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给孩子投票充斥朋友圈,你怎么看?

“亲,帮我家孩子投个票吧!”“麻烦点开链接,每天投三票……”你的朋友圈是否被孩子父母的各种“求投票”刷屏?随着六一临近,各种各样的投票链接又开始在朋友圈泛滥。你怎么看?日前,记者就此调查。

投与不投,左右为难

“想着自己也需要别人帮忙,动动手指而已,所以乐意投票。”采访中,有市民认为网络投票并没什么不好,有来有往,互相帮助。“有的朋友直接把投票链接发到朋友圈里,有的发到群里,还有的给所有朋友单独发送。发在朋友圈里的还好,如果不关注就不投,但是单独私聊的,不投有些不好意思。”市民吴薇薇说。有这种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数,刘超灵就表示:“有熟人找我给孩子投票,我都会投,要给面子。但只要不是找上门的,一般情况都不投。这种投票没有意义,如果是专业比赛,还是由专业评委评选有权威性。网络投票,给我的感觉就是举办方通过投票绑架推销公众号。”市民孙华认为:“投票之风不可助长,投票普遍不公正,只是利益、广告为上,造成孩子对票数有攀比心理。”

对有的市民来说,被拉票已成负担。“发朋友圈还好,特别是发工作交流群里,投吧,有时真心投不过来,不投吧,又感觉伤感情。”朱建芳说。市民吴沐华也有同感:“被商圈绑架的童年,过多的广告APP下载,不点得罪人,点了被套路,左右为难。我的孩子我做主,让他们单纯、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好。”家长吴宇艳坦言:“从最初的反感到现在的无感,是逐渐麻木的过程,这样的活动太多了。我不知道这除了宣传举办方或赞助商外,对孩子到底有什么好处。

看那些给作品投票的,票数遥遥领先的作品未必多出彩;看那些荣誉推选的,票数寥寥无几的未必没有资格获得殊荣。不如踏踏实实,用一杆相对公平的天平,给参赛者一个公平的评价。”市民方先生直言自己从不在朋友圈给孩子投票,也不会让孩子参加此类投票。他觉得这样的活动都是家长拼人脉,没什么意义。

依靠实力拼搏奋斗

好奇-不好意思-皮厚-无奈-讨厌-放弃,这是市民何女士找别人给自己孩子投票所经历的过程。读小学的女儿前段时间参加朗读比赛,何女士连续四天发链接到朋友圈拉票,并附言,“其实我很不好意思在朋友圈里每天拉票打扰大家,没办法,作为妈妈,我义不容辞。仅这次,下次有拉票活动再不会参加了。”直到女儿对她说了一番话,她才放弃拉票,“晚上,闺女看到我在各种群里每天为她请人帮忙点赞,对我说‘老妈,我觉得点赞活动好烦。如果我选上了应该是我读得还可以,没选上是不够好。以后靠点赞拼爹妈活动我不参加了,要拼拼我自己!’”那一刻,她觉得闺女比自己强大。

四种心理应该避免

采访中,我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阿芹分析了父母给孩子投票的心理因素,“不外乎几种:第一属投机取巧心理。给孩子在网络上拉票,不靠孩子自身努力,而靠父母人脉关系。父母有这样的心理,孩子肯定会受影响;第二是从众心理。一些家长看到别人孩子通过网络投票得到名誉,就盲目跟风;第三是自卑心理。或许家长觉得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不能靠自身努力出类拔萃,就采取网络投票方式,通过父母努力或亲戚朋友支持来掩饰自己的自卑心理;第四是虚荣心理。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都有攀比心理,通过网络投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当然,对网络投票行为,每个人看法不一样,也有自由选择投或不投。重要的是,家长和学校应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可取,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应靠实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