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精神論場
如果你想在飯桌上吵架,或讓大家陷入尷尬的沉默,可以聊聊轉基因。前幾天《自然》旗下一本雜誌發表的《轉基因食品公眾認知:中國消費者調查》顯示,中國公眾挺轉、中立和反轉比例分別為11.9%、46.7%和41.4%。
圍繞轉基因的紛爭,顯示出我們民族還相當欠缺科學精神,具體說來,分三個方面。
第一,我們發言習慣於對人不對事,讓中國的轉基因爭議“有爭沒議”,退化成口水戰。科學離不開質疑,當人們樂於提出質疑和回應質疑,就會合作出精彩的辯論,增進各方的知識。遺憾的是,我們的日常生活缺乏質疑。大家習慣了無人抬槓的融洽。一旦有人質疑,就引發情感不適,繼而是揣度動機,接下來是人身評判和激怒彼此。
圍繞轉基因的爭吵往往如此:反方稱挺方拿了外國公司的錢,想讓民族斷子絕孫,挺方稱反方愚昧、科盲(不是每個人都會人身攻擊,但大體如此)。試問:某人受賄或科盲,與其意見真假,是何關係?答案是並無關係。執著於詰問動機和人品,說明我們對“只談事實”的科學精神還很陌生。
第二,我們缺乏好奇心,這使得我們對眼下用不上的知識毫無興趣。很多科學家對其專業之外的話題也一竅不通。因此我們一旦面臨新問題,判斷陌生事物,只能跟隨直覺。各種調查顯示,即使受過理工科高等教育的人群,其中也有大比例疑懼轉基因的(只有生物學背景人群明確挺轉)。常聽人說,即使只在高中學過生物,也應該能弄明白轉基因。但應試和運用是兩回事。
第三,我們習慣從眾,不願求真。文章開頭所說的調查顯示,只有1.2%的消費者知道中國政府僅批准轉基因棉花和轉基因番木瓜的商業化種植,而其他冠以“轉基因”的上市農產品都是謠傳。小番茄或者紫薯是否是轉基因作物?在網絡上查閱研究,本不難有自己的主意。但我們寧願點贊轉發,並不願花5分鐘去求證。這讓低劣信息充斥公共空間。從眾心態是一種人性,如果沒有求真意願的平衡,有時就會讓群體走向荒誕和自害。
科學精神不是科學家的精神,跟每個人有關。如果一個社會的成員普遍不具備科學精神或者說科學氣質,理性的討論就難以開展。轉基因技術在中國的遭遇,顯示出科學精神這個基礎軟件,中國尚未安裝完備。(科技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