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改 革 开 放 前 的 渭 南 园 里 堡 村


园里堡村位于渭南市市区南部,形成于清光绪年间,因种植花木而得名。农业合作化以来,一直归李家堡生产大队管辖。1965年由李家堡生产大队分出,成立园里堡生产大队,辖园里堡、园里堡新村、冯家堡和一青里四个自然村,有土地250亩,居民150户480人。

1979年以来,大队书记任兴田,带领一班人发挥当地优势,开始多种经营,经济逐步好转。1980年,人均纯收入150元,拥有固定资产15万元,产值3万元,并上交税金3200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党的富民政策越来越得人心,村委会紧抓机遇,走以工促农、以商促农的路子,先后办起食堂、旅馆、农机具修造厂等村办企业51个,个体企业78个,办公、生产、营业楼35栋65000平方米。中共“十四大”后又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成立了渭南市秦东实业总公司,由单一的服务业发展为设计、研究、开发、制造、零售一条龙的综合企业,产值、收入突飞猛进。目前,全村210户687人,拥有固定资产105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1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500元。

收入多了,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变化。8条村道全部用水泥铺设,并装了路灯。统一规划的宅基地已建起两三层庭院式的村民住宅楼450栋,人均住房60多平方米。全村有小汽车23辆,运输车15辆,直拨电话53部。

村民的家庭也发生了变化,1980年全村仅有黑白电视机28台,其他家电就是半导体收音机之类。1990年,全村有彩电230余台,电冰箱207台,洗衣机184台,摩托车46辆,录相机、卡拉OK、组合音响115台,每10家有一辆小汽车。户均存款2.35万元,有十来户还存款在三五十万元以上。

全村实行养老制度,为百名老人每人每月发给生活费35元,年终还发给400—600元养老金,使他们老有所养,安度晚年。

1986年起,村委会向附近学校每年捐赠3—5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使学龄生入学率巩固到100%。对村里考上大、中专的学生,也及时给予奖励。

村里成立有卫生所,全体村民都可就近看病,药费减半收取。每年3月下旬和12月上旬免费为妇女做健康检查和妇科检查,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幼儿园设施齐全,50多名2—6岁幼儿都能及时入学,解除了父母后顾之忧。村里还建有“科技文化室”、“阅览室”和旱冰场,专人负责,定时开放,既消除了村民一天的工作疲劳,又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园里堡村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先进村”、“省级快富村”光荣称号。


作者王炫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