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课:《老王》同步训练试题


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识记

1.看拼音写汉字。

取dì( ) 镶qiàn( ) zhì( )笨 tā( )败

huáng( )恐 wǔ( )辱 kū( )1óu( )

 

2.选词填空。


  (1)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___________(A.偏僻 B.荒僻)的小胡同。


  (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___________(A.坍塌 B.塌败)的小屋。


  (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___________(A.取缔 B.取消)了。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___________(A.愧怍 B.惭愧)。

 

3.下列加红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愧怍(惭愧) 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B.伛(老年妇女)着 滞(呆滞)笨

C.绛(深红色)色 塌败(破败)

D.取缔(结合、订立) 聊(姑且)以自慰

  

4.文学常识填空。

《老王》的作者是________,她的丈夫是________,字________,学者、作家,著有小说________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运用能力提升

5.比较下边两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句表达上的好处。

(1)①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②我一定要给他钱,他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2)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在门口。

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1)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使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党中央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进行了宏观调控。


   B.中央电视台将焦点对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呼唤社会对未成年人给予更多的关注。


   C.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D.随着南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具有江海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青睐。

8.在下列语段空缺处补上一句话,使句子完整。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世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________。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___________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___________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9.填上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并体会其含义。


10.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11.“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12.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对门送来绿豆糕


                  郭震海


  “门铃响呢。”在厨房忙着做晚饭的媳妇喊着。


  “嘿嘿,嘿嘿嘿……”老郭依然在跟着电视乐。


  “你聋了,门铃响呢!”老郭媳妇提高了嗓门。老郭这才趿拉着拖鞋来到门口,他没有急着开门,先眯着一只眼通过“猫儿眼”观望,看到的是一张被放大变了形的脸。


  “是谁啊?怎么不开呢?”老郭媳妇从厨房里出来。“不熟悉!”老郭说。


  “什么眼神,这不是对门的老张媳妇吗!”老郭媳妇“瞄”了几眼伸手开了门。对门的老张媳妇站在门口,手里端着满满的一碗绿豆糕。


  这是个新建的小区,住户搬进来不到一年,平时各干其事互不往来。老郭媳妇和老张媳妇搭上话时间不长,知道她是自己的对门邻里,来自乡下,在城里买的房子,除此以外也就只是几句寒暄。


  “都在家啊,孩子他乡下爷爷送来几碗绿豆糕,送你家一碗尝尝鲜。”老张媳妇说。


  “太客气了,你们自个儿留着吃吧!我们怎么能吃你家的绿豆糕呢!”老郭媳妇说。


  “这有啥不能的,咱们是对门嘛。”老张媳妇说着硬往老郭媳妇手里塞。一个门里一个门外,两人推让了几下,老郭媳妇最终没有推过老张媳妇,将绿豆糕留下了。


  关上门后,老郭说:“好端端的对门怎么送咱一碗绿豆糕呢?”“是啊!”老郭媳妇听了老郭的话后,一时间也犯起了嘀咕,好端端的对门怎么就送来一碗绿豆糕呢?她想着,拿起一块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灌了她一鼻孔。


  “我估摸着她送绿豆糕来一定有送绿豆糕的意思,好端端的怎么就送咱家一碗呢?”老郭说。


  “啥意思呢?不会是知道你在教育局工作,想让你给他儿子转学校吧?”老郭媳妇说。


  “说不准,要不就是想通过咱们找老爷子办什么事,可老爷子早从公路局退休了啊。会是什么呢?”老郭看看绿豆糕,仿佛答案就写在这香气扑鼻的绿豆糕上。


  “那咋整,送回去?”“你这不是废话吗,都收下了怎么好意思送回去呢!”


  “咋整?”老郭媳妇又拿起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又灌了她一鼻孔。


  第二天,老郭媳妇开门准备上班的时候,刚好对门的老张媳妇也开门往外走。


  “早啊!”老张媳妇说。


  “你也早啊!”老郭媳妇眼睛红红的好像没有睡好。


  “昨晚的绿豆糕好吃吗?”


  老张媳妇一句话问得老郭媳妇犯了一下愣。


  老张媳妇接着笑笑说:“那绿豆糕是乡下的麻油炸的,孩子他爷爷每年都送来,十月初一在乡下家家户户都吃绿豆糕,是一种习惯。”


  “是吗!”老郭媳妇支吾着,接着她回头问:“你家没啥事吧?有事你就说啊,别不好意思开口,咱们是对门嘛!”


  “没有啥事啊,”老张媳妇说,“有事我们肯定会说的。”


  “真没有?”老郭媳妇说着就盯着老张媳妇的眼睛。


  “真没有啊!”老张媳妇被老郭媳妇看得很不自在。


  “没有就好,没有就好……有事你就说,别不好意思开口。”老郭媳妇说着就走了。


  老张媳妇望着老郭媳妇远去的背影,愣了。“有啥事呢?”老张媳妇独自嘀咕,因为她不明白。


                (选自《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3.小说的情节围绕一碗绿豆糕展开,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50字以内)

  

14.根据小说对老郭媳妇的言行描写,举例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15.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句中的加红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6.小说着意交代老张媳妇以及做绿豆糕送绿豆糕的习俗都来自乡下,你认为有没有必要?简述理由。


附加题

(2016•重庆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

孤独的老乡

夏 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 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 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 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17.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18.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 )→( )→认同

19.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答: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答:

20.第⑰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答:

21.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答: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识记

  1.缔 嵌 滞 塌 惶 侮 骷髅

2.(1)B (2)B (3)A (4)A


3.B (伛,弯(腰)曲(背))


4.杨绛 钱钟书 默存 《围城》

运用能力提升

5.(1)①句更能表现出老王因默存一条腿不能走路,内心因同情而痛苦的感情,以及他担心“我”替默存治病要花很多钱,由此刻画出了老王善良感人的形象。

(2)①句说“镶嵌在门框里”,运用了夸张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6.(1)对比。将老王送的冰与他前任送的冰进行对比,突出了老王的老实憨厚。

(2)夸张。形象地刻画出老王临终前的形象,表现了他生活上的苦境,流露出作者对他的同情。

7.C 解析:在“捕捉有效信息”后加“的能力”。

8.示例: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

课内同步阅读

 9.镶嵌: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像嵌进门框里。 强笑:qiǎnɡ 勉强做出笑容。给“我”送鸡蛋、香油,表示感激。“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害怕、同情;对他还给“我”送鸡蛋、香油,表示感激。


  10.接了鸡蛋、香油后给老王钱,担心他摔倒,对没请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心上不安。


  11.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我想象着他都要散架了。


  12.老王死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我”给他钱,表现了老王和作者的善良。



课外拓展阅读

13.答案示例一:收到对门送来的绿豆糕,老郭夫妇猜测她的用意,其实,老张媳妇只是为了让他们尝尝绿豆糕的味道(或许只是乡下的一种习惯)。


  示例二:对门送来一碗绿豆糕,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第二天老张媳妇告诉他们真的没有什么事。


  示例三:老张媳妇按乡下的风俗给对门送去一碗绿豆糕,结果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这让老张媳妇很不明白。


  14.答案示例:老郭媳妇认为来自乡下的老张媳妇送绿豆糕一定是有求于她,很世俗很势利;她为了一碗绿豆糕一晚上睡不好,担心自己被人利用,谨小慎微;她不相信老张媳妇真的没事,多疑猜忌;她明明担心老张媳妇会给她带来麻烦却口是心非假装热情,虚伪不真诚。


  15.答案示例:“灌”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绿豆糕麻油香味的浓郁,又暗示了绿豆糕代表的老张媳妇淳朴真诚的邻里情谊所带来的强烈冲击。


  16.答案示例一:有必要,作者这样着意交代人、物、风俗都来自乡下显然别有深意,是为了说明乡下人待人真诚,乡下的民风淳朴,以此和以老郭夫妇为代表的城里人的自私世俗形成对比。


  示例二:有必要,作者这样是为了说明老张媳妇这样的乡下人没有沾染上城里人的世俗势利,他们仍保持着淳朴的民风民俗。


  示例三:没必要,因为城里也有友好和谐的邻里关系,人与人的隔膜根源不在于城乡的差别。


附加题

17.(1)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但不认为是老乡。(2)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

18.理解 关心(或关爱、挂念)

19.(1)“汪”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2)“黯然”写出小吴情绪低落的神情,表现出他没找到老乡时的极度失望。

20.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答到两点心理即可)。

21.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以小吴为代有的孤独者们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人生态度(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