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仙游:闹市里的尚书宅邸

仙游郑纪尚书祠

□陈国孟 邱建军 黄建焰 /文

游晓璐/图

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位于仙游县城关尚书街的郑纪尚书祠,距今已有481年的历史,是仙游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大祠堂建筑之一。

郑纪因其清廉不阿,流芳百世,为世人所供奉

郑纪尚书祠依街坐南朝北,现存院落二进,虽少了初始时庭院深深的韵味,却保存着明代古建筑的风貌。祠宇为土木结构,中轴上由祠门、天井、正寝(后堂)、报恩堂及东西廊庑、花台等组成,总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走进祠门,天井东墙开了个侧门,门顶石额中间镶嵌着由明代状元、曾任嘉靖内阁首辅的费宏楷书题写的“大司徒”三大字。祠中有两方石碑,其中一方是无字的。

入口处悬挂“文魁”匾额

晚年病终乡里,享年76岁的郑纪,乃明朝中叶一位知名的政治家、经济命臣,生于公元1438年,卒于公元1513年,字廷纲,号东园,文贤里上郑(今度尾镇埔尾村)人。明天顺四年(1460年)二甲进士,历任英宗、宪宗、孝宗三朝,人称“三朝元老”。

郑纪情系桑梓,关怀家乡父老的疾苦。明初,政府把户籍分为民户、工户、军户三种,军户给予田地30亩,父死子继,累代为兵。那时仙游有6500多户,被抽充军役的有1500多户。因虎灾、瘟疫和军役为患,人口急剧下降,至永乐以后,全县仅剩1400户。政府仍按明初户数清理军户,征收赋税,弄得鸡犬不宁,百姓苦不堪言。郑纪目睹惨状,致书新任闽按察使庞大参,反映仙游军户情况,要求更正名册,得到采纳,获准免除仙游军户苛法,减免钱粮三年。

红砖白墙,绿植点点

郑纪工文辞,尤长于诗,特别是他与九鲤湖结下不解之缘,感怀作诗《九鲤湖》《游九鲤》《祈梦》等多首,其中一句“野趣谢千钟,老景寻神仙作会;湖光涵万象,梦魂与天地同流”,既概括了自然景观美如人间仙境,又归纳了九鲤湖的祈梦文化与天地一样源远流长。

via福建日报莆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