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探秘世界杯“魔咒” 机构激辩金融股含金量几何

[财经头条网导读] 一边是银行股东、高管纷纷增持“救价”,一边是券商龙头徘徊在破净边缘,金融股纷纷破净成为市场悲观情绪的一个缩影。面对当前席卷金融板块的下跌潮,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估值几近见底,金融股未来进一步下跌空间不大,长期配置价值已经显现,建议把握当前时机,静待估值修复。

本周是2018年足球世界杯举办前的最后一个交易周,以往世界杯期间,全球股市大多出现下跌现象。随着倒计时开始,“世界杯”魔咒是否会应验备受投资者争议。当前,A股去杠杆进程持续,信用风险逐步暴露,两市股指持续震荡磨底,直至昨日沪指重新站上3100点才显露些许暖意。如何破解指数僵局和投资心理桎梏?市场人士建议投资者,风物长宜放眼量,相比“魔咒”扰动,世界杯本身也将带来一系列丰富的相关产业消费需求和主题性机会。所谓的“世界杯魔咒”更可能是股市季节性因素导致。

世界杯魔咒风起青萍

昨日沪指低开高走,总体上仍延续本周一企稳后小幅上扬态势。受到外围市场大多飘红映射,医药、计算机、电子等板块抱团领涨,盘中中国太保、中国人寿等金融股联袂拉升护盘,也较大程度上维护市场偏暖氛围和交投活跃度,截至收盘,沪综指涨0.74%重回3100点上方,报3114.21点。而此前,沪指罕有地连跌6个交易日,触及3041.00点这一12个月新低,这成为近期“魔咒论”甚嚣尘上的最初发轫。

“魔咒”之说尽管玄乎,世界杯举办期间A股“魔咒”现象却实实在在的存在。过去六次世界杯期间,上证综指四次下跌,深证成指五次下跌,创业板指(2010年、2014年)两次均下跌,而世界杯开幕前一个月以及开幕后一个月,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涨跌次数则刚好各占一半。另外不光是A股,在世界杯期间港股、美股、欧洲股市等也大都涨少跌多。

对于世界杯魔咒产生的原因,一个普遍的说法是,由于世界杯赛事十分精彩,投资人的精力被分散,特别是机构操盘手和基金经理的注意力被分散,无心在股市恋战,从而使得市场表现冷清。因此投资者在世界杯周期内投资时,务必提高风险意识,谨慎为宜。

从外围市场来看,世界杯期间,股市成交量大概率出现一定萎缩。德国、英国、美国是表现最为明显的三个国家。根据相关统计,2006-2014年之间的3次世界杯,以德国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纽约交易所的月成交金额历史比较,德国较全年平均水平均有缩减,伦敦缩减2次,纽约缩减1次。

似有若无的“魔咒”更加深了部分投资者的担忧心理。同样从成交来看,5月末股指持续回落,A股成交规模同样区间萎缩,最低时仅仅略高于3500亿元。全世界球迷翘首期盼的绿茵盛宴,对A股股民而言却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估值持续低位

今年以来券商板块的股价表现不尽如人意,申万二级分类中证券板块平均下跌了16.74%。其中,浙商证券、财通证券、西部证券、第一创业和太平洋等今年以来的跌幅已逾25%,浙商证券和财通证券的跌幅更是超过30%,而这两只都是2017年才上市的次新股。

山西证券策略组认为,从估值的角度看,银行股破净的原因是预期ROE低于要求收益率造成。一方面,银行ROE自2008年以来的21.35%持续下滑至2017年的13.32%,再加上表外业务的持续收缩、房地产政策趋紧、银行资金成本显著上升等因素,市场对银行ROE继续大幅下滑形成较强的预期。另一方面,要求收益率显著提升,自春节后开始债券市场不断出现违约现象。无论是债市或A股,市场要求的风险补偿大幅上升,这直接造成了年初以来的“估值杀”行情。

川财证券分析师杨欧雯表示,当前银行业的非传统信贷部分受到冲击,资产和负债规模出现收缩,但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受到冲击的影响不同。股份行一直以来都是依托同业存款和广义委外迅速扩展规模,资管新规的落地实施,对大部分股份行来说影响巨大。

杨欧雯表示,由于货币政策中性偏紧,实体利率不断抬升,未来银行板块潜在资产不良率将提升。尤其是受外围市场影响,提升了部分国内行业的竞争程度,也加大了市场对于整个银行板块的担忧,压低了整个板块的估值水平。

“当前,A股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仅0.93倍PB,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与主要国家银行板块相比估值亦偏低。回调带来了较好的配置机会。”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中国银行盈利水平显著高于国际同行,估值远低于同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印度,也显著低于美国。当前中国银行ROE达到13.5%,遥遥领先国际同行,估值存在严重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