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感人!宁都一农民28年如一日照料瘫妻

在湛田乡李村村坨下小组,一个风光秀丽的村庄,住着一家贫困户,54岁的户主黄燕明是一个忠厚朴实的农民,28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妻子,几十年风雨岁月,患难夫妻见真情,通过勤劳致富撑起家的一片天,成为村民口中传颂的好人。

农民黄燕明

妻患重病 因残致贫

1990年10月,经人介绍,从相识到相爱,会同乡谢家坊村美丽的姑娘罗连秀正式成为了湛田乡李村村黄燕明的新娘。夫妻恩爱,于1991年10月生下女儿。小俩口的甜蜜日子刚开头,正憧憬着美好生活。1991年冬天的一个夜晚,罗连秀突然下肢剧痛不已,竟然不能站立。黄燕明带着妻子,辗转县人民医院、赣州、南昌等地医治,半年多过去了,罗连秀也不见好,被医院确诊为格林巴氏综合症,腰部以下麻木失去知觉,双下肢完全瘫痪,只能与轮椅相伴。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下跌入冰窑,正当青春华年,妻子罗连秀不甘心坐轮椅度过一生,借钱四处求医,为治病欠下了一身外债,嗷嗷待哺的女儿加上瘫痪在床的妻子,黄燕明一家了陷入了困顿之中。

黄燕明和罗连秀的结婚照

荷花开放的季节, 黄燕明推妻子出门散心

不离不弃 患难相守

黄燕明八十年代毕业于县重点中学宁都中学,也算是村里的文化人,虽然没有上大学,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打工潮盛行,很多内地农民南下捞到了一桶金回来,外出求职和创业的机会在向黄燕明招手,然而诱人的花花世界并没有吸引他,为了照顾妻子和孩子,他留在了家里,留在了农村,既当爹又当娘,里里外外一把手。罗连秀无法再生育,在农村,就意味着是独女户,罗连秀久病,心情烦闷,免不了发火,夫妻间也拌过嘴,也吵过架。但日子总是要过的,黄燕明憨厚地对人说:“嫁到了我家,就是我家的人,不能做昧良心的事,我不会丢弃她”。在医生指导下,黄燕明学会了按摩,掌握了妻子大小便的规律,清早起床帮妻子穿衣,晚上睡觉抱妻子上床,一日三餐,端屎倒尿,时常推着妻子上医院看病、出门散心。伺候完大人,又要照顾小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朴实的汉子一做就是二十八年。

黄燕明把妻子抱到客厅

夫妻同心 自强不息

面对现实,黄燕明留在农村自助创业,挑起了家庭重担。他养过草鱼,遭遇洪水冲走满塘的鱼;他摆过货摊,因利润小而难以养家糊口;他做过小工,却是有一天没一天,不能长久。尝试过多种产业均告失败,在他几近绝望之时,县、乡、村帮扶干部走进了他家,带来了政策和福音,经帮扶干部的指导和扶持,黄燕明选定了几项稳定产业,目前养殖黄牛6头、种植白莲10亩、年产水稻2万斤。

每天清晨服侍好妻子,把牛群赶到村头溪边吃草放养,黄燕明就开始下田干活,白莲和水稻是湛田乡的传统产业,黄燕明不善言辞,却有文化,懂技术,肯吃苦,他坚信,只要人勤奋,不愁没收成。从早干到晚,从春种到秋收,干完了地里忙家里。而妻子罗连秀也相当自强,丈夫的辛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强的她不愿终日躺在床上,天长日久,试着学会了借助藤椅,依靠藤椅的支撑,倾斜着上身,用双手做饭、切菜、劈柴、洗衣、扫地和照看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尽量减轻丈夫的负担,一对患难夫妻就这样不屈不挠,相濡以沫,顽强地与命运抗争。

罗连秀闲不住,学会了切菜做饭

还学会了坐在椅子上劈柴

村外水草丰茂,是黄燕明放牛的好地方

天道酬勤 光荣脱贫

黄燕明一家享受着政府低保和残疾人补贴,从不主动向政府伸过手,要过钱,随着女儿的长大成人,可以帮衬家里,各项产业稳定发展,看病有报销,住院不花钱。苍天不负有心人,黄燕明不等不靠,凭着一双勤劳的手,一颗善良的心,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坨下小组进行新农村建设时,盖起了两层楼的新房,添置全了家用电器,女儿外出务工赚钱,一家人终于可以衣食无忧,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做好人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人,执子之手,与子携老,黄燕明,这个五十多岁的普通农民,用二十八年时间演绎了人间最美的爱,最深的情,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白莲长势喜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黄燕明开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