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湛江:打造广东经济增长极 争当沿海领头兵

被大海环抱的湛江 湛江市网信办供图

周恩来誉其为“小巴黎”,邓小平也曾迎着南海湿润的海风感慨:“北有青岛,南有湛江。”

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湛江乘着改革的东风依海兴市、砥砺奋进,昔日“广州湾”变身现代化滨海新城。去年,湛江被广东赋予新使命: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要成为广东经济新的增长极,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异军突起,当好沿海经济带的“引领者”。

迎风弄潮,扬帆奋发。站在改革开放40年新起点,湛江正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发展,加大开放力度,力求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打造绿色钢厂,“湛江制造”扬帆远航

2017年12月31日,东海岛传来喜讯:宝钢湛江钢铁圆满完成“达产、达标、达耗、达效”年度挑战性目标,创造了国内千万吨级钢铁企业从投产到年度“四达”的最快纪录,即使在世界冶金史上也属领先水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过程,锻造出了广东全省乃至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典范。

64岁的毛连宝说起湛江钢铁,底气十足。湛江日报社供图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国家为改变华南地区没有大型钢铁厂的不合理布局,曾由冶金部派出专家到湛江调研,并首次提出在湛江设钢厂;由于种种原因,直至37年后,宝钢湛江基地1号高炉点火,一朝梦圆。

宝钢湛江基地的诞生,归功于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东风,也是广东省促进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作为钢铁消费大省的广东,过去几乎60%以上的钢材靠‘外援’,长期以来都是全国最大的钢材输入省。”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制造管理部主任袁义义说,湛江钢铁的落地,不仅可填补区域内生产基地的空白,还可辐射至东南亚市场,满足国内外对中高端钢铁产品的需求。

基地投资近500亿元,仅环保投资就达64亿元。“吨钢耗水指标和排水量、废气和废水污染物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内重点大型钢铁企业,在国内吨钢污染物排放最低。所以走进这里,并不是想象中的乌烟瘴气。”袁义义介绍,湛江钢铁共采用成熟可靠的节能环保技术116项,致力于打造一个“全球排放最少,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企业与社会资源循环共享”的绿色环保钢厂。

而这,也是令毛连宝最自豪的事儿。今年64岁的他,原是宝钢上海基地的码头主任,2014年退休后,他被以学者的身份返聘,来到这里。作为土生土长的湛江人,在宝钢工作38年,企业对于环保和安全的坚守,他深有感触。“湛江钢铁规模比上海基地小很多,但设备和工艺却是宝钢最先进的。”

和许多钢厂不同,湛江钢铁实行集中管控,这在宝钢乃至整个钢铁领域,均属首创。从生产、设备、人员、物流到环保、安保,企业内部运行的所有项目都在一个被称为“管控中心”的地方进行调度,所有环节实时监控,极大提高了厂区环保管理水平和效率。各厂区内外的PM2.5值、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指标也实时显示,同时与湛江市、广东省环保局联网。“上海基地的调度中心还没有达到这种水平,总共有五个,相互之间都是独立的。”毛连宝说。

基地内还建设有7个二次资源利用项目,全厂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9.93%,处于国内最高水平。创新性地设置了两块人工湿地,分别处理生活废水和焦化废水。

如今,湛江钢铁所在的东海岛,已经形成了钢铁、石化、造纸三大产业,云集了一批大项目,是广东产业转移的主战场。自2011年投产以来,晨鸣纸业用于环保和循环经济的投资达30多亿元,废水、废气处理设备均引进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致力打造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企业。目前,企业已经成功开发白卡纸海外市场,贴着“湛江制造”的高新产品走向世界。

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深秋时节,远眺湛江港外,水天一色、岸线绵长,好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深水良港”。

湛江自古就是海运枢纽,商旅要冲,两千多年前,徐闻港即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而于1956年开港的湛江港,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深水海港,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

湛江港集团宝满集装箱码头 湛江日报社供图

当初,宝钢选择落地湛江,原因之一也是看重了湛江港优越的地理位置。袁义义曾告诉记者,和中国沿海北方的港口比起来,这里离澳大利亚和巴西更近,30万吨的船从澳大利亚过来只需要7天,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物流成本上,都有很大的优势。

20世纪80至90年代,湛江港新建成码头泊位26个,新增吞吐能力878万吨。“八五”期间,先后建成5个深水泊位,包括2个1.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结束了湛江港没有集装箱泊位的历史。

进入21世纪后,湛江港提出“深水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战略,加大改革力度,大力推进“三大工程”和老港区改造建设。先后建成30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

2008年,湛江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04亿吨,迈进全国亿吨大港行列,成为西南沿海港口群首个亿吨大港。2017年,湛江港雄风再现,以超过2.8亿吨的货物吞吐量,20年后重回全国十大港口行列。2018年预计湛江港年货物吞吐量可突破3亿吨。

采访团在码头采访

今天的湛江港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西南沿海港口群的主体港、中西部地区货物进出口的主通道和中国南方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的主要流通中心,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通航。

随着港口发展驶入快车道,城市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格局也逐渐形成。湛江市去年已编制完成《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建设5条高铁、5条高速公路、8条高速公路支线、1条半岛滨海旅游公路和1个国际机场,实现“2个小时进入珠三角、1个小时贯通湛江全域”的交通设想。

到2020年,湛江将基本建成“三环四通”大交通格局,建成一批服务高效的综合运输枢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陆空综合运输体系更加完善,成为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北部湾中心城市、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生态型海湾城市。

高铁开进湛江 湛江网信办供图

强芯提质,塑造城市精气神儿

蓝天白云下,迷人的海湾是湛江最闪亮的“城市名片”“一湾两岸”,更成为湛江最佳的“会客厅”。从海东到海西,渔人码头、海滨公园、奥体中心、水上运动中心、金沙湾等美景布局错落有致,仿佛明珠一般镶嵌在绵延的海岸带上。

早年,这里是另一番面貌。由于历史原因,海湾沿岸景观未能充分体现滨海特色,沿海天际线杂乱,众多滨海区域“临海而不见海”,严重影响海湾城市整体形象。

采访团走进城市规划馆,了解湛江发展变迁

近年来,得益于湛江“一湾两岸”扩容提质部署,正在修建的广州湾大道重塑岸线,实现了还海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让市民和游客亲密接触碧海蓝天、婆娑椰影、穿梭巨轮、海鸥翱翔,一派醉人心魄的海滨风光铺陈开来。目前,湛江市生态型海湾城市品牌越擦越亮,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有志之士前往投资创业。

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湛江积极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计划”,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0家,高新技术产品数量达到150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同时,继续引进一批高水平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入驻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并加快二期建设。

美丽湛江金沙湾 湛江网信办供图

在湛江的发展历程中,正是一次次改革与创新,才让这座城市拥有了勇立潮头的底气、厚积薄发的动力。

城市蓝图已经绘就,行动只争朝夕。湛江,这座因港而兴的千年古城,正在加快建设北部湾中心城市和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中,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