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人们过去在农村吃不饱,为什么不抓鱼、野鸡和野兔来充饥?

小庄兄477


小时候,每当我浪费粮食,奶奶总会向我道起她的小时候,“我们那个年代呀,吃不饱穿不暖,一天能有一顿饱饭吃就知足了,现在好饭好菜的伺候你,你还不吃!”

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禁产生了个疑问,既然农村人在过去吃不饱饭,为什么还不抓水里的鱼,还有山上的野鸡野兔来充饥呢?

确实,在过去,河里到处都是鱼,但那个时候没有分田到户,大人们的所有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都是属于公家的,早八点到晚六点,有时甚至还要加班,下班后累得要死,就更没空闲时间去抓鱼、抓野兔了。

再加上那个时候是集体经济,在农村,除了流水港和小野沟,稍微大一点的水塘,都是属于集体财产的,大队里更是禁止捕鱼,只有到年底的时候,才会集体捕鱼,然后再按照每家的总工分,一般每家只有十几斤。

另外,在那个时候,队里规定每家每户锅不能有火,也不准烧,只要哪户人家开火冒烟了,都会有人来查,所以就算捉到了,也没法搞着吃,偷着用自己的办法搞,也没有油和调料,煮出来的鱼腥臭味浓一点,也不好吃。

看到这里,不知道多少人会感叹“往事不堪回首”,大家脑海中又会浮现出怎样的回忆,但活在当下,还是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吧~


找靓机科普君


以前生产力太低下了,生产的东西少,山里河里的又很难抓到,不懂怎么有效打猎和抓鱼,打猎要么要枪,还要手法好准头好,又有几个人能做到,没有枪得会下套埋夹子吧?下套埋夹子又得会认“路”,不是随便埋夹子就能抓到动物的,还有河里的鱼,得有扑鱼工具,没有又没钱买就只能自己编了,这也是技术活,不是个人都能学会的,所以可能东西没有抓到人可能就要饿死了。还有很多是因为无知,他们很多东西不知道是可以吃的,不敢吃,怕毒死,我妈说她小时候我外公在山里摘香菇木耳都要被村民使劲劝阻,怕毒死人,山里的蘑菇因为经常毒死人,所以都没人敢采。还有山里的淮山葛根等等很多根筋植物,山里部分野果子他们都不敢吃,只吃老一辈吃过的。在四川这边,老一辈人说以前经常挖地挖到乌龟都是直接扔掉的,河里的除了鱼虾会吃,河蚌、黄鳝、泥鳅、乌龟、等等很多水生物都不敢吃,河里池塘里河蚌特别多特别容易拿到手都不会吃,更别提吃青蛙等小动物充饥了。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认得山里的好东西,比方葛根,上次我回家挖葛根村里没有几个知道拿来干嘛的,老人还劝我不要乱吃东西。至于其他地方肯定还是有很多人即使有好东西在身边他们都会不认得不知道吃的。


沉默的狼狼


回答这个问题,我是有资格回答的。为什么饿了不抓野鸡野兔和下河抓鱼,这个因地域问题,情况各有不同,我就说说我们那当时的情况吧!

我的家乡是比较大的山区,却也有田有水,野猪麂子是很多的,尤其是野猪成群结队祸害庄稼玉米,虽然有火枪,但野兽也不是随便可以弄到的,山上的动物剽悍得很,就是中了火枪也难得赶到,跑进大山就找不到了。我们公社还有专门狩猎赶野猪的人,养一大群狗,武装部配一支半自动步枪,我记得我们那片是一个姓曹的赶山,经常落歇在我家,六七条猎狗,我看到都怕,可还是打不到什么野猪,偶尔打到一只,也只分到可怜的斤把两斤。麂子是放绳索套的偶尔也套得到,不得经常能搞到的。再说鱼,河里比较多,但搞不到手,那是没有毒鱼的药,有时到生产队偷点石灰也只能药到点小鱼小虾,清水一冲立马鱼就活了过来,再说大人都要出工挣工分,哪有时间到河里弄鱼,上工比现在上班还看得紧,动不动就消极怠工斗争你,谁敢不务正业。就算搞到点野味,鱼什么的,可油呢,盐呢?提起油盐我是伤了心的:一个月才二两油,我妈都是象征性的往锅里滴一点或两点,盐都是拿个汤匙东借一调羹,西借一调羹,虽然我年纪小,借盐借米我现在想起来都要哭,也伤自尊心的,也许要跑几家才能借到,毕竟谁家都为难不容易。你觉得这种情况,那野兔鱼野鸡还有什么吃头吗,现在年轻人永远无法理解,我说起来都是泪!


八千岁3


我75年出生于一个靠天吃饭的小山村。村里的土地不算少,全是那种偏坡砬岭,雨小了还行,雨大一点就顺着垄沟全流走了。风调雨顺的好年头,好歹能解决温饱,如果连着有两年赖年头,可就有粮食不够吃的人家了。我记得十四五岁的时候,和我只差一岁的弟弟,还有比我俩小几岁的妹妹,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我家的粮食不够吃,父亲从一个本家大爷家借了一口袋谷子(我记得清清楚楚不是小米),母亲舍不得捞饭吃,就从地里摘回嫩豆角切碎了,和小米一起熬粥喝,大夏天的,我家喝了好几个月的粥。这还是好的,二叔家吃的是把带皮的谷子直接碾碎做的干粮,他家的二妹吃的直便秘,每次上厕所都哭天抹泪。那年月,可真是穷啊!那时候老家可真称得上穷山恶水,山上的树都不多,柴草都被割掉取暖做饭,光秃秃的,左一条右一条的羊肠小道,哪里还会有野鸡野兔?对于馋嘴的孩子来说,什么酸枣,山杏,一切可吃的都是珍馐美味。那年月,我倒是看见过住在沟里的八叔背着洋炮,枪筒子上挂着几只色彩斑斓的野鸡或者灰扑扑的兔子去集市上卖掉,至于吃它们的肉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苇花花


农村为什么不拿野味和野菜来充饥?

我家乌蒙山农村的,山大地贫人苦的地方,饿没挨过,但吃的特别差,常年玉米洋芋糊口,油肉基本吃不上!日子特别苦!我们咋不挖野菜,抓野味呢?我们肯定抓啊!但是那东西管什么用呢?

夏天,晚上抓田鸡,抓石蛙从小练习的技术啊,一晚上运气好能抓十几只呢!白天放牛在河边,抓泥鳅,抓黄鳝,摸鱼,抓小螃蟹。放牛在山上就掏鸟蛋,捉蛇虫,蜂蛹,蚂蚱,运气好能撵个野鸡,下雪就去撵兔子,拉个网,几个人带着狗半包围从山上围,惊起兔子往兔网赶给它网住。但这些东西不管饱啊,只能是打牙祭!

小时候最爱夏天秋天,夏天各种动物多,每天都能弄点肉打牙祭。秋天各种野果多,口福好。

但是,野味就是野味,不能替代粮食的,对农村来讲正经种粮食才是解决口粮的途径,没哪个大人会放着农活不做去掏鸟蛋的,那样一家人都得挨饿。抓兔子,逮鸟,摸鱼是小孩和半大孩子的事,即是游戏又能打打牙祭!

至于野菜,我们地方野菜就多了,一年四季都能有,但野菜只能做菜,偶尔吃两天还行,长时间吃根本不管饱,吃多少都不长力气的。苦马菜,车前草,灰条条,芨芨菜,蕨菜,杜鹃花,核桃花,石榴花,桃树嫩叶,水芹菜,野荞叶,黏山药,,,,,可口没毒的我们都吃。

野果,锁梅,羊奶果,栽秧果,火把果,鸡嗉子,地石榴,山地瓜,野葡萄,山楂,毛桃,,,太多了,但仅限于夏秋能有,过了季节就没了


再有就是野生菌了,青头菌,牛肝菌,鸡枞菌,谷熟菌,,,,,,野味,野菜,野果,野生菌不能替代粮食,解决口粮问题的,只是能增加农村食物的多样性而已!真遇上饥荒,只能靠命来挨了!


二婚小和尚


是这样的,58年下半年起到61年,所谓的自然灾害,全国爆发普遍的饥荒,城市里和东北地区还有一些山区要好一点,其他地方饿死人的事确实不少,能吃的都吃了,野菜树皮不谈,死老鼠死麻雀也吃,掉粪坑里淹死的乌龟捞起来照吃(那年头没农药乌龟多)。水里游的小池塘小溪早捉没了,我记得为了在烂泥地里捉泥鳅,就差掘地三尺了,大江大湖里生产队不允许,自己也缺乏捕捞工具,家里有网马上没收,白天出工也没时间给你钓鱼。打猎就是个笑话,平原地区打什么猎,跟野兔赛跑么?后来到了62年以后情况好多了,没那么饿了,管制也慢慢松了,有的人收工后晚上去抓鱼改善伙食,抓鱼是技术活,没现在这么好的工具,编网扎笼子。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冷风直罐,受不了那苦的


秋水长天1号


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何不食肉糜“?从小生活在农村,也常听奶奶说起那段艰苦的岁月,那时闹饥荒,人们连树皮、树叶、野菜等等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又怎么不会去野兔野鸡鱼虾呢?那时能填饱肚子活下来就算好的了。一直到现在我家还有吃野菜,吃柳叶、杨树叶、槐树叶、榆树叶子的习惯,倒不是因为吃不起饭了,而是老一辈人留下的习惯了,我们年轻人也跟着去吃了,反而觉得很好吃。直到现在我家冰箱里还有春天采下来的柳树叶和杨树叶,奶奶今年已经病逝了,这些东西现在都是妈妈在做的了。现在关于奶奶的回忆总是能想起来小时候我去树上掰柳枝,奶奶坐在院子里摘柳伢的画面。


船长itsme


谁说我们没有抓这些东西来吃的,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表哥有一天来找我们兄弟去打夜鸟,不知有多好玩,漆黑的夜晚,只有零零星星的灯火,我们三个男生撑着小船,拿着手电筒,拿着气枪去打鸟。这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他们告诉我,晚上打鸟,鸟是不会飞的,拨开树枝树叶,看到鸟的屁股,用手电筒照着它,照着屁股一枪下去,就打中一个鸟。有时鸟会躲在鱼塘边上的小树丛里,那用手就可以抓得到,但有时在太高的树上面,那就要枪法很准。

抓鱼就更有意了,我记得初中时第一个国庆节回家,父亲和姑丈约在一起带我们几个小孩去抓钱,他们抓鱼的方法很特别,也很大工程的,我们那里河脉纵横,到处是人工开挖的小河,能够并排撑几条小船,水利会每年会在这些小小河里面放大量的鱼苗,到鱼苗长大了,农民们可以随意去垂钓,也可以想办法去抓,只要不要太张扬就行。那次最深刻的是,我们在缺水的时候,先塞住一边,然后从远处把鱼赶到被塞住的一端,工作做得差不多了,把30米的河段全部塞住,然后就开始抽水,是用手拿着水桶去抽,其实也用不了多少功夫,就是挺累的。水抽干了,就看到下面的鱼,那次好像也抓不了很多鱼,就是花了不少间,但是很有意义。

如果我们那边有山鸡,你觉得我们会放过吗?什么田基美食我们都尝过了,十几年后还有人去广西那边打野猪呢,所以说,题目说人们为什么不吃这些,我就会问,能有更多吗,多少我们都消化得了。哈哈。


中小学英语精修


我是80后对于饥饿没有太大的感触,不过我儿时的记忆里家里还是比较苦的,也从父母的讲解中知道他们以前度过的光景!

小时候家里因为稻谷出苞的时候赶上了阴雨天,接连二十天的阴雨造成了稻谷没有授粉,出来的全是瘪子本来可以收六千斤左右的庄稼,后来只收了不到三千斤还得给国家交公粮一千斤给爷爷奶奶600斤,那时候哥哥姐姐还要上学家里还有六口人要吃饭,母亲就把家里的红薯切成片或者条晒干,每次煮粥的时候放里面,那时候哥哥姐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也特别能吃有时候父母亲自己只能挨饿!


爾䮴鳭㬆


提的问题是农村过去吃不饱,在这个问题上有个时间段,是指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段的话,野兔和野鸡少之又少,山上在挖铁矿,树木用来燒火炼铁,百分之三十的农村劳动力支援炼铁去了。农村又是大伙食团,不准农户单独燒火,谁又敢捉鱼抓野鸡等。一张桌子调换一斤飯吃,一件大衣交换半斤猪肉吃。我当时读小学二年级,放学后到公社的包谷地里面,搬下包谷,连胡胡一超出全部生吃完。平时吃过松毛糖金刚藤头头,阙鸡头,观音土等,那三年就是吃不到野鸡和野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