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县令执意下井探险,居然看见了包公和关公

清朝时的四川酆都县,相传是阳世和阴间交界的地方。县里有口井,老百姓每年焚烧纸钱和用布做的银子,投入井中,大概要花费三千两银子,叫作“纳阴司钱粮”。如果有谁怠慢一点,就会流行瘟疫。

清朝初年,刘纲任酆都县令,听说此事,就下令禁止。这下引起百姓的普遍议论。县令坚持禁止纳阴司钱粮。 百姓说:“老爷能跟鬼神说好了,倒也没事。”刘纲问:“鬼神在哪里?”大家说:“鬼神就住在这井底,只是没有人敢去。”

刘县令毅然说:“为民请命,就算死了又有什么可惜!我自己下去好了。”于是命令差役拿来长绳,绑住自己,准备下井。大家坚持挽留他,可他不听。刘纲有个幕僚叫李诜,是一位豪杰,对他说:“我想看看鬼神的模样,请允许我跟您一同去。” 刘纲劝阻他,可是李诜偏要去,只好也绑上他一同下井。

入井五丈多深,黑洞洞的地底下重又明亮起来,阳光明媚。所看到的城墙宫殿,都和阳间一样。这里的百姓长得矮小,太阳底下照不出影子,而且都是腾空行走,他们自称这儿的人不知道有地。见到刘县令,大伙都围着下拜说:“老爷是阳间的官,来这里做什么?”

刘纲说:“我来为阳间的百姓请求免除纳阴司钱粮。”群鬼都啧啧称赞他是个好官,把手放在额头上表示敬意,说:“这事得和包阁罗商量才行,”县令说:“包大人在哪里?”大伙说:“在大殿上。”于是带两人来到一座巍峨的宫殿,殿上坐着一位戴着礼冠的官长,七十多岁的样子,容貌端庄严肃。 群鬼传呼说:“酆都县令驾到。”

包公走下台阶迎接,向刘纲作揖,让他坐上座,说:“阴阳之间路途阻隔,您来这儿有何贵干?”刘县令起立拱手回答:“酆都县年年水旱灾害,百姓财力枯竭。光是朝廷下派的课税尚且没法交足,怎能再为阴司交纳钱粮,一身承担两份租税呢?本官冒死而来,为民请命。”

包公笑道:“阳间有些丑恶的和尚与道士,打着鬼神的口号,骗人设斋、打醮,成千上万的人为此倾家荡产。鬼神所在的阴间,和阳世道路阻隔,所以不能告知阳间的百姓,破除这些僧道的鬼把戏。 阁下为百姓除弊,即便不来这儿,谁敢违拗?现在劳驾光临本府,足以体现您的仁义刚勇。”

话还没说完,红光从天而降。包公起身说:“伏魔大帝来了! 请您稍作回避。” 刘纲和李诜就退到后堂。一会儿,关公身穿绿袍,飘着长须,缓缓而来,和包公行了宾主之礼,他们的谈话大多听不清楚。关公说:“您这儿怎么有生人的气息呢?”

包公便将缘由详细说了一遍。关公道:“要是这样说来,那么这是位贤明的县官!我愿意会见他。” 刘县令和幕僚李诜慌忙出来拜见。 关公请他们入座,表情很温和,详细询问了阳世的事情,唯独不谈阴间的事。

李诜向来憨直,突然问道:“刘玄德先生如今在哪里?” 关公不回答,神情不高兴,怒发冲冠,登时辞别而去。 包公大惊,对李诜说:“你定会被雷击死,我也救不了你了!这事怎么可以问呢?更何况怎么能在臣子的面前,直呼他君主的字号呢?” 刘纲代李诜求情。

包公说:“那就只有让李诜赶快死掉,才能够免受焚尸的后果。”于是从匣中取出一方玉印,有一尺见方,解开李诜的袍子,在他背上敲了印。刘纲与幕僚李诜拜谢过包公之后,仍从井里吊出来。 他们才走到酆都城南门,李诜竟然就中风死了。没几天,有暴烈的雷电绕着李诜的棺材,尸体上的衣服几乎被烧光,唯独背上有印处的衣服完好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