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从吕家自然村到兴云小区

“最近,我们小区门口道路实施‘白改黑’,你开车过来的时候要稍微慢一点。”前两日上午,在柘岱口乡毛阳村吕家自然村小队长张雄伟的电话指引下,记者从县城出发,驱车约20分钟,就来到了位于云峰街道的兴云小区。

兴云小区正好位于兴云街一侧,距离云峰街道集镇中心仅几百米距离。“因为小区住户大部分都是柘岱口乡毛阳村吕家自然村的村民,所以我们自己又把它叫作吕家新村。”指着小区门口一块石碑上略微褪色的字体,张雄伟不由感慨,“时间过得好快,距离我们全村34户110人搬迁到这里,已经整整十年了。”

对于吕家自然村的村民来说,十年时间,改变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村庄的名字,还有他们的生活。

“以前由于村子偏远,村民生活贫困,许多年轻人成家都困难,村子一度被称为‘光棍村’。”张雄伟介绍,以前的吕家自然村一直有“四大难”:行路难、读书难、就医难、娶媳妇难,“但就是这些让村民为难多年的问题,在搬到吕家新村后,一一得到解决,村里有4个大龄单身汉都陆续成了家。”

说起从前的村子,张雄伟从手机里翻出了保存已久的旧照片。“这是十多年前,我在老家拍的照片,从公路到村里还要往山上走400多级台阶,家家户户住的都是泥房。”坐在装修一新的自家客厅内,张雄伟满意地说,“你看看,我们现在住的地方这么好,要什么有什么,以前哪敢想啊。”

张雄伟是土生土长的吕家自然村人,他早就想改变现状,离开大山的偏远和贫穷。2008年,得知吕家自然村被政府划定为整村搬迁对象时,一直在外打工的张雄伟夫妻俩似乎看到村里发展的希望,第一个就带头签了同意书,并积极主动承担起其他村民的政策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

整村异地搬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一些已在大山里生活大半辈子的人。“我们也知道在山沟沟里没有什么大发展,不过最起码的温饱问题还是能解决的。可是背井离乡去异地生活后,不仅盖新房要借钱,而且自己又没有了山林田地,如果再找不到工作,生活来源怎么办?”张雄伟的隔壁邻居张宋兴是村里最后一批同意搬迁的村民,而他口中所说的那些搬迁顾虑,也正是当初迟迟不肯点头的多数村民想法。

“现在想来还是出来好。我们不仅及时拿到了搬迁补偿金,而且还有县、乡、村各级给予的奖励,让我们顺利建起了新房。出来之后,政府又第一时间在周边的工厂帮助我们找到了工作,真的是让我们搬得放心,住得安心。”张宋兴高兴地说。

随后,记者跟着张雄伟在小区里逛了一圈。走在干净整洁的小区道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规划整齐的小洋房和房前屋后种满的各色花草。“在政府的帮助下,小区里建起了休闲凉亭、全民健身场所等,不仅村民的居住环境有了大变化,娱乐生活也丰富起来。”张雄伟介绍,以前在大山沟里,基本没有娱乐活动,天一黑,大家都关门睡觉。现在不同了,晚上小区里路灯那么亮,大家都喜欢出门散散步、跳跳舞。

就在记者准备离开兴云小区时,遇见了刚进完货的小卖部店主张立仙。“2009年搬下来后,我就开起了这个店。”张立仙告诉记者,现在像她家一样的店面,小区里面还有很多,出租出去的话一年大约有5000元的租金,“等小区门口的公路修好后,人流量还会增加,到时不仅一楼店面会升值很多,而且小区里的空余房间也可以出租给附近企业的外地工人,那就可以坐在家里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