也是崇祯惨死的真正原因。


尼古拉二世全家合照

末代皇帝的下场也很凄惨,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拉皇后、沙皇夫妇的孩子们:公主奥丽加、塔季扬娜、玛丽亚、阿纳斯塔西娅和太子阿列克谢。

皇子阿列克谢

亚历山德拉皇后

亚历山德拉皇后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的亲外孙女,沙皇家庭集体遭到秘密警察屠杀,这堪称是欧洲皇室最惨烈的灭门案。


沙皇是个普通人,是个顾家的男人,在他的孩子尤其是患有血友病的小皇子阿列克谢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

尼古拉二世爱好摄影,但罗曼诺夫王朝倒台后,被羁押期间,警察扣留了他的摄影机,距离被杀不过半年时间。


从集权一身的皇帝到任人宰割的鱼肉,最后尸骨未寒的下场,这段历史读起来总是很揪心,也见证了俄国现代化的苦难经历。

2008年10月1日,俄罗斯最高法院正式为尼古拉二世平反,推翻了罗曼诺夫皇族罪有应得的观念,宣布他的家族是苏联镇压下的受害者。

历史终究给了尼古拉二世一个交代。



西南馆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即尼古拉二世。俄罗斯沙皇罗曼诺夫帝国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大德罗维奇。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与皇后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丹麦公主达格玛)的长子。1894年到1917年在。在位23年。 他登基之时,沙皇制度已经日薄西山,在位时候比较有能力。可以说比较本事的、和崇祯比较相似。有道无福。最终全家被杀。

尼古拉二世的沙皇俄国在1905年的与日本在清朝东北的旅顺战争失败,敲响了沙皇的尼古拉二世丧钟,尼古拉二世被迫宣布由封建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这一措施勉强维持了统治。但后来在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问题上再次失败,导致俄罗斯先后爆发了二月革命和伟大的十月革命,前者推翻了他的统治,后者最终结果了他的性命。


清水空流


此人狡诈,残忍,自私,怯弱!1905年革命残忍无情,在全俄罗斯到处树立绞刑架处死革命家!无视在加冕典礼上发生的踩踏事故导致数千人死亡,当晚仍然参加舞会玩乐!当日俄战争失败的时候依然无脑的去打鸟🐦!面对一战困局除了倒阁组阁更换总理几乎没有其他措施!面对二月革命的气势失去了胆量,胆怯的退位


万岁1148858845


如果英王一开始就肯收留他们的表亲沙皇,会有以后尼古拉一家的惨死吗?英王犹豫再犹豫错过了尼古拉一家去英国的时机,才会使这家人的悲剧上演!所以所谓的贵族国室的高贵、优雅、博爱,都是虚伪的、利益才是国与国之间永恒不变的。尼古拉二世真的死的冤吗?一点.也不冤!看看他在历史上的所做所为吧!日俄东北战争的作蛹者,给中国人带来了多少苦难。真的不改被什皇室贵族华丽的外衣谜惑,付出太多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