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禁养令”让农村养殖的遭了殃,老农说了3点,让伪专家脸红!

近几年,国家对环境的治理问题越来越重视,农村养殖业也因为污染环境而受到了重点排查。于是,禁养区出现了,在指定的区域,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被禁止养殖畜禽,违反规定的人就要受到惩罚。

禁养区内原来建成的圈舍都要进行拆除和关闭,而且很多禁养区都比较靠近城市,旁边是水源地和商业区,因此要禁止养殖,而对于禁养区以外的地区,如果排泄物不达标的话也要上缴费用。因此,很多养殖户们都“遭了秧”。

相关的专家指出,养殖动物排出的污物严重污染了水资源,造成了水生生物的大面积死亡,而且也造成了土地的酸碱度严重不平衡,破坏了的土壤环境,因此国家才会进行严厉整顿。

虽然农村确实存在部分养殖户为了利益将动物废物乱排乱放的现象,但这真的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吗?难道工业排污,废水废气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就不严重吗?养殖户们的心里实在是苦啊。有一位老农向我们说出了自己的3点看法,估计伪专家听了,一定会脸红的。

1、以前大家也是那么养殖,为什么就没有说污染环境,现在牲畜越来越少了,却把环境破坏了吗?

2、养殖业一直都是很多农民的谋生方式,如果牲畜不让养了,没有工资、没有退休金养老金的农民们要怎么活呢?

3、物价飞速上涨,农民的生活负担更重了,不让搞养殖,没有经济来源,农民的出路在哪?

1、提升养殖场

想要生存,就得进步。农民要对养殖场的规模、粪便处理、日常管理上都要进行改进和提升,要按照标准化来进行,这样才能顺应改革的大潮。

2.跳出禁养区

如果你的养殖场就在禁养区内,与其等着受罚,不如主动配合进行搬迁,趁早离开这里,寻求新的发展。

3.转型

转型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可以考虑在原来养殖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说不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