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从叙事学分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自我建构

大雪在信笺上消融。望着那涓涓流淌着的文字,

仿佛一朵玫瑰在哭泣,爱情,是整个星空的心肺

我感到舒坦,因为暮色,遮蔽了我那秘密的忧伤。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直以来,都以温婉缠绵,如泣如诉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仔细想来,像这样一篇书信体的小说,满满当当一整卷的倾述,不仅不令人厌恶,还有如此之深的震撼力,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能收拾心情,再次去回顾这封独特的信,我们终究会发现,在脉脉温情之后,还有一个"生命"的建构过程,如雪花一样,星星点缀于那苍茫的白色之间。

一、书信体模式——激烈而强势的话语力量

小说的叙述方式,实际上非常"残酷"——单向书信,它同时剥夺了故事的两个主角的在场。无论是女主陌生女人,还是男主小说家都只能在书信之外相互完成彼此的缺席,无法对话。这就导致来信的讲述,几乎一气呵成,无法中断,而收信人只能同我们读者一样,作为一个旁观者,成为整个故事的被动参与者。是的,在小说当中,男主同样是可怜的,看似高高在上的他事实上一直都处于陌生女人强烈的话语权力之下。当然,这种弱势同样存在于我们这些无法发言的读者身上,这也是小说如此强烈的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当全部的视角和聚焦都集中于她的手上时,我们只能任她陶醉于自我的舞蹈之中,自由抒发了。

"我不怪你,我向你发誓。"温柔的祈求,将女人自身保护在末位的卑微之下,同情从而成为了我们心理防线中最脆弱的部分。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女人被迫与母亲迁走的前一晚,为了抓住最后的稻草,她在寒夜中苦苦等候小说家的出现,然而,刺骨的冰冷换来的却是另一个女人同他一起回来的现实。这是女人对往事的回忆与表达,从那些诸如"朝圣般"、"命运"之类的词语可以看出,里面透露着女人的骄傲和感动,她为自己而感动,在无声无息之间,彰显了她的温柔与苦难。那么男人呢?我们无从知晓事情的真相,而这也不重要,因为陌生女人的形象已经借助于此得到了塑造和升华,那脉脉的爱情已经留滞。

他人的弱势,自我的主导,还有绝对的话语权力,这样一个自由而激烈的平台是小说的叙事方式留给女人的宝贵空间,而在这个空间里,爱情登场了。

二、回忆的视角——自我的建构历程

回忆是小说里表现爱情的主要载体,女人的生命几乎都活在幻想与回忆之中,从信中可知两人的见面甚至交流的机会屈指可数,而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只是默默地注视。在整个漫长的十几年里,女人刻意地隔绝了一切,而热烈地在回忆中靠近,感受小说家的存在。在陌生女人的爱情里,未来是匮乏的,而现实又被过去填得满满,这无异于一种荒漠式的心理存在。可是,回忆不是对过去的单纯再现,而是一种重构。因为不可能存在一个真实而又完整的过去,回忆只因为现在的某种需求而出现,那需求是什么?是自救。"我对此整整沉默了十一年,不久我就要默不作声直到天荒地老;总得有那么一次,让我囔囔,让我说出来!"陌生女人知道这段爱情从未被人知晓,如果这些秘密即将被带入永恒的沉默之中,那么,这就真的彻底地死亡了,所以她要说出来,她要靠这些文字在小说家的心里建构一个真实可感的自己,留下一些生命的痕迹。语言,只不过是女人延续生命,更确切地说,是塑造生命的手段。

陌生女人是信件的作者,那精心营造的种种细节和体验,那同情与悲残的逻辑情节,都是一种有意的回忆。"我希望你想起我来,总是怀着爱情,怀着感激;在这点上,我愿意在你结交的所有女人中,成为独一无二的一个"故事中的女人也有意隐瞒自我,不仅仅是小说家的角色缺失,女人也不愿让人了解自己,从而保留住爱情的完整。由此看来,女人的爱情已经超越了小说家,他只是一个象征,而无缘参与,这段爱情始终偏执从而强烈、悲壮,这一系列的行为和人物,其实只是借助它们来确定生命的位置的。女人的爱情是要抓住自己,抓住那个用爱情神话填满的自我。

言及至此,我们更想要了解,那个塑造的自我究竟是怎样的?又何以如此动人?那么我们就要再次回归到小说中去看。来信的最后三段,也是陌生女人情感最强烈的地方,就如同《女神》中凤凰涅槃重生时蓬勃而出的激情一样,小说在这里汇聚了所有的失落、痛苦与哀怨,所有的希望,犹豫和徘徊也在这一刻尽毁,而女人的爱情也在这一刻表现得最为动人。"我走了,你不知道我的姓名,也不知道我的相貌。我死得很轻松,因为你在远处并不感到我死。""不想把我的悲苦抛进你欢乐的生活。"深切、浓烈、卑微而又忠诚,付出一切地背负与牺牲,这就是女人要塑造的爱情。如果说一般的爱情像一洼清水一样甜美动人,又脆弱令人怜惜,那么女人的爱情则是沙漠里的最后一滴眼泪,悲壮激烈,牵肠挂肚,痛苦与牵挂才是其全貌。这样的爱情,缠绵悱恻,又充斥着绝望决绝,恰恰是其蓬勃生命力的体现。而女人的形象,女人想要留在世间的自我,正是这种爱情的牺牲者,那种为爱付出,为爱牺牲,激烈庞大的女性形象,是尼采笔下超越了一般人的超人。希腊式的悲剧艺术,往往能建构起令人灵魂震撼的宏大叙事,而女人在爱情中为自己所建的也恰恰是这样的坟墓,如何不令人动容。

三、真实的缺憾——缺爱孤独的悲剧背景

那么真实的女人又是如何的呢?这个在小说之中也能找到一些细节。在心理学中,某种激烈到偏执的情感需求,诸如爱情之类,都源于内心的某种渴求和缺失。对于女人来说,童年时期的缺爱,温暖的家庭环境的缺失,都造就了她的孤独。这个世界的寒冷,凶恶,因为一个高贵文雅的小说家而发生震撼,小说家的眼中总是充满温暖,柔和与深情,这种含情脉脉与从小辱骂她的邻居和冷漠的生活形成截然的对比,小说家从而成为了情感的寄托。除了孤独冷漠的体验之外,女人的窥视和执念,也照射出她的自卑与自尊。小说中出现的几次男人与女人的见面,都以一种可悲的模式贯穿着,男人的忽视与遗忘,女人的敏感与折磨。被遗忘无疑是最恐怖的,正如《务虚笔记》中说的那样,"被遗忘的东西,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未被记住的,就等同于从没发生。"女人的理想与希望,其生命中的阳光都为此而破灭,而这更加重了她的自卑与痛苦,从而加剧了爱的浓厚,形成一个可怕的循环,只有极具破坏力的死亡才可以挣脱。孤独与冷漠是女人爱的原因,而自卑与自尊则是女人痛的源头。小说在描写女人时,还戏剧性地加入了一个更可悲的孩子。作为母亲的女人,不仅仅将上面的性格发挥得更加明显,还多了一层孤独。女人因为遗忘而痛苦,却也因为孩子而复活,她是如此珍惜和爱护这个孩子,她将孩子当成了男人的替代品。她给予孩子的希望与她眼中的孩子都表现出了她的自尊与渴望,惹人喜爱的外貌,优秀的才气,那种温文尔雅,严肃又轻快活泼的气质,简直和信中小说家的形象一模一样,而这也恰恰说明了女人是如何将内心的缺失投射在她的希望和爱上的。然而,孩子的死亡,无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又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孤苦伶仃。"这个可怜的女人,最深切的形象就是孤独。因为孤独,她爱上了小说家,但又因为这执着且自卑的爱,她更加孤独,命运给予了她一个孩子,让她得以缓解,但是孩子的死亡,就像雪崩,累计的所有痛苦变得更加严峻,而最终女人留下的是她生命当中最美好的部分"奉献、温柔与爱"。美好的事物再饱受磨难之后的破灭,的确令人震撼。而女人真实的形象,也由此呼之欲出了。

在存在主义小说中,有一类作品叫情境剧,是萨特创造的,指将人物置于某种极端的情境中,看他的抉择和行动。而《一个陌生女人的信》恰恰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将一个社会底层,自卑自尊,孤独苦难的女人放置在那样一个悬崖边上,再一步步地摧毁她的支柱,就像心脏在手中一点点地停息那样令人难受。在漫长的文学史上,仿佛真的有那么一个女人,默默地靠着爱情建构自己,奉献自己,成全生命中最耀眼的爱与温柔,而你我,都也曾是那封信的收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