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巫蛊之祸害死太子,悔悟的汉武帝是怎样报仇雪恨的?

大侃历史


巫蛊顾名思义就是巫术,古人的一种迷信,即通过施法诅咒来给痛恨的人带来灾祸。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晚年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西汉的历史影响深远。这一事件的直接导致太子刘据死亡,史称戾太子,以及太子一派的卫氏等几万人失去性命,仅有太子的孙子刘病已襁褓之中存活。

巫蛊之祸的起因,汉武帝有意为之

汉武帝一世英名,尤其是电视剧《汉武大帝》的播出,在很多观众眼里,汉武帝千古一帝,远击匈奴,打通河西走廊,一展汉民族的血气,留下了“宜悬头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东汉班固《汉书》卷七十)。

事实上,真实的汉武帝在汉武帝之后西汉时期广受质疑,甚至有大臣建议不给汉武帝加谥号,主要原因就是汉武帝穷兵黩武,更于巫蛊之祸有很大原因。太子刘据“仁恕温谨”,宅心仁爱,和汉武帝的性格形成很大差异,甚至有点站在汉武帝的对立面。刘据经常劝阻武帝刘彻,应该息兵养民,让百姓休养生息专注生产,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而武帝除了北面的匈奴之战,还有远击南越国的战役,杀害淮南王刘安。

强权皇帝汉武帝和宅心太子之间的理念差异巨大,即使是父子,在那个层面也很难因为理念差异互容。加上刘据的母亲卫子夫年纪大,逐步在汉武帝那里失宠,大将军舅舅卫青病死,刘据的几个靠山在逐步失去。晚年病魔缠身,强权汉武帝疑心甚重,就像老狮王很担心失去他手中的权力,又当时后宫巫蛊盛行,巫蛊之祸爆发。

巫蛊之祸的发生原因有三:一、太子刘据理念和汉武帝刘彻差异巨大,甚至完全两个对立面;二、太子刘据靠山渐渐失去,太子之位不稳,汉武帝开始下手换人;三、汉武帝晚年疑虑,被酷吏江充等人利用,太子身死。

巫蛊之祸的反转,汉武帝复仇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匹夫一怒 ,血溅三尺”

巫蛊之祸后期,壶关三老令孤茂直言,想让汉武帝醒悟,也确实让汉武帝认识到太子刘据并非有意谋反,而是迫不得已的自卫,但悲剧并没有制止,太子刘据在山野被逼自杀,两个皇孙一同战死,还有敦厚老实的农民。

巫蛊之祸的第二年,汉武帝彻底反省,太子刘据被贼人陷害而死,他的本意是削弱外戚势力也好,还是更换太子,但并没有杀死自己仁厚的儿子的意图。他既是大汉朝的皇帝,也是一个父亲,别人陷害太子,借他的手杀害自己的儿子,他怒了。帝王之怒,血流成河。


株连三族的刑法时隔几十年再次被启用!汉武帝的复仇,也是天子的复仇,所有陷害太子刘据的人、所有参与追捕刘据的人,基本都被株连三族,死者无数。首先是经常陷害太子的苏文,被按照刘据当时烧死那些巫师的方法,苏文被烧死。李广利灭族,宰相刘屈氂腰斩于东市,之后被灭族,陷害太子刘据的首犯、汉武帝自己的鹰爪江充被灭三族!其他参与的人也一并被清算,这些人之前是忠于汉武帝本人的得力助手,因为参与杀害太子,被汉武帝本人一并或灭族或被杀。

族灭江充家,焚苏文于横桥上。有诏载屈氂厨车以徇,要斩东市,妻子枭首华阳街。武帝南征北讨,欲为子孙贻谋,而反自杀其子孙,尤为可叹。思子宫成,归来台作,果何益乎?

巫蛊之祸的影响,动摇汉朝国本,历史上第一部罪已诏

巫蛊之祸,是人的祸端,远比巫蛊本身凶残。巫蛊之祸结束后,对于当时的西汉影响深远,首先继承人刘据被杀,相关的大臣亲王宗族被一轮轮牵连,完全可以想象,国本已经动摇,尤其是皇族在士大夫贵族中威信大减。


巫蛊之祸中,在汉文帝时期就被废除的灭三族的罪罚再度恢复,晚年愤怒的汉武帝真的是体现了天子的厉害,死者数不胜数。征和四年,汉武帝发布《罪已诏》,表达了自己以往政策的悔恨,之前又修筑思子台,一代杰出帝王晚年让人唏嘘。

汉武帝驾崩之后,由于缺乏强力的继承者,霍光专政开启,西汉的衰败进入倒计时。


白杨说史


巫蛊之祸,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悲剧。这场大悲剧中,几万人不幸丧身。太子与皇后、刘姓皇室,以及一众大臣都纷纷被逼自杀或被杀。很多人都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无法自拔。但是,在这场灾害中,也不是没有胜利者,这个胜利者就是汉武帝。

有人可能会说,汉武帝也不是胜利者,因为他的儿子刘据被杀了,他内心很痛苦,很后悔。后来,他还建了思子宫,表达这种后悔之情。他还杀了很多人,为太子的事情报仇雪恨。

那么,汉武帝真的后悔了吗?我不敢说汉武帝没有后悔。我只是说,如果太子刘据活着,那样的话,汉武帝绝对不会是后悔的感觉,而是心里充满深深的不安。再说了,在这个事件中,汉武帝是整个“巫蛊之祸”唯一的胜利者。作为一个胜利者,他不大可能是一种后悔的样子。

(汉武帝剧照)

那么,为什么说汉武帝是整个“巫蛊之祸”的胜利者呢?

其一,汉武帝铲除了太子党。

太子党在汉武帝晚年,已经成了相当大的气候。

之所以太子党成了相当大的气候,其实是汉武帝自己造成的。

一者,他对卫子夫极为宠幸。本来卫子夫只是个歌女,进入宫中后,也只是一般的嫔妃。不过,由于陈阿娇不生育,又非常嫉妒。因此,最终汉武帝废黜了陈阿娇的皇位,改立卫子夫为皇后,并对她盛宠不断。这无形之中,让皇后一派的势力极大地提高了。

二者,卫青、霍去病在汉武帝匈奴政策中,立下了绝世的功劳。虽然两人都先后去世了,但是,由于他们的战功,又提拔了众多的亲信骨干,因此,他们在军队,乃至在整个国家中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三者,刘据被立为太子已经30多年了,他当太子当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而且当时汉武帝三天两头都生病躺在床上。因此,包括刘据自己在内的很多人,都想让刘据快速上位。

所有这一切,都让汉武帝深深忧虑。铲除太子党,才会让他心里有些许的安慰。所以,汉武帝在“巫蛊之祸”的前期,不但逼迫卫子夫和刘据自杀,而且还把跟随刘据的人捕杀怠尽,也由此铲除了太子党。

(卫子夫剧照)

其二,铲除朝廷中那些对自己有丝毫不忠的人。

在整个“巫蛊之祸”的过程中,朝臣们可以说真是左右为难。他们父子打架,互相残杀,但是却一定要这些大臣们表明立场,有所决定。大臣们可以说左不是,右也不是。

比如,丞相刘屈氂听说他父子打起来了,丢掉官印就跑,不想趟这趟浑水。但是最终,却被汉武帝抓起来,强迫他率军征讨刘据。平定刘据造反后,最终刘屈氂并没有善终,被汉武帝腰斩。

比如任安。刘据把符节交给他,让他跟随自己造反。任安接受了符节,跑回家躲了起来。本来这是任安左右为难的表现,但是汉武帝却认为他骑墙。还是把他腰斩了。

再比如田仁,打开城门放刘据出去,他认为汉武帝与刘据毕竟是父子,不愿意他们相残。但依然被汉武帝腰斩于市。

以上这些人,或者因为不愿意接受汉武帝指挥,或者因为不愿意接受刘据的指挥而被杀。那些接受汉武帝指挥,积极追杀刘据的人呢,最终在汉武帝后悔后,也通通被杀掉了。说他们不劝说自己,还跟着追杀太子。

看看,这些大臣有多难处。

不过说白了,也就是汉武帝故意要杀这些人,借“巫蛊之祸”,找个理由罢了。

(刘据剧照)

其三,铲除即将可能掌权的新贵。

汉武帝在“巫蛊之祸”后,很快就“后悔”了。他一“后悔”,就把江充的那些朋党给统统杀掉了。

江充及其党羽,显然是汉武帝的新贵。正是因为汉武帝高度宠幸他们,他们才肆无忌惮,想要陷害太子刘据。

虽然江充被刘据杀掉了,但是江充的那些党羽,包括苏文等人还在。汉武帝当然不能让他们留在人间,于是,便借自己“后悔”一事,对他们进行了杀戮。

总之,整个“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对朝廷进行了新一轮的洗牌。他的皇权也因此变得牢不可破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一生开疆扩土,使得汉朝国力达到巅峰状态。但晚年崇信神鬼,猜忌多疑,最终酿成巫蛊之祸。成为他一生中一个最大的遗憾,也制造了西汉时代父子刀兵相见的悲剧。不得不让人嗟叹。

一,汉武帝与太子刘据。

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其母是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汉武帝二十九岁时刘据出生,对于自己这个长子,刘彻是很喜欢的。唯一感到不高兴的是这个儿子性格温和谨慎,缺乏了一丝豪气,一点也不像自己。但是刘彻心里也明白,汉朝被自己连年征战折腾了那么多年,百姓早已疲惫不堪。正需要刘据这样的守文之主来与民休息。反正江山自己也打的差不多了,有一个宽仁的接班人也是社稷之福。他还让大将军卫青向卫子夫转达过自己的想法。


太子喜欢与宾客来往,刘彻就下令为太子建造博望苑,使太子能招揽天下有才之士以增长见闻。可见汉武帝与太子刘据的感情其实是很深厚的。

武帝每每出游,就将国事嘱托给太子,把后宫事物交给卫皇后。汉武帝晚年崇尚神仙方士,脾气变得喜怒无常,疏远了后宫妃嫔和自己的子女们。但是卫皇后小心谨慎,做事井井有条,倒也得过得平安无事。在太子处理国事时,一改汉武帝崇尚严刑峻法,替许多冤案都进行了平反。而且主张宽仁治国,使许多武帝时代造就的酷吏们十分不满。但百姓们都很称赞太子的仁厚,久而久之,在朝中就形成了一股反太子的势力,武帝时期大量任用酷吏,所以这只反对太子的势力党羽众多。渐渐的太子就陷入了“誉少而毁多”的境地。

大将军卫青死后,反对太子的人们见太子势孤力弱,就有了找机会废掉太子的想法。身边的人对太子的谗言,汉武帝听到的实在太多了。但始终还是相信太子是个仁孝的人,为此还杀了一些污蔑太子的人。汉武帝虽然残暴无情,但最开始的时候还能辨别一些是非正邪,所以父子之间相处 的还很和谐。

二,太子的敌人。

许多人想要废掉刘据的太子之位。其中有两个是汉武帝的宠臣,一个是负责监察贵戚和近臣的赵国(西汉封国)人江充,这个江充之前就离间过赵王父子反目成仇,被赵太子 追杀。逃入长安后受到武帝的赏识,得到重用。有一次江充发现太子的家臣驾着马车在驰道的中间行走,便逮捕了这名家臣。(汉律规定:驰道的中间只有天子才能走,其余人只能走两边。)太子知道后向江充求情,希望他能网开一面,不要向武帝报告,免得自己又被责备。但江充可不买太子的帐,如实向汉武帝奏报了此事。汉武帝十分高兴,从此更加重用他。而江充却认为自己得罪了太子,日后太子登基必定要向自己报复,所以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太子的毛病,希望武帝废了太子。


太子的另外一个敌人是黄门郎苏文,他经常在武帝面前说太子的坏话。卫皇后知道后对他恨之入骨,要太子请求武帝杀了他。太子认为没这个必要,父亲不会被这个小人蛊惑的,所以也没有动他。但苏文的心里可是七上八下不得安宁,假如武帝驾崩,刘据当了皇帝,卫皇后也不会饶了自己的。所以这个汉武帝身边的亲近太监也无时无刻不在找机会扳倒太子。

江充和苏文都是武帝身边的亲信,这两个人与太子的恩怨纠葛注定了刘据必定要被他们狠狠的收拾一次。苏文和江充苦苦等待时机,终于等到了巫蛊案的爆发。

三,巫蛊之祸。

武帝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刘彻在建章宫休息。忽然看到一个男子带着剑走进中华龙门,他怀疑此人可能是来刺杀自己的,于是下令抓捕这个男人。男子弃剑而逃,不知所踪。刘彻大怒,把负责把守宫门 的官吏杀了。并关闭了长安城门,下令全城搜捕,一直搜查了十一天才罢休。汉武帝变得更加多疑,猜忌身边的人们想害他。而此时丞相公孙贺逮捕了阳陵大侠朱安世(这里的大侠指的是以武力触犯禁令的犯人),朱安世为了抱负公孙贺,便在狱中向武帝上书,污蔑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与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并且在长安的驰道内埋下了人偶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

对于巫蛊,汉武帝是十分痛恨的,早在元光五年(前130年),他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就因为招揽巫师行厌胜之术以求宠爱而被废,当时诛连了三百多人。没想到三十多年后,自己的女儿和丞相的儿子还敢用巫蛊作祟,而且是要谋害自己,这不明摆着要造反么?于是巫蛊之祸正式开始。



征和二年,公孙贺父子被下狱问罪,在酷吏的严刑拷打下死去。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以及卫皇后的侄子卫伉被牵连诛杀。

由于汉武帝晚年沉迷于修炼成仙,迷信方士,早已疏远了后宫众多的妃嫔。这些女人崇尚巫术,又纷纷 仿效当年的陈阿娇召集大量的巫师聚集在京城。在巫师的指点下,妃子们纷纷在地下埋上人偶用于祭祀做法,希望重新获得皇帝的欢心。由于嫉妒心的作用,妃子们互相告发,武帝震怒,又杀了妃嫔和大臣数百人。

汉武帝变得更加猜忌多疑了,他觉得所有的人都想用巫蛊来弄死他。所谓疑心生暗鬼,有一天他正在午睡,忽然梦到上千个木人拿着棍子打他。警醒过来后心有余悸,之后便生病了。

江充见机会来了,就像汉武帝说:“陛下的病都是有人用巫蛊诅咒的原因。”汉武帝此时早已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于是派江充主持审理巫蛊之案,务必要找出诅咒自己的人。于是江充带着一个自称能发现巫蛊的巫师四处挖掘人偶,但凡有一丝丝嫌疑的人都被投入大牢。许多人遭受不了严刑拷打,纷纷屈打成招转而又诬告别人。巫蛊之案也扩大到民间,京城和各郡国受到牵连而死的人前后数万人。



江充摸透了汉武帝的心思,又让巫师进言:“皇上的病情总不见好,这是宫中有人在诅咒您啊,如果不找出真凶的话,陛下就危险了。”于是武帝下旨令江充入宫四处严查,势必要根除巫蛊。并派苏文,韩说,章赣协助江充。

江充在挖掘皇后和太子的住所时,让巫师事先准备好了木偶和诅咒文书,借此陷害太子和皇后。并要向武帝禀报。太子恐惧,在老师石德的建议下,派人假装皇帝的使者去调兵,准备先下手把江充等人诛杀,然后再向武帝认错。负责派兵的韩说怀疑使者有诈,拒绝发兵,被太子派去的人杀死。而太子也带自己人斩杀了江充,并把巫师绑在上林苑烧死。



苏文逃出长安,此时汉武帝不在长安,而是在醇化甘泉宫养病。苏文见到武帝后奏称太子起兵造反。汉武帝开始还不愿相信,派使者去召太子来甘泉宫见面。使者畏惧不敢去,于是慌称太子确实是造反了,还要杀了自己,而自己是拼命逃出长安的。汉武帝此时以为太子真是反了,于是赐给丞相刘屈牦兵符印信,命他调兵入长安平叛,诛杀太子党羽。并且自己也随后赶回长安,命令长安城门紧闭,以防漏网。

太子在长安也征调了一些侍卫和弓手,并假传圣旨释放了长安大牢中的囚犯,组建了一支军队。同时派人伪造调兵的节符去城外调集胡人骑兵,但是太子派去的人被侍郎马通抓住杀了。并且通知胡人不要相信太子的调兵命令。

太子命北军使者任安发兵,任安发兵协助太子,自己却闭门不出。太子领着军队迎战丞相带来的兵马。双方在长安城大战五天,由于百姓们纷纷认为太子谋反,所以大多都帮助丞相的军队。太子战败逃走,驻守长安城门的田仁觉得这只是武帝父子间的误会,就开城放走了太子。

打败太子后,汉武帝废了卫皇后,卫皇后恐惧自杀。任安因为派兵给太子,而田仁放走了太子,两人被腰斩。对于击败太子的人,武帝都赐给了侯爵。太子豢养的宾客们全部被诛杀,参与太子起兵的人则被灭族,太子的士兵们被发配敦煌。武帝下令搜捕太子及其余党。

四,悔之晚矣。

武帝打败太子后,很快就有人上书给他,奏文中指出这一切都是江充的诬陷 才逼得太子走投无路,希望皇帝下旨免除太子的死罪,使得父子早日团圆,到时候是非曲直一切都会明白的。汉武帝此时才回过神来,确实是江充和苏文一直在旁边煽风点火才搞成这个结局的,联想起太子平时孝顺恭谨,怎么也没有造反的理由啊。但是事已至此,因巫蛊一案牵连的人这么多,汉武帝也不敢明着承认自己错了。


太子刘据逃出长安后,来到湖县。躲在百姓家中,因行踪被发现而遭到官吏的围捕。太子退入房中上吊自杀,两个皇孙也被害。随着太子的死,巫蛊案总算结束了。逼死太子的人们也得到了封赏。可是汉武帝越来越觉得不是滋味了,他其实早就知道太子是冤枉死的,这一场父子之间的兵戎相见其实全是自己多疑造成的。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自己现在是不敢给太子翻案啊。

过了不久,丞相刘屈牦因为和贰师将军李广利谈论立昌邑王为太子的话题,被内侍向武帝告发。武帝勃然大怒,自己是把儿子弄死了,你们就打算立昌邑王了?武帝越想越来火,于是刘屈牦被腰斩于长安,李广利当时正在与匈奴作战,自己在长安的家人被灭族,他也就投降了匈奴。


征和三年,由于牢狱中关押了太多的巫蛊之案的犯人,审到最后也审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一个叫田千秋的官员向汉武帝上书,请求释放犯人。并在上奏中对汉武帝说,梦见一个白须老人让他质问刘彻,为何要听信谗言杀死自己的亲生骨肉?太子是被逼的,只是擅自调动了军队而已,罪不至死。而刘彻在此事中滥杀无辜,该当何罪?

迷信鬼神的汉武帝说:“这是高祖皇帝在借田千秋的口指责我的过错啊,太子是无辜的呀。”于是提拔了田千秋。江充虽然死了,可是他的家人还在长安,被下令灭族。苏文被绑在横桥上活活烧死。在湖县用刀砍杀太子和皇孙的人,本来已经封了官,这回全部被灭族。反而是发现太子上吊后试图救醒太子的人被封赏。刘据的冤案正式平反,汉武帝在长安和湖县修筑了思子宫和归来望思台以纪念太子。太子的家人基本死绝,只有刘询流落民间,这就是后来的汉宣帝。汉武帝虽然正式为太子平反了,可是死者已矣,一切都来到太迟了。

总结

西汉巫蛊之祸,不仅仅是一起大冤案,更是人性的悲剧。古语有云:帝家无父子。这句话其实说出了人性的弱点,当面临巨大的权利和欲望时,人与人的关系就变得不再自然,哪怕是父子之间,也难免有兵戎相见的时刻。汉武帝惧怕别人要夺取自己的权利,所以胡乱猜疑,不相信任何人。而苏文和江充这种人正是看破了汉武帝这个弱点,所以趁机进谗言,终于酿成巫蛊惨案。哪怕最后汉武帝已经发觉自己错了,也不敢承认错误,导致了太子自缢而死,造成了悲剧的发生。最后还是假托高祖显灵才替太子平反,杀了陷害太子的人。这是多么可悲啊?而导致这种畸形的父子关系的根本原因,就是那至高无上的皇权。在面对权利的时候,人们又怎么能不能谨慎呢?



闰土看历史


巫蛊之祸一年多后,大臣车千秋上书为太子喊冤。汉武帝也觉得此事疑点太多,牵连太广。巫蛊之祸已动摇了国本,再不治止,西汉危矣。

汉武帝令车千秋调查,终于真相大白,太子根本没有造反的意图,被逼无奈发兵自卫。

巫蛊之祸都是江充一手制造的。汉武帝也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后悔莫及,这时江充已死,江充余党苏文被汉武帝烧死,江充被灭族。

汉武帝对所有参与谋害刘据的人举起了屠刀。丞相刘屈牦等相关人,被以各种理由除掉。刘屈牦被腰斩,李广利投降匈奴后被杀。参与镇压太子刘据的马通马何罗也被处死。又是一场血流成河……

汉武帝在长安修建了思子宫,并在太子自杀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归来忘思台。汉武帝是不可一世的皇帝,也是经历了老年丧子之痛的老人。

巫蛊之祸,汉武帝痛心的不是死了多少人,而是死了自己的儿子,危及江山社稷。谁让握有实权的皇帝不痛快,只有被杀的份。


今古大观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在位后期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事件。事件由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开始。

公元前91年,公孙敬声被人告发用巫蛊术诅咒汉武帝,并且和阳石公主通奸。随后,公孙敬声父子被逮捕入狱而死。



这场政治风波还牵扯到了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和卫青的儿子卫伉等。当时汉武帝让奸臣江充查此案,后来这件事还牵连到了太子刘据。

江充本来就是一名市井混混,后来入宫想投靠到刘据门下。但太子刘据为人正派,对江充这种靠小聪明欺世盗名的小人最是讨厌。所以,当江充来投靠时刘据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可是巫蛊之祸发生后,汉武帝让江充奉命查案,这次江充抓住了机会开始了对太子刘据的疯狂报复。

江充查案采取刑讯逼供措施,当时许多人承受不了酷刑于是胡乱指认,当时受牵连者数万人。江充趁机诬陷太子刘据,他联合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


太子刘据当时年轻,惊慌中起兵欲杀江充,但却被江充利用被汉武帝镇压。巫蛊之祸,不仅要了许多大臣公主和卫青儿子的命,而且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也相继自杀。

但事后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说太子刘据冤枉。这时冷静下来的汉武帝方才醒悟,于是夷灭了江充三族并且烧死了宦官苏文。


猫爷历史观


巫蛊之祸的元凶,其实正是汉武帝本人。  

这一场皇室骨肉相残的惨剧,发生在西汉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这时候的汉武帝刘彻已经66岁了。  

此时的刘彻,已经在位半个世纪之久了。  

一生功业已经刻入丰碑史书,他日思夜想的事情只有一件:多活几年。  

偏偏这个时候的刘彻,疾病缠身,限于当时的科学医疗技术水平,刘彻不认为这些疾病是自然产生或者说是生活极度腐化导致的,每次发病,他都认为是身边左右之人用巫蛊之术要谋害朕。

这种不安全感,以及病痛的折磨,逐渐侵蚀了汉武帝刘彻的理智。  

正是在这个关键要素作用下,最终酿成了巫蛊之祸的惨剧。  

当时后宫诸多佳人很多人,恰恰迷信巫蛊之术,她们偷偷请女巫进宫,试图以巫术,诅咒得宠的妃子,获得汉武帝的宠爱。 

然而,就连当时的皇后卫子夫,也敌不过岁月侵袭,逐渐衰老失宠,何况是其他妃子。  

除了后宫气氛诡异紧张,朝堂之上,汉武帝刘彻对卫氏外戚的防备也与日俱增。作为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不会允许卫氏外戚这样强大的政治势力存在。  

公元前92年,时任丞相的公孙贺,教子无方,其子公孙敬声因为贪污了北军的公款,被批捕入狱。  

公孙贺想尽办法营救儿子,为了给自己儿子抵罪,他带领人马抓获了当时朝廷通缉的要犯——江湖大侠客朱安世。 

朱安世当然不满,为了报复公孙贺,他在狱中诬陷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并且宣称,公孙贺家族在甘泉宫驰道附近,埋下木偶人诅咒汉武帝。  

这个举报,一下子击中了汉武帝的软肋。  

汉武帝立即把公孙贺父子下狱并且致死,杀尽了公孙一家,汉武帝还嫌不够,把亲生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子夫所生),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全部杀死。  

自此,卫氏一族在朝廷的盟友和家族支柱人物损失殆尽。  

当时汉武帝的宠臣江充,敏锐的嗅出了一丝机会,之前他曾经得罪过太子刘据,眼看汉武帝要翘辫子,刘据一旦继位,那还有自己的好?  

于是,江充决定利用巫蛊事件,把太子牵扯进来。  

江充就对汉武帝说:“陛下你现在的病之所以迟迟不见好,是因为宫中充满了蛊气啊,巫蛊不除,您怎么能好?” 

汉武帝一听,觉得太有道理了,于是任命江充追查巫蛊事件。  

江充从失宠的后宫妃嫔查起,一点点查到了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住所,但尴尬来了,屋里屋外仔细翻了几遍,就是查不出巫蛊道具。  

江充开始严刑拷打,炮制了许多假口供,还把事先准备好的桐木人拿出来,说是在太子府挖出来的,另外发现了太子刘据诅咒汉武帝的帛书。  

这些证据摆在这里,一旦呈交给汉武帝,太子刘据几乎必死无疑。  

刘据本来想亲自去找正在甘泉宫养病的老爹汉武帝解释清楚,可去了几次,都被江充和黄门内侍苏文挡了回来。  

刘据进退两难,太子少傅石德举出了扶苏的例子,劝说刘据起兵剿灭奸臣。  

可是石德和刘据都犯了一个错误:扶苏当时如果起兵,不但有名,而且有势力,秦始皇已死,扶苏哪怕打回咸阳,也有很大的可能继承皇位。  

可是刘据起兵之时,汉武帝还活着啊!如果刘据不能控制汉武帝的话,那么,到头来,他必死无疑。  

皇权面前无父子,你作为一个太子,举兵起事,是想做什么?  

果然,江充虽然被刘据杀死,而且刘据也得到了母亲卫子夫的支持,但逃跑了的苏文在汉武帝面前告了一状,说太子谋反。  

汉武帝起初不信,刘据脑子莫非坏了?仔细调查,发现刘据果然起兵了。  

于是,刘据的下场就注定了。

震怒之下的汉武帝几乎把太子刘据一脉杀了精光,幸好令狐茂和田千秋等人为太子刘据伸冤。

汉武帝刘彻意识到这是一场误会之后,后悔莫及,于是他开始了复仇:族灭了江充全家,把那天凡是对着太子施加兵刃的士兵军官全部杀死,把告状的黄门内侍苏文活活烧死。 

汉武帝余怒未消,丞相刘屈氂等相关人物后续也被诛杀,牵连甚广。  

然而,仔细想想看,巫蛊之祸的源头,以及杀死刘据的真正凶手,难道不是晚年昏聩的汉武帝吗?  

他迷信巫蛊,不承认正常老病生死的现实,所以才会对巫蛊之类的事件如此敏感,并最终葬送了自己的长子一脉,而且,整个巫蛊事件,皇后卫子夫自杀,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被处死,公孙贺的夫人卫君孺(即卫子夫的长姐)被处死。  

说实话,如此屠戮自己儿孙的皇帝,纵观整个历史也不多见,汉武帝英明一世,到老了真老糊涂是也。       


我见青史多妩媚


汉武帝是汉朝第七位皇帝,16岁登基,在位长达54年。若论封建帝王的文治武功,汉武帝无疑名列前茅,其文治武功和秦始皇被后世并称为“秦皇汉武”,历代史学界和政治家们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然而就算是英明神武的汉武大帝到了晚年依然会犯错误,汉武帝晚年穷兵黩武,性情反复无常,而且迷信多疑,致使了巫蛊之祸的发生, 数十万人为此送命,甚至包括皇后、太子和两个皇孙的性命,那么汉武帝对所做的一切是否有过后悔呢?



要说后悔,晚年的汉武帝或许是有点,但他的后悔主要有二点,一是连年穷兵黩武、滥用民力的懊悔;二是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的后悔。这句话我认为是指汉武帝晚年迷信多疑,致使发生巫蛊之祸的后悔,要不然就不会在湖县修建思子宫及归来望思之台来怀念冤死的太子刘据了。

征和四年,在武帝第三次封禅泰山后,对群臣表示“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这就是《轮台诏》或称为《轮台罪己诏》。



第一悔:穷兵黩武、滥用民力的懊悔

汉武帝16岁登基,其父汉景帝刘启勤俭治国,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那时的汉朝经过二代帝皇的努力可以说是富甲天下。

《史记》中记载“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栗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国库充足,连串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的粮食多到装不下,国家在盐铁专营的制度下无比富足。



国家有钱当然好,关键是汉武帝背后还有一位能干的女士卫子夫,还有一个能干的小舅子卫青,甚至他的小舅子还有一个更能干的外甥霍去病,在此二位的帮助下,数次大破匈奴、吞并朝鲜、到了晚年汉武帝任用李广利多次远征大宛,士卒伤亡惨重,征和三年李广利降匈奴,汉武帝连年穷兵黩武,耗尽了国家财力,钱不够花就只能搜刮百姓。什么榷酒沽、莞盐铁、铸白金、造皮币、算舟车,租及六畜等等不一而足,大汉的臣民也是怨声载道,流民四起,盗寇丛生。到了征和四年,汉武帝也已认识到再这样下去,恐怕大汉朝就被玩完了,反思已过才有了封禅泰山后的罪己诏,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富民”。这也是对他前期执政的一个纠偏。

第二悔:所为狂悖的悔

汉武帝晚年迷信多疑,所为狂悖,司马迁评价武帝“尤敬鬼神”,司马光则说其“信惑神怪”。汉武帝在位54年,用了12个年号,如此频繁改元就与他迷信符瑞有关,“元狩”、“元鼎”等等皆是如此。为求长生,武帝疯狂地迷信神仙,甚至对“巫蛊”也有迷信,最终致使方士、女巫聚集京师,出入宫廷。后宫之人为了求福避灾,甚至为了争宠,也都纷纷加入到这种带有玄幻色彩的“木偶大战”中,一时间长安城甚至是皇宫之内都是乌烟瘴气。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巫蛊之祸的导火索被悄悄点燃了。

西汉征和二年(前91年),汉武帝长子兼皇位继承人太子刘据被江充、苏文等人诬陷以巫蛊诅咒父亲,在无法自辩的情况下被迫发兵起事诛杀江充,导致汉武帝以为儿子企图谋反而派丞相刘屈牦带兵镇压。两方对战导致长安城中死伤过万,最后太子兵败逃亡,在被追剿无路可逃之后自缢而死。



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巫蛊之祸在于汉武帝有意为之,其目的在于清除外戚势力,武帝统治后期最强的外戚势力毫无疑问就是卫氏。除卫青、霍去病外,卫氏支属封候者也有多人,卫子夫的姐夫公孙贺还是朝中宰相。一时间“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传唱京城,卫氏的强盛可见一斑。不管卫青、霍去病多么顺从武帝,也不管卫子夫如何小心谨慎,这么庞大的卫氏势力终归不是武帝所愿意看到的,基于此汉武帝有意借巫蛊之祸清洗外戚势力,从这一点上看是有可能的,至于牵涉到刘据我想这也不是汉武帝所愿意看到的。



因为汉武帝对太子刘据寄予厚望,《汉书·武五子传》中提到,为了教太子习《穀梁传》,安排瑕丘江公来教授,这位仁兄是与董仲舒齐名的博雅之士。太子及冠后,武帝又为之修博望苑。武帝在觉察出皇后、太子的“不自安”之后,还特意诏卫青入宫,表示“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可见武帝对太子刘据寄予厚望,巫蛊之祸发生时,太子被江充、苏文诬陷而无法自辩,被迫发兵,汉武帝的迷信多疑及父子无法互信这才导致了太子的悲剧。



后来,汉武帝派人调查,才知道卫皇后和太子刘据从来没有埋过木头人,这一切都是江充、苏文等人搞的鬼。在这场祸乱中,他死了一个太子和两个孙子,又悲伤又后悔。于是,他就下令灭了江充的宗族,宦官苏文被活活烧死。其他参与此事的大臣也都被处死,后悔莫及的汉武帝派人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宫殿,叫作“思子宫”,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归来望思之台”,借以寄托他对太子刘据和那两个孙子的思念。


寂寂无人


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受到了小人的谗言,因为巫蛊之术发生了一个震惊朝野的事情,这件事情牵连的人非常多,从皇后到太子到丞相,最后到普通百姓,受害的人达到数十万,成为巫蛊之祸。

公元91年,汉武帝的疑心已经变得很重了,恰好有一天,他在自己的宫殿内,发现了一个拿着剑很可疑的人,就让人去捉拿,但是没想到那个人跑的非常快,只留下了自己的一把剑。结果当时掌管宫门的人都被杀死了,整个长安城内被搜捕了11天,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

从那以后他变得更加疑神疑鬼了,有一次他白天睡觉梦到了有好几千的木头人拿着木棍要来打他,汉武帝非常害怕,生病了,记忆力也可以减弱。汉武帝的宠信江充是个阴险的人,他很爱打小报告,仗着汉武帝的信任,更是为所欲为。就连太子都要让他三分。他平时没少得罪东宫的人,作恶多了,太子和皇后自然要找他报仇,眼看汉武帝病重时日不多了,他担心汉武帝死后,太子会收拾他,于是又想起来一个毒计。

他知道汉武帝最痛恨巫蛊,他就秘密的跟汉武帝说有人用小人诅咒皇帝,才让皇帝生病的。汉武帝就相信了,派他去抓主谋,只要是刻过小人的,还在上面写了生辰八字扎了针的,就都要被判重罪。古人相信被诅咒的人会生病,甚至死亡。汉武帝虽然讨厌,但也非常相信巫术,就怕有人会诅咒自己。江充就趁机在东宫的地下埋了小人,还是铜制的,代表着皇帝,就这样栽赃太子。然后再派兵来抓太子,不费力气就搜出了证据。太子惊呆了,但是怎么说也没人会相信,只好起兵保护自己,结果动静闹得更大了。

汉武帝在自己的宫殿听到了,还以为是太子在造反,他就让丞相带兵去抓太子。双方打了五天,数万人死亡,长安城内更是一片惨象。最后太子失败,逃到了一个县里,结果追兵把他包围了,太子知道难逃此劫,就上吊自杀了。太子一个品级较高的妾室一家和二子被灭门,只留下了一个婴儿被太监藏起来所以活了下来,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三个公主也死于这次的祸乱中,卫皇后被判为同谋自杀,丞相被判失职斩首,司马迁的好友当时按兵不动,被判为观望罪,执行死刑。江充利用酷刑对每个反对自己的人进行杀害,牵连了几万人。

皇后和太子死后,田秋千等大臣上位为太子平反,汉武帝在所有人的劝告下才明白过来。他知道太子并不是造反,只是害怕被陷害才起兵自卫,这一切都是江充的圈套。汉武帝在懊悔中灭了江充三族,不管男女老少。为了寄托对儿子和孙子的思念,在儿子自杀的地方建造了一个“思子宫”。

汉武帝是封建王朝中比较出色的一个君主,他一生征战,开辟了辽阔的土地,增强了王朝盛世的基础。但是晚年迷信的思想严重,信任小人,使得后来造成骨肉相残,但是后悔也晚了。


春秋乱舞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汉武帝,西汉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可是他的一生有两件事情追悔莫及,一个是晚年穷兵黩武,造成民众困乏,最后下《轮台诏》调整对外政策;另一件事就是巫蛊之祸中受奸人蒙蔽,导致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自杀,自己的3个孙子被杀的人伦惨案。

惨案发生之后,汉高祖祭庙郎官田千秋借高祖托梦上书汉武帝,言明太子之冤,汉武帝也是幡然醒悟,悔恨不已,在刘据自杀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归来望思台“,在长安修建了一座”思子台“来追思刘据。

龙之逆鳞,触之即死!对于蒙蔽自己使自己遭受晚年丧子惨剧的奸人,汉武帝展开了血腥报复!

1、江充

罪魁祸首之一,本是一个奸佞小人,却得到汉武帝宠信。晚年的汉武帝多疑,江充就是抓住这个特点,上报汉武帝:

皇宫中大有蛊气,不除之,上疾终不差。

意思是宫中有人施行蛊术,才导致皇帝久病不愈。多疑的汉武帝相信了,命令江充成立“专案组”彻查巫蛊之事。

他与太子刘据有过节,一直担心刘据即位之后清算自己,恰好借这次机会陷害太子。他将做好的人偶带入东宫,并说是在东宫之中搜出来的,刘据一来气不过,二来害怕汉武帝相信江充的鬼话,所以在汉武帝还没得到消息时便派兵杀了江充,但是江充的同党逃了出去,这才有后来的刘据举兵谋反。

汉武帝醒悟之后,下令夷灭江充三族,男女老少一个不留。

2、苏文

罪魁祸首之一,汉武帝宠信的宦官,和江充合谋诬陷太子刘据。

刘据剿灭江充时,苏文逃至甘泉宫,向正在“度假”的汉武帝诬告太子谋反,汉武帝派使者确认,使者根本没敢进入长安便回报太子谋反,汉武帝这才派出军队讨伐太子。

事情平息之后,苏文也受到清算,被汉武帝活活烧死。

3、刘屈氂

时任宰相,太子刘据起兵时逃出长安,后被汉武帝派遣率军与刘据在长安城对峙,最终太子兵败逃出长安,而刘屈氂大开杀戒,牵连被杀的有上万人。

事后刘屈氂没有马上受到清算,但是次年,因为太子刘据身亡,太子之位空悬,刘屈氂便与李广利谋划立李夫人的儿子为太子,被汉武帝知晓,触发了汉武帝心伤,汉武帝再次大开杀戒。

刘屈氂本人被腰斩,妻子被斩首示众,全家都被逮捕入狱,这件事情也直接导致在外作战的李广利投降匈奴。

刘屈骜是刘姓宗室,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也就是说是刘备的先祖。

4、某个无名氏

刘据逃出长安之后到了湖县,行踪被泄漏,地方官员带兵围捕,刘据眼看逃不出去,便上吊自杀,两位皇孙也在拘捕中被杀。

某个小官在抓捕行动中表现突出升了官,被任命为北地太守,还没高兴几天,就被一撸到底,而且全家被灭族,原因就是他对太子刀兵相向。

其他有参与诬陷太子或者镇压太子的人,均被牵连,又是汉武帝一次血腥清洗。


荣耀历史


汉武帝晚年受小人迷惑,因巫蛊之术发动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此事件牵连的范围甚广人员甚多,从皇后、太子到丞相再到普通百姓,受害者达数十万人,史称巫蛊之祸。

西汉征和二年(91),65岁的汉武帝疑心越来越重,恰巧有一天,他在自己住的建章宫内,发现一个拿剑的可疑男人,汉武帝即刻命人捉拿,不料那人却飞速逃跑了,汉武帝只捡到那人遗落的一把剑。接着掌管宫门的负责人都被处死了。整个长安城内被大搜捕了11天,这件事不了了之。




汉武帝从此以后更加疑神疑鬼,有一次,他大白天梦见有好几千木头人手持棍棒要打死他,汉武帝又惊又怕,病倒了,记忆力也开始减退。


汉武帝的宠信江充,这是个阴险的小人,搅屎棍一般的存在。他特别爱打小报告。仗着汉武帝对自己的宠信,更加肆无忌惮。就连太子公主都忌惮他几分。

江充平时没少得罪东宫。他作恶多了,自以为太子刘据、卫子夫皇后一定会找他报仇。他见汉武帝年纪又老又有病来日不多,他担心汉武帝死后,太子刘据会剁了他,于是便设了一个毒计。



他知道汉武帝最恨巫蛊之术,他就密报汉武帝说有人玩小木人咒诅皇帝,这才使汉武帝病重。汉武帝对江充的话深信不疑,就让江充为使者,主抓巫蛊案。凡是发现谁刻小木头人,还在上面写上被诅咒者的生辰八字,扎上针,埋在地下就会被判重罪。古人相信被诅咒的人轻则生病,重则死亡。汉武帝也很相信这种巫术,很忌讳这个,生怕有人诅咒自己死。

江充瞅准机会在东宫偷偷埋下小木人,还整一个铜制的,代表皇帝,栽赃陷害太子。然后他派兵捉拿太子,自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搜出了证据。太子懵逼了,百口莫辩,他自知无论如何也无法洗清自己的冤屈,只好起兵自卫,动静闹得越来越大。

汉武帝在甘泉宫闻讯,以为太子造反,他立命丞相刘屈嫠调兵平乱。双方大战五日,数万人死亡,长安城内血流成河。


最终太子兵败,逃亡到长安东边的湖县泉鸠里,追兵赶到重重包围了他,太子自知难逃此劫,悬梁自尽。太子的品级较高的妾室(良娣)及二子一门被灭,只留下一个婴儿被太监藏了起来才得以存活,他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卫长公主、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也死于巫蛊之祸中,卫皇后被判为同谋罪自杀身亡;御史大夫和丞相司直被判了失职罪腰斩处死了。司马迁的好友任安当时按兵不动,被定为观望罪,判了死刑。江充利用酷刑对反对自己的人大加迫害,一时间受牵连者又是几万人。


皇后与太子冤死后,田千秋等大臣上书为太子洗冤,汉武帝在众人的劝告下慢慢醒悟过来。他彻底明白了太子刘据并非存心造反只是被人陷害惶恐不安才起兵自卫,这一切都是江充设的局。汉武帝在悲愤懊悔中灭了江充三族,男女老少都杀尽,处死宦官苏文。为了寄托对儿子和孙子的思念汉武帝在湖县建“思子宫”。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归来望思之台”,天下为之悲泣。

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南征北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基础,但是晚年迷信思想严重,宠信小人,导致骨肉相残,后悔晚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