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女将坚守“防疫关” ——川煤芙蓉集团抗疫志愿者刘桂英的故事

连日来,在长宁“6•17”地震白皎过渡安置点,每天早上都能看到一位身穿防护服的志愿“消毒员”,她背着装满消毒液的喷雾器,穿梭在安置点的各个角落喷洒消毒药水,为受灾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这名“消毒员”名叫刘桂英,今年47岁,是川煤芙蓉集团原白皎煤矿职工家属。长宁“6•17”地震后,她听说白皎过渡安置点需要值守人员,便报名参加,和另外3名值守人员负责安置点的环境卫生、安全值守和后勤服务,为安置点的平安和谐、整洁有序作出了积极贡献。疫情发生以来,特别是安置点实行封闭管理后,她又主动请缨,承担起安置点公共区域消毒、人员体温检测、信息登记等工作。

“现在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大家不要串门,不要在外面聚在一起摆‘龙门阵’,有发热等情况立即向社区反映……” 2月25日下午,刘桂英和往常一样,在安置点掘进大楼的院坝提醒所有住户。据刘桂英介绍,现在安置点还有100余户、270多人居住,这些都是地震的受灾群众,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自我防护的意识不强。安置点的防疫不容小觑,做好疫情宣传是当务之急,不能有丝毫懈怠,为此,每天她都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劝说大家不出门、不串门、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同时,每天还逐户摸排,积极参与安置点检测点的值守工作,严格排查登记出入人员,对出入群众测量体温。

住在安置点的蔡华银说,刘桂英是个热心人,白皎煤矿未关闭的时候,她在矿上开餐厅,对困难的职工都很好,有时候还免费为他们提供饭菜。安置点设立以后,为了方便工作,她又搬到安置点与我们住在一起,特别是疫情发生后,刘桂英及时学习防护知识,耐心细致地给大家讲解,让我们增强防范意识,现在大家都很支持配合她的工作。

“陈嬢嬢,您今天要的蔬菜和水果买来了,我放在门口了,麻烦您自取一下。”对安置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刘桂英主动当起了“代购员”,每天晚上9:00前统计他们需要代购的物资,第二天上午便出去购买,帮助老人们解决生活所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守望相助、邻里相帮”的美德。

“别小看安置点只有100余户,他们没有单独的卫生间,必须要做好消毒。” 刘桂英说,安置点由以前白皎煤矿掘进和采煤大楼改造而成,修建的时候每家每户没有设置独立的卫生间,还有很多卫生死角,做好每天的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确保环境卫生,刘桂英主动请缨,向物业公司申请负责安置点的消毒工作,物业公司得知后十分支持刘桂英,向她提供消毒药水和防护物资,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后,从1月28日起,刘桂英便开始每天奔波于安置点的各个角落。

每天早上8:00左右,刘桂英开始配制消毒药水,然后背起重达40斤的喷雾器,对两栋楼的楼梯过道、栏杆、盥洗间、厕所、垃圾桶等公共区域进行喷药杀菌,做完所有的消毒工作后,已经是上午11:00左右。住在安置点的群众看见刘桂英每天定时喷洒消毒药水,都十分敬佩。

“我和很多坚守在一线的医生、护士比起来,做的不算什么。我也是矿区人,疫情面前,应该为大家做点事情。”在刘桂英看来,她所做的只是普通事而已。

(文/杨培 作者单位:川煤芙蓉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