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文物裡的「中國紅」

紅色,象徵著熱烈、喜慶與尊貴

對於紅色的喜愛與推崇

使其成為中華民族的深厚底色

漫長的歷史演進

複雜的審美變遷

紅色依然被國人視為“正色”

今天的“中國紅”亦是我們對外鮮明的標誌

清 紅色緞繡折枝牡丹紋金團壽天官賜福字對聯

現藏故宮博物院

從對聯到宮牆

從燈籠到國旗

紅色可俗可雅

民俗的紅色透露出塵世的暖意和煙火氣

莊重的紅色則一展華夏的宏大氣派和厚重底蘊

清康熙 康熙款紅地描金壽字蓋碗 現藏故宮博物院

其實文物裡也會出現濃重鮮豔的紅色

這些紅色並不尋常

有的是自然偶然的賜予

有的卻是工匠畢生的苦心

我們就來一同看一看

這些材質各異的文物

將呈現怎樣瑰麗的紅呢?

清順治 紅寶石 現藏故宮博物院

清 紅寶石 現藏故宮博物院

自然界的紅,最為奪目的

可能就是光豔璀璨的紅寶石

紅寶石是名副其實的貴寶石

它是一種剛玉,硬度僅次於鑽石

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鋁

而紅色則來自鉻離子

清 金鑲紅寶石戒指 現藏故宮博物院

清順治 紅寶石佛手 現藏故宮博物院

東漢時期的“光珠”即紅寶石

唐人記載紅寶石

“大如巨慄,赤爛若朱櫻,

視之如不可觸,觸之甚堅不可破”

晶瑩剔透的紅寶石展現出無與倫比的驚世之美

用它雕琢出來的飾物亦貴氣無匹

西周晚期 瑪瑙珠、玉管組合胸佩

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戰國 瑪瑙瑗 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相比紅寶石,瑪瑙的紅色顯得氣韻含蓄

瑪瑙一名,始於漢代,源自佛經

晉王嘉《拾遺記》曾說

“黃帝時之瑪瑙,甕至堯時猶存,

甘露在其中,瑩而不竭。”

清 紅瑪瑙十八子手串 現藏故宮博物院

手串是清代女性較為喜愛的飾物之一,既可以戴於手腕、把玩於指掌間,又可懸掛於衣襟之上。此件手串選用紅色瑪瑙,配以青金石,明豔又不失穩重,既端莊又華麗。

清 瑪瑙花插 現藏故宮博物院

清 瑪瑙俏色花插

現藏大都會博物館,攝影:動脈影

巧做也稱俏色,最早見於商代,主要是利用玉質本身的不同顏色進行設計加工。

遼金和元代視瑪瑙為瑰寶

為帝王貴胄專用

這種二氧化硅晶體具有高於水晶的硬度

其斑斕色彩也為“巧做”留下微妙的想象空間

三國-魏 血珀騎羊俑

現藏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攝影:動脈影

明 鑲金託雙龍戲珠紋琥珀飾件

現藏南京市博物館,攝影:動脈影

琥珀是由松柏科樹木的樹脂埋於地層數千年

形成的透明或半透明樹脂化石

可分為金珀、血珀、蟲珀、花珀等種類

既可雕琢成飾品,也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

清 琥珀刻詩筆架 現藏故宮博物院

我國目前最早發現的琥珀製品

見於四川廣漢三星堆

漢代對於琥珀的記載頗多

趙飛燕選為皇后時

女弟子即以黃金步搖、琥珀枕等禮物相贈

清 琥珀刻詩鼻菸壺 現藏故宮博物院

蜜蠟與琥珀屬於同類

這種有機礦物屬於白松脂

其體輕性脆,大多製作小件

清 蜜蠟朝珠 現藏故宮博物院

清 蜜蠟佛手 現藏故宮博物院

清 蜜蠟推胸 現藏故宮博物院

推胸,又稱太平車,是清代宮廷所用的醫用物理治療器具,可隔衣在身體上滾摩,治療肌肉痠疼,促進局部或全身的氣血運行,達到舒筋骨、活氣血的目的,並能助藥力,起到藥物之所不及的作用。

紅珊瑚象徵著神秘和祥瑞

來自大海的石灰質堆積化腐朽為神奇

珊瑚蟲的遺骨延伸出婀娜的枝丫

《說文解字》寫道“珊瑚色赤,生於海”

元代趙孟頫《詠珊瑚》讚美它

“晶瑩奪凡目,奇極躍九州”

清 紅珊瑚萬字雲蝠紋如意 現藏故宮博物院

清 金胎珊瑚雲龍福壽紋桃式盒 現藏故宮博物院

除了飾物中的紅色,文房用品也偶見紅色

其中以印章中的紅最為多見

用於治印的珍貴石材雞血石

以所含辰砂紅似雞血而得名

清 雞血石“天下一家春”長圓印 現藏故宮博物院

這種產自浙江昌化的章料

從宋代開始開採,盛於清代

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十分賞識雞血石

將其作為製作玉璽的主要材料

清宣統 雞血石“賜福蒼生”方印 現藏故宮博物院

壽山石是我國四大印章石之一

產地在福州北郊的壽山鄉

這種質地細膩溫潤的石材具有油脂般的光澤

是用於雕刻印章的絕佳材料

清雍正 壽山石飛熊紐“朝乾夕惕”璽

現藏故宮博物院

清雍正 石獅紐“博文約禮”章 現藏故宮博物院

文房之中的石製品還有硯臺

紅絲石硯是出自山東青州的絕品

其質地較軟,紋理紅黃相參,

並有絲絲紅絲,天然成趣

此石易於發墨,為制硯之佳品

乾隆皇帝評價它

“質古若玉,洵為佳品,堪稱國寶”

曹寅在《硯箋》中寫道

“紅絲石為天下第一石,有脂脈助墨光”

清 紅絲石硯 現藏首都博物館

說到雕刻

明清時期的角雕和竹雕藝術出神入化

明代初期,由於文玩清供的興起

帶動了一些文人參與

金石、竹木、犀角以及象牙等的雕刻工藝

犀角歷來被視為寶物

根據犀角的天然特徵

雕刻各種紋飾逐漸成為時尚

清 犀角鏤雕荷花荔枝紋杯 現藏故宮博物院

清晚期 竹雕梅花筆筒 現藏故宮博物院

竹雕梅花筆筒,清晚期,高10.4釐米,筒徑10.3釐米。筆筒圓體,略扁,色近深紅,口沿內傾,三矮足。器表淺浮雕折枝梅花。在浮雕的枝幹及花朵之內又以陰刻及去地浮雕等技法凸現物象的立體感,風格於疏獷中不乏細緻之處。器身有陰刻行書五言律詩一首: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依杖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並“支山”款識。

瓷器上純正的紅釉出現比較遲

直到元代才真正燒製成功高溫銅紅釉

這種深沉厚重的釉色

在明代永樂、宣德時期也稱鮮紅釉

其鮮豔純粹恰似紅寶石般

之後這門工藝一度失傳

清康熙時期“郎窯紅”的出現

才使得世間重現華光

清康熙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 現藏故宮博物院

清康熙 豇豆紅釉萊菔尊 現藏故宮博物院

清雍正 粉彩玉堂富貴紋盤

現藏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攝影:動脈影

清雍正 珊瑚紅地粉彩牡丹紋貫耳瓶

現藏故宮博物院,攝影:動脈影

清乾隆 款畫琺琅花卉五蝠紋碗 現藏故宮博物院

其實很多文物的紅元素並不多見

而有一種文物屬於例外

紅幾乎成為它的主色調

那就是歷史古老而技藝高超的漆器

西漢 彩繪漆魚紋耳杯 現藏故宮博物院

元 張成造剔紅梔子花紋圓盤 現藏故宮博物院

中國是最早使用漆器的國家

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幾千年的時間漆器在不斷髮展進步

它的精美引發了諸多驚歎和追尋

明永樂 剔紅雲鳳紋盞託 現藏故宮博物院

明永樂 剔紅葡萄紋橢圓盤 現藏故宮博物院

清乾隆 剔紅楓葉秋蟲圖盒 現藏故宮博物院

繪畫和織繡等類型的文物上也會出現紅色

這種濃烈的色彩

以不同的姿態表現著生命、激情和力量

唐 弈棋貴婦絹畫

現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攝影:動脈影

清 惲壽平 花卉冊之杜鵑

現藏上海博物館,攝影:動脈影

清光緒 十四年陳彝進萬年紅朱墨

現藏故宮博物院

清乾隆 紅色綢繡花卉佛手圖紅木雕花柄團扇

現藏故宮博物院,攝影:動脈影

其實紅色除了活力

還代表著鮮血、革命和勝利

古老的帝國以紅為尊

70歲的共和國從烈火中走來

國旗和國徽閃耀著如此熱烈的光彩

這看似一模一樣的紅

蘊含了觀照過去和未來的千言萬語

開國大典時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紅”

我們與這含義萬千的紅同在!

注:圖片來自各大博物館官網及@動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