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桂林:“藏粮于技”保障储粮安全

桂林市第一粮库化验员在检查粮食重金属含量。 记者 刘峥 摄

桂林市第一粮库保管员在密闭的粮仓中巡查。 记者 刘峥 摄

桂林市第一粮库保管员在检查粮食是否受虫害情况。 记者 刘峥 摄

桂林市第一粮库保管员在检查粮仓温度。 记者 刘峥 摄

桂林市第一粮库保管员通过手机实时检测粮情。 记者 刘峥 摄

航拍镜头下的的桂林市第一粮库。 记者 刘峥 摄

桂林市第三粮库保管员在检查粮仓保温情况。 记者 刘峥 摄

桂林市第三粮库保管员在操作制氮设备作业。记者 刘峥 摄

桂林市第三粮库保管员在检查仓顶情况。 记者 刘峥 摄

桂林市第三粮库工作人员在整理出仓粮食。 记者 刘峥 摄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粒粒饱满的粮食,历经阳光雨露,四季更替后,静静地躺在粮仓内,新鲜如初。此时已是寒冬时节,在桂林市第一粮库,工作人员正给粮仓检查仓温,检测粮情确保粮食安全;在桂林市第三粮库,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做好粮仓保温保湿工作,仓内扑面而来的,是稻谷的清香。

粮食是能呼吸、会发热、有生命的有机体,如果保管不善,就会因发热、生虫或霉变造成重大损失。然而,现代科技为储粮工作带来了极大变化。桂林市第一粮库副主任罗凯告诉记者,随着储粮技术发展和智能化粮库建设推进,简易粮仓早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科技化、智能化的现代粮仓,仓房隔热、防潮、密闭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天面新型热反射隔热防水涂料改造、聚氨酯内墙(仓顶)改造,可以大大延缓仓温升高的速度,对于粮食安全度夏意义重大。特别是聚氨酯改造,采用高压喷涂现场发泡的高分子聚合物,有效提升了仓房的气密性,导热系数低,保温防水性能好,也大幅提高了熏蒸杀虫的效果。

桂林市作为广西重要储粮基地,地方储备粮主要用于区域市场保应急、稳粮价、保供应,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确保储备粮“管得好、调得出、用得上”。

作为自治区“粮安工程”粮食仓储设施智能化升级项目的实施库之一,桂林市第一粮库的保管员在办公室里就能随时刷新责任仓的仓温和各层粮温情况,同时能够远程、移动观察仓内粮食情况,随时做到心中有数。目前,桂林市共有8个库点受益于该项工程,并且初步实现与自治区级平台的互联互通,意味着上级粮食主管部门能够随时监管到各地储备粮现场情况。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在日常监管中,桂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地方粮食储备主管部门始终强调除了依托科技进步,还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粮食保管得好不好、安不安全,最能检验“粮食人”是否有担当、能作为。

桂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求储备粮库仓储保管一线时刻绷紧弦,在用好用足科技手段的同时,加强对天气、粮情的随时跟踪,充分利用季节性夜间低温、仓房环流、机械与自然通风相结合等多种手段进行降温降湿平衡水分通风,确保粮食安全。同时,还不断加强质量检验能力的提升,通过相关检验设备的配备,确保在采购入库源头把好“安全关”。多年来,桂林市各储备粮库做到“无害虫、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的“四无粮仓”标准实现率100%,储粮宜存率达到100%。(记者 刘峥 通讯员 易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