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今日小雪,健康養生這樣做

傳統醫學重視人與自然的關係,歷代醫家根據二十四節氣總結出許多養生知識。清末醫家彭子益說:節氣的“節”字,就是竹節,節與節之間是滑利的,一到節,就難過去。宇宙大氣,交節必鬱而後通;久病之人,交節前三日多死。大氣鬱,人身亦鬱。可見節氣養生的重要性,那麼小雪節氣我們應該如何正確養生呢?

小貼士:小雪節氣中說的“小雪”與我們現在所講的“小雪”意義不同,小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徵;而天氣預報裡面所講的“小雪”是指降雪量比較少,它是寒冷天氣的一種產物。在氣象學上把下雪時水平能見距離等於或大於1000米,地面積雪深度在3釐米以下,24小時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間的降雪稱為“小雪”。

一天之中晨溫、午熱、昏涼、夜寒;一年之中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中醫認為寒為六邪之首,又因冬季主腎,所以保暖避寒、補腎藏精是小雪養生的要點。

飲食建議

小雪過後,在飲食方面可以多吃以下食物。保護心腦血管的食品:丹參、山楂、黑木耳、西紅柿、芹菜等;降血脂的食品:苦瓜、玉米、蕎麥、胡蘿蔔等;溫補益腎的食品:腰果、芡實、山藥、栗子、黑芝麻、黑豆、香菇、烏雞等。

另外冬季主腎,黑入腎,這裡的黑是指黑色食品。黑色食品不僅營養豐富,為諸多食物之首,而且大多性味平和,補而不膩,食而不燥,對腎氣漸衰、體弱怕冷者尤其有益。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香菇、烏骨雞、紫菜等都是比較常見的黑色食品。

這些好習慣要堅持

01保暖防凍 預防感冒

防寒保暖是冬季養生的主題,小雪已是初冬季節,天氣較為寒冷,南方少有暖氣,北方室內外溫差大,所以不管您是在室內還是室外都要酌情增減衣物,防止感冒發生。冬季空氣較為乾燥,增減的衣物應儘量選擇質地柔軟、光滑的棉質衣物,以便減少靜電帶來的危害。

02早睡晚起 睡前泡腳

冬季應做到早睡晚起,建議晚上10點入睡,早上7點起床。長時間晚睡,人的免疫力容易下,而且小雪節氣過後氣溫將逐漸走低,這時太晚休息更易影響身體健康。

泡腳一年四季皆宜,冬季效果最明顯。特別是對於手腳冰冷的人群來說,每晚睡前用熱水或者中藥泡腳,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睡眠,還能提高機體抗寒能力。冬季泡腳水溫宜為48°~52°(恆溫),泡至微微出汗為宜,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泡腳時間不宜過長,10分鐘左右為宜。

03適量運動 強健體魄

有研究表明,平日裡活動量少的人,患感冒的幾率比活動正常的人要高出2~3倍。冬季雖然天氣寒冷,但到室外進行有氧運動還是很有必要,特別是有太陽照射的日子更要到室外散散步。運動是中醫養生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冬季需要養“藏”,為避免陽氣減少,所以運動也不適宜選擇運動量過大的。

04多喝溫開水 促進代謝

多飲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縮短糞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減少毒素的吸收,溶解水溶性的毒素。小雪節氣多喝水也可防內熱產生,緩解口乾咽燥、便秘、皮膚乾燥等不適。蜂蜜水可潤燥解毒,白蘿蔔水能清熱利尿,梨水可以潤肺止咳。

05按灸穴位 養腎護陽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根據二十四節氣選擇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腧穴進行艾灸,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又稱為“節氣灸”。小雪節氣可艾灸腎俞、湧泉、足三里等穴位以養護腎氣,保護陽氣。

另外,“太溪穴”是腎經上的原穴,每天堅持揉按“太溪穴”能夠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症。可每天睡前揉按30下。

06調節心態 趕走抑鬱

小雪節氣裡,天氣陰冷晦暗光照較少,此時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鬱症,所以應調節自己的心態,保持樂觀。冬季可做些自己喜歡的活動,畫畫、聽歌、看書、做手工等調節心情;另外,可吃菠菜、獼猴桃、橘子、黃豆等食品,因為這些食物中都含有葉酸,可以幫助抵抗抑鬱,但要注意的是橘子屬性略溫,一次吃太多容易上火。