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一个故事告诉你:做生意,不管多想赚大钱,都千万不要有一种心理

做生意,不管多想赚大钱,都千万不要有一种心理,那就是过度投机的心理。做生意,很多人都有靠过度投机谋求暴利的想法,殊不知,世上只有持久的生意,没有持久的暴利,与其靠过度投机谋求暴利,不如细水长流,积小成多。踏踏实实做生意,天天有薄利,日久天长,最终也可以成为商界巨子。古人说,“生意如牛涎”,就是认为做生意要像牛一样垂涎三尺,又细又长,拖之不断。只要生意不断线,利润少也没关系,比起投机心理过度,要么赚得暴利,要么一败涂地,不知要可靠多少倍。

下文分享一个生意场上的经典大败局,相信你在看完后,对靠过度投机谋求暴利的危害一定会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在香港金融市场,百富勤曾经是一个叱咤风云的明星级证券行,但是却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宣告清盘倒闭,仅仅十年时间,百富勤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它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到底能带给人们多少启发呢?

百富勤的创办人是杜辉廉和梁伯韬,他们都是香港证券业里屈指可数的精英。1987年的大股灾之后,香港股票市场一片狼藉,就在这时,杜辉廉和梁伯韬两人合伙创办了百富勤国际公司。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下,百富勤就像一只展翅的雄鹰,以“快、狠、准”的经营作风,抓住每一个可以实现丰厚利润回报的机会,勇于开拓。所以,在短短的10年间,百富勤就由一间小经纪行发展到总资产240亿港元的跨国集团公司,被认为是金融市场的神话。

百富勤的投资项目非常广泛,覆盖的地区也很广,主要的业务包括股票产品、定息债券、直接投资、资金管理、物业投资及发展和投资买卖等等,也就是说只要是高利润回报的暴利业务,百富勤都是满怀兴趣地加入。

从1993年开始,随着亚洲经济的发展,急需大量的资金,世界各地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人亚洲市场。百富勤抓住这次大好机会,全力发展证券业务,在1994年成立定息工具部门,主要为亚洲企业以亚洲货币发行债券集资。该部门的发展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先后参与了6个国家的3项发行债券活动,涉及债券总额达到150亿美元。

百富勤的发展表面上看来一帆风顺,其实投资风险一直伴随在身边,只不过百富勤成功得太快,被忽视了。百富勤忘记了投资的要诀——“分散风险”,导致它的投资金额过大,而且忽略了亚洲市场的风险,孤注一掷地把资金投入到亚洲,没有分散资金投资到其他市场,导致了以后的失败。

导致百富勤全军覆没的失误是其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和韩国的业务。由于百富勤的投机心理太强,越高风险的业务就越投入得多,所以在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的投资过大,将近6亿美元,相当于总投资的25%~30%,忽视了汇率的风险,也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力对风险的承担能力。

很快,因为印尼盾和韩元大幅贬值,百富勤的投资产生了重大的损失,尤其是定息债券损失惊人,账面损失高达10亿美元,约77亿港元,加上其他部门的亏损,总损失达100多亿港元。

在沉重的打击下,百富勤终于支撑不住,宣告清盘。

百富勤的成功在于选择了许多投资机会,所以得以发展,它的失败则在于其投机心理太强,以孤注一掷的方法进行要么赚得暴利、要么就大败的自杀式经营。

像百富勤这样财雄势大的企业,因为投机心理过强,孤注一掷的去谋求暴利,结果导致清盘倒闭的悲剧,那作为一般的公司和商人来说,就更要量力而行、谨慎而行了,绝不能像赌博一样,把成败押注在一个项目上,不成功便成仁,否则的话,就会背负太大的风险。投资做生意,一定要先考虑本身的财务情况,不要盲目地追求高回报的投资项目,因为风险是隐藏在利润背后的,随时都会跳出来逞凶,如果缺乏足够的周转和启动资金,就会像被人掐着脖子一样,喘不过气来。

生意场上的成功就是如此,对于成功者来说,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千万不要有过度投机的心理,与其谋求暴利,不如细水长流,退一步讲,即便要去冒险,也有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后路,留下一定的翻身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