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一年38亿吨养殖粪污,如何过环保关?专家:不能让养殖户自己承担

最近几年,我国的养殖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应对办法是推动养猪产能不断向北方转移,逐渐形成了“南猪北养西进”的局面。各地也都开始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大量养殖户被迫退出养殖行业。随着非洲猪瘟的来临,这种养殖布局已经被否定。但是,环保压力依然不减,养猪人既要抗疫情又得搞环保。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一年38亿吨畜禽粪污,如何过环保关?专家:不能让养殖户自己承担。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粪污高达38.2亿吨,如何处理这些粪污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环保政策往往越严格,部分南方水网及沿海地区认为可以用经济手段解决污染问题,力主把养猪产业往北方玉米主产区转移。而在北方地区,主要靠划定禁养区、限养区来解决环保问题。然而,非洲猪瘟一来,生猪调运受限,几乎要威胁到了我国的猪肉供应安全。

在疫情压力下,我国养猪格局再次面临调整,目前来看,全国将会划分成五个大区,大区内生猪供应要达到基本平衡。这样,北方产区规模会面临调减,南方地区养猪产能可能将要有所增加。但在很多地方,存在环保一刀切和环保措施过严,不给养殖户调整时间的问题。对此,专家表示,养殖环保问题是一个整体问题,既不能让养殖户随意排放粪污,但也不能让养殖户独自承担环保压力,需要政府出台有力措施,共同解决养殖污染问题。

首先,要加大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的覆盖范围。按照目前的规划,到2020年,全国200个畜牧大县要完成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形成污粪处理产业链。但是,仅仅200个养殖大县远远不够,需要继续加大投入覆盖全国所有的养殖大县。其次,要对养殖场户的粪污处理设施改造进行补贴,补贴养殖户进行储液池、沼气池、节水减排改造。

最后,国家要加大有机肥使用补贴,鼓励农户、养殖户使用有机肥。大家都知道,现在农民都在忙着打工挣钱,种地的农民的越来越少,使用有机肥的农民更加少,这就需要国家进行有机肥补贴,引导农户使用有机肥,种养结合是解决养殖户污染的最有效方式。另外,专家认为,应该给养殖户猪场整改的过渡期,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损害养殖户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