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如何破解农村地区贷款难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现势头良好,广大农村群众自主创业意识的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对资金的需求愈加强烈,而农村群众发展资金缺口突出,农民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越来越明显,进而严重制约了农村群众的创业步伐,同时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如何破解农村地区融资难,农民贷款难问题,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资金需求及金融机构支农贷款的现状

(一)农村资金需求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告诉发展带动着农村经济越发活跃,农村逐步开始调整经济结构,政府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随着每年几百万的毕业大学生大军进军就业市场,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小,导致很多农民返乡创业。而创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农户自身的资金量有限,资金缺口严重,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使得农户资金需求持续量增加。

(二)金融机构支农贷款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可享受的金融服务渠道相对城市而言差异化明显,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只有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以及部门小型村镇银行,这些涉农金融机构虽然长期扎根农村,但是针对农村地区,农村人口的金融服务模式相对落后,金融产品相对单一,同时由于支农业务成本,风险相对较高,部分金融机构对于推进支农业务发现缺乏积极性,使很多有资金需求的农村群众无法得到金融支持。

二、分析农村贷款难的原因

(一)风险难以掌控

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现代化程度普遍相对较低,单家独户,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模式仍然普遍存在,因此金融机构对农民的还贷能力缺乏信心。农业产业受自然灾害、市场波动风险影响严重,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导致农户颗粒无收就会使其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因此很多金融机构对待农民的贷款申请都会非常谨慎。

同时,农业产业生产周期较长,资金周转慢,利润率低,而且农业资本使用率比较低,比如耕耘机、收割机、脱粒机等设备,专用性比较强,单位成本却很高。由于涉农金融机构针对农民发放的大部分都是信用贷款,一旦出现市场风险,很难有第二还款来源。

而且农民贷款季节性比较强,贷款周期通常为一年,规律性的贷款规模加上潜在的风险,使得金融机构更愿意把钱贷给收益高、稳定的客户,而不是农民。因此金融机构提高了门槛、拉长了办理时间、尽量把手续设计得极其繁琐,让农民知难而退。农民贷款一般数额偏小,担保、登记过户的成本却是固定的,所以很多担保、中介机构都不愿意参与涉农贷款业务。

(二)信用环境不佳

由于以往相当长一个时期,涉农金融机构专业化程度低,管理粗放,导致农村地区贷款程序不规范,对借款人的调查不够认真,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分析不足,没有严格按规定程序为客户办理贷款,导致许多贷款客户不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或部分农户的信用意识淡薄,信用环境日益恶化,有能力偿还也不偿还,导致不良记录的产生,而金融机构又因农户的信用不足而“惜贷畏贷”。近年来,金融机构对风险管理愈加重视,使得金融机构和放贷人员更加谨慎,信用记录不佳的农户贷款更是难上加难。

(三)缺乏有限担保

农户贷款主要包括农户信用贷款,农户担保贷款和农户抵质押贷款。农户信用贷款对于农民资质要求条件较高,贷款额度相对较低,往往无法满足农民贷款需求。而金融机构的保证贷款,抵质押贷款虽然可以满足农户的需求,但是农户往往缺乏有限的抵押,担保条件。农户身在农村,所能提供的担保本就微薄,加之认识的公职人员少,自己的社交圈又很难找到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保证人。而对于抵质押贷款,绝大多数农户很难提供足额的抵押品。

三、化解农村贷款难的对策

(一)深化农户信用贷款

大力推进农户信用贷款像纵深发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放款农户申请信用贷款的条件的贷款额度,进一步简化办贷手续,作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进一步细化农户贷款授信评级模板,将农户人品口碑,家庭消费收支等情况综合纳入授信评级模板,让更多的农户可以得到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

(二)丰富支农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应该创新开发更丰富的针对农村群众的金融产品,要优先考虑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周期性,根据实际情况对贷款期限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合理调整贷款期限与当地季节农作物生产周期相匹配。同时要进一步拓宽农户贷款抵押担保渠道,积极开展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大型农机抵押贷款,盘活农村地区沉睡资产。政府相关部门及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大力鼓励引导大型商业银行下沉服务,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农村地区,促进农村金融市场良性竞争,激发金融机构支农助农的积极性。

(三)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大力推广建立信用村、信用户,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强化违约责任的追究,广泛开展信用宣传教育,表彰诚实守信农户典型,正向传导诚实守信价值观念。同时要规范小额贷款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管理,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和非法集资等各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稳定的金融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