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曾經稱大汗的阿里不哥被忽必烈打敗後,後裔忍了一百年

上一篇談到,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二人先後稱汗,造成了混亂。

從當時的情形來看,雖然忽必烈得到東道諸王的支持,但是西道諸王手中的實力要遠勝於東道諸王。毫無疑問,忽必烈在戰爭開始時是處於下風的。但是忽必烈在權謀上要更勝阿里不哥一籌。他深知宗王們之所以會有推戴自已與阿里不哥的不同,背後是各種錯綜複雜的權力與利益關係。只要能夠從“利”之一字入手,想要分化阿里不哥的陣營,並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

於是忽必烈派出己方的察合臺系宗王阿必失哈前往察合臺汗國,希望爭取察合臺汗國的支持。阿里不哥也注意到忽必烈的異動,提前派出軍隊將阿必失哈截住,並將其送往漠北處死,察合臺汗國的大權落入阿里不哥派的察合臺系宗王阿魯忽之手。然而忽必烈正在擔心西北局勢發展逐漸對己方不利之時,他的弟弟,蒙哥汗派往西方攻打波斯地區的旭烈兀歸來,與阿里不哥產生矛盾,主動向忽必烈示好。於是忽必烈與旭烈兀締結了政治聯盟,後來在平定阿里不哥之亂以後,旭烈兀在波斯地區建立了伊利汗國。

另一方面,控制了察合臺汗國的阿魯忽也與阿里不哥出現了矛盾。就在阿里不哥與忽必烈之間爆發了和林之戰以後,阿里不哥兵敗和林,退往謙州,要求阿魯忽為他提供軍需物資和兵員戰力。阿魯忽並不願意對阿里不哥就此俯首聽命,侵吞了為阿里不哥籌集的物資,與阿里不哥交惡,並主動向忽必烈示好,希望以不再支持阿里不哥而倒向忽必烈,來換取察合臺汗國在此地的統治權。忽必烈當然欣然同意。

忽必烈取得了旭烈兀的支持,並將察合臺汗國從阿里不哥陣營中分化出來,是外交上的重大成功。此時金帳汗國與窩闊臺汗國都在背後支持阿里不哥,其中金帳汗國雖然沒有明確表態,在表面上仍然保持中立,似乎是在充當雙方斡旋人的角色,實際上在今天出土的金帳汗國的銀幣銘文中,仍將阿里不哥稱為大汗。

此後,由於四大汗國之間產生矛盾,互相攻擊,無暇參與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之爭,終於使阿里不哥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被忽必烈擊敗,只得宣佈投降。

阿里不哥投降之後,忽必烈並沒有馬上將他處死,而是將他幽禁起來,並準備召開忽裡勒臺大會,借處理阿里不哥的由頭,來要求四大汗國來承認自己的地位。可是此時四大汗國內部正展開激烈的戰鬥,就連與忽必烈關係最為緊密的旭烈兀都無法抽身前來。此事只得不了了之。

阿里不哥在投降之後兩年,突然暴病身亡,到底是忽必烈下手害他,還是自然死亡,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大概可以知道,忽必烈對於阿里不哥一系並未趕盡殺絕。

雖然史籍中對於阿里不哥後裔的去向語焉不詳,但是我們大概可以猜測,阿里不哥的後裔可能託庇於西道諸王,或是原先支持阿里不哥的如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之下。在元朝統治的數十年間,我們沒有看到阿里不哥系後裔有在元朝政壇活動的跡象。

下一篇談脫古思帖木兒之死的過程,以及蒙元帝國的的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